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5年了,你,还好吗?

《远方的家》五周年观众作品征集活动选登

《远方的家》五周年观众作品征集 央视网旅游 2015年12月09日 17:24 A-A+

原标题:

(作者:刘灵爽  20岁  北京市观众)

(一)

2015年12月1日,《远方的家》5周年。 

日历终于在我希望它慢点儿来的时候,还是翻到了这一页。其实每一天在这个《家》里,我总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变迁,以及我们每个人随着这个时代的改变与坚守。5年了,不管你在境内,还是在港澳台,还是在亚太其它地区,还是在欧洲,还是在非洲,还是在美洲,甚至如果你在南北极,只要你是《远方的家》的"远粉",我都特别想问你一句话:5年了,你,还好吗?

(二)

我不知道有多少观众朋友是从5年前《远方的家》初出茅庐的时候的那期《大隐之地 有福之州》开始看起的。在《远方的家》最开始和大家见面的这期节目里,我们看到了这么几张面孔:现《海峡两岸》的主持人李红;现在还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著名的《飞鱼秀》里的喻舟;三个旅游达人--"温泉达人",建筑师林懋达、"美食达人"陈风、"风土达人"美术老师可可,以及特约记者亚楠。还有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他给《远方的家》带来了的开播祝词。

那时,亚洲版的首播时间是北京时间19点45分,这一时段正是境内很多人看完了《新闻联播》之后开始自己晚间生活的时候。

那时,节目的风格是跳跃的,活泼的,有达人们自己的亲历,也有已经细化到了具体人民币价格的旅游资讯。当然,那时已经开始有了外景记者,只不过,叫"特约记者"。

三位旅游达人和当时的特约记者亚楠,不知道5年之后他们在哪里,他们又在做些什么。我们祝愿他们一切安好,也想问问他们:

这5年,你们还看《远方的家》吗?

(三)

事实证明《大隐之地有福之州》这样的尝试是不成功的。虽然大家都很欢乐,玩儿的很尽兴,但是如果只有玩乐,那这样的旅游,是没有什么意义可言的。

于是跌跌撞撞了几个月之后,2011年7月开始,《远方的家》真的开始去把心沉下去,去打开一个个远方的家门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了这样一种方式:《远方的家》5年来诞生了6首主题歌,干脆就把歌词里的话引用进来吧。因为再多的堆砌和修饰,还不如这些歌词来的直接。

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祖国的边疆的了解其实是并不多的。《边疆行》打开了一扇扇边疆的门,让我们似乎明白了,了解边疆不多其实就是一种遗憾。然乌湖畔谭文颖的真情流露,阿里高原上蔡丽娜给战士们的泡脚,这些必将载入史册的瞬间,提醒着我们:边疆其实并不遥远。了解边疆其实就是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看边疆,不应该只看德天大瀑布,不应该只是为了去追逐喀纳斯的"水怪",不应该只是想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纵横驰骋,我们更应该看看今天的边疆人,今天边疆搭建起的中国走向世界的这座桥梁。1996年,《中国新闻》曾经行走过边疆;15年后《远方的家》人们在《边疆行》里,看清楚了边疆的现在;而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边疆,我们又该如何让它"流动着丰收的旋律",守住"永远飘扬的红旗"?

除了边疆,似乎海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代表着长情告白的陪伴。但是《沿海行》打开的这一扇扇沿海的门,却让我们懂得了只是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海实在是OUT了。白云山上王静的纵身一跃,唐山这个浴火重生的城市里彭祖的探访,这些凝聚着正能量的瞬间,启示着我们:沿海启示并不简单。了解沿海其实就是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看沿海,不应该只看它撑起了中国经济多么大的脊梁,不应该只是为了去在海里纵身一跃释放激情,不应该只是想在海鲜的味道里享受生活,我们更应该看看今天的沿海人,今天沿海在中国与世界关系里的特殊地位。《边疆行》之后,《远方的家》人们开始了《沿海行》;而《沿海行》里,《远方的家》人们看清楚了沿海的现在;几年过去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沿海,我们又该如何让它"激情飞扬",永远"潮涌东方"?

(四)

在广阔的内陆腹地里,我们一样看清楚了许多事情。

一条神秘的北纬30度纬线曾经让许多人为它的神奇而展开无数不知疲倦的探寻。2001年,《东方家园》(《走遍中国》前身之一)的《北纬30度探秘》,让很多人开始从CCTV-4的屏幕上知道了,原来还有这么一条神奇的纬线,在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11年后,《北纬30°中国行》把关注的角度和篇幅扩大了。《北纬30°中国行》里,《远方的家》人们开始了自己逆生长式的旅行。没有"从高原向大海花开一路",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从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走到了阿里羌塘自然保护区。这一年多的旅行里,我们看清楚了富庶的长三角原来也有深藏其间的古老的故事,看清楚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那一碗碗热干面、臭豆腐里的真滋味,看清楚了三峡工程里库区百姓的情怀,看清楚了天府之国的富庶并不只是因为都江堰的滋润,也看清楚了神秘的雪域高原里也不只是那让人敬而生畏的高寒缺氧。有的时候神奇的纬线如果没有神奇的故事,那也是索然无味的,而《北纬30°中国行》本身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让这条"美丽吉祥的中国结",更多了些阳光的温暖。一条"洒满阳光的路",也应该是一条充满力量的路。

有了纬线的串联,我们在面对这个国家的大山大川、大江大河的时候,不管多复杂,似乎都还是多了些踏实。《百山百川行》和《江河万里行》,跨越了2013、2014、2015三个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当很多人对许多宏观的国家战略不理解的时候,《远方的家》人们,选择通过行走,以每一个个体故事的方式去展现这些大战略里的道理。

在山川之间,"我仁我智,无怨无悔"。当蔡丽娜成功挑战了华山的长空栈道的时候,当王瑶洁和她的伙伴们勇敢闯过多道难关见到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的时候,我们明白了,只有竭尽全力,才能看到"云淡天高,风光才无限"。在江河之间,"挽起高山大海,依旧柔情万丈"。当唐天骄在三亚河入海口附近的海面上自由的飞翔起来的时候,当彭祖在濠江上目睹着1999年回归之后澳门的巨变与不变的时候,我们明白了,只有用心体会,才能感知"每一朵浪花都是梦想飞扬"。

走过了这么多的路,光看当然是不够的,光出镜记者体验好像也不过瘾。于是就有了《远方的家》人在2015年暑期的实验--《暑假去游学》。不同地方不同生活状态的孩子们,面对同样的游学体验,他们表现出的坚强、勇敢、团队协作和相互守望的精神,他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当代中国日新月异变化的感知,让我们这些人,也深受触动。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孩子都是一个国家未来的栋梁。对孩子们而言,《远方的家》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过去是,今天是,明天一样是。

(五)

好了,回头看这么多我们打开过的远方的家门,我们还是得回到今天我们正在讲述的长城的故事里。原本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走完了这么多的路,《远方的家》会进入一个选题的瓶颈期。结果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远方的家》在走过了5年之后依然保持着充沛的体力。今年秋天,伴随着"9·3"大阅兵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长城内外》带着一种沧桑而厚重的气质与情怀,开始了它还在持续的旅程。是的,《长城内外》还在行走,但是它已经走过的道路却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长城,不只是国歌里的震天怒吼,不只是好汉们的奋斗目标,不只是历史上的金戈铁马,也不只是抗日战场上的浴血奋战,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方式,一种力量。长城的故事,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现在人们对于长城还存在着不少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长城已经化作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精神力量,在时刻提醒着我们:是该不忘初心,继续出发了。

在一个个敌楼里、一块块城砖旁,在长城脚下的这些都市田野,我们都能看到《远方的家》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当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具有一定新鲜感的调查性报道的方式展现给海内外观众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这些出镜记者在不断行走中的成熟与自信。当然,肯定有很多缺憾,但是我们难道就不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吗?

(六)

《远方的家》播出的这5年,是中国电视经历新媒体挑战最大的5年,也是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空前挑战的5年。在一个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里,电视不再是观众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快捷方便的新媒体在抢占着人们的视听席位;而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在舆论斗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对外传播与中国外交、企业"走出去"等一样,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压力。现在奔忙在城市里的人们,还有多少有乡愁可言?在外漂泊的游子,又有多少真的对祖国心怀感恩?当人们对现实社会,甚至对党和国家、世界秩序越来越不满的时候,大家却似乎从未想过要停下脚步好好想想未来该怎么走。

好在《远方的家》给了我们一个放慢下来的机会,让我们得以审视自己生活的这个国家,这片土地。

我们不否认,《远方的家》是有许多问题的。面对全球受众,怎么把故事讲透彻的同时也能讲出艺术,讲出味道,努力让国内国外的更多受众都信服、都认可,这是包括《远方的家》在内的整个中国对外传播体系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我们的声音传出去了,但没传到别人的心里去,那么我们不是白敲开远方的家门了吗?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行走,只能靠实干,也只能靠摸索。

我相信《远方的家》不是一个漫无目的做事的电视栏目。在央视几十个频道、几百个栏、节目里,不见得是最好的,也不见得是收视率最高的,更不见得是微博上微信上口碑最佳的,但这群人一定是最踏实肯干的人之一。这群以行走为基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电视人,也会在未来的行走里,探索如何破解困扰栏目发展的现实问题,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打开一扇更大的远方的家门。

《远方的家》背靠的是中文国际频道这棵大树。从1992年10月1日开始这棵大树开始生根发芽,2007年元旦开始,又分出了亚洲、欧洲、美洲等枝干。不敢说绝对是枝繁叶茂,但一定是顶天立地。如果CCTV-4是一棵树,那么《远方的家》就是这树干里最旺盛生长的那片叶子。不管受了多少委屈,无论前方的路到底如何,至少这片叶子还在顽强的生长,在周遭环境都不利于生长的现实条件下,一方面,适应着大势,另一方面,也在想办法坚持自己,甚至引领大势。

(七)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逢五逢十好好的庆祝一下,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到了《远方的家》过5岁生日的时候,我觉得千言万语,多少庆祝,都不如两个字来的痛痛快快,这就是:谢谢。

应该谢谢这样一个电视栏目的出现,让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学会安静下来的行走,学会真诚温暖的生活,也学会与人为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也要谢谢参与这个栏目所有重要节点里的每一个你。没有你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栏目,更不可能有它日益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还要谢谢我们自己,因为我们选择了这个栏目,我们没有退路,当然,我们也深深地爱上了这条路。

更要感谢帮助敲开每一扇远方的家门的人。或许曾经我们素不相识,或许以前我们之间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因为这扇门的打开,让我们之间没有了距离,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走心、更多的贴心、更多的诚心、更多的放心。

我作为一个和栏目一起走过来的观众,对《远方的家》的感情,可能很多人都难以理解。但是这就是事实,因为这份感情,如果断掉了,那么就意味着我的失职,更意味着我已经失败了。就算栏目有问题,我妥善的提出来,这也是我对栏目的关注和呵护。我不能完全改变不看《远方的家》的人的习惯和方式,但我至少可以通过我自己的坚持去影响更多的人,让大家一起打开远方的家门,去倾听门里的一切。当然,我也在做关于《远方的家》的实验,因为我希望《远方的家》不只是一个栏目,更是一个全媒体平台;也不只是一个全媒体平台,更是一种方式、一种态度、一种生活。

(八)

生日这一页是早晚要翻过去的,翻过了这一页,《远方的家》就要进入第6年了。但过了5年之后,10、15这样的数字也会越来越近。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都可以问问自己:如果再过10年,20年,我们还在行走的路上,我们还能不忘初心吗?还能一起走下去吗?但愿我们都能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

爱美丽中国,看《远方的家》。而看《远方的家》的时候,你能懂的,绝不只是美丽中国。

希望下个5年,下下个5年,我们都还是好好的。

我要纠错编辑:洪琳 责任编辑: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090602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