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收视排行     往期内容         



2003年 第13期——《大船之神》


  “一艘大船承载了中国船舶工人几代人的梦想驶向了大海”。这艘大船向世界船舶业证明了中国工人迎接新挑战,创造美好未来的气魄和力量。18集电视剧《大船之神》就描写了中国造船业由梦想变为现实的日日夜夜。

  特邀嘉空:演员毕彦君、高惠彬、陈坚红、陈讯

  [创作空间]

  主持人:以前我们看企业里面国企改革时,情形往往是企业形势不好了、职工下岗了、企业面临转轨等等。不过这部戏当中的造船厂形势挺好的,发展的也不错。可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造船厂还冒着可能倾家荡产的风险来接受改造国外大型船舶的项目呢?

  毕彦君:(饰郑大海)造船厂厂长郑大海是位有智慧,有头脑的人。虽然他是工人出身,但他能看得很远。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工厂和工人有一种很深的感情。他有一句台词说“我可以平平安安干到退休,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他想到的是今后,是将来。而且造船业还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和代表国家的最高技术水准。

  主持人:郑大海这个人物,除了是一个企业家、改革者之外,还有一种非常大胆的风险意识,有一种敢于去冒险的精神,有的时候我们是需要突破的。所以这也是咱们这部戏的核心,或者是想要表达的宗旨。

  毕彦君:这个人物有一个特殊的地方,他生重病,但他带病坚持工作,已经达到忘我的境地。

  主持人:为了突出郑大海这个形象,您做了很多细节上的设计吧?

  毕彦君:怎么能够抓住观众,而且还能更真实、生动、准确的把工人和带头人形象塑造得更丰满、生动,必须找一些细节。剧中正好有一个暴风雨的风险的时刻。郑大海是带病坚持工作,他的病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在掩饰着。拍摄这场戏我们的剧组群策群力想办法,有一个场景是描写郑大海的药瓶滚到水里了,他摔倒之后,一下子把手摔破了。那场戏大家都很投入,另外跟我搭戏的演员也一下子砸到我身上了,很重,旁边又是一个很长的铁轨,我的手真的被弄破了。拍出来的效果特别好。

  主持人:接下来请出场的剧中书记的扮演者高惠彬。高惠彬您好,刚才我们和毕彦君对他扮演的郑大海这个角色聊了很多,也讲了配合非常默契的一对搭档。剧中陈书记非常支持这个改造国外大型船舶工程,因为这个工程是贯穿整部电视剧的一个大的事件。但是他跟郑大海不一样的是,郑大海一开始就希望得到这个工程,而您扮演的书记,他内心面对大船工程这样一件事,心里会有一些犹豫,矛盾是什么?

  高惠彬:我觉得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可能大家都想得一样。我拿到剧本之后,我也跟作者聊过,我自己想想在生活中碰到的事情,我觉得非常合乎这个人物的逻辑和动机。因为他的年龄比较大,他最辉煌是在五六十年代,那时候船厂也辉煌,他也创造了人生的辉煌。所以他不愿意把过去的东西毁掉。

  主持人:这的确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思想斗争。

  高惠彬:如果书记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人,那么应该批评他,但是我原谅他。人年龄大了,总是要有些保守,总是怀念过去,他为什么老怀旧呢?就是因为他的生命辉煌全在过去的那个时代,他跟那个时代连在一起,所以我想想他的逻辑,我很理解。

  主持人:书记最后还是做通了自己的思想斗争,而且还帮着厂长做别人的思想工作。

  高惠彬:做思想工作比较难,如果做得很彻底,关键还是他自己的人生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如果不是厂里发生这么大的事,他也不至于这样。但是连续几次大型船舶事业遇到挫折,反而激起他那种创造辉煌的老年人被压抑的得不到释放的热情。他有一篇讲话“我当时读了很动心,他首先是他抛弃了自己,在党委会上一开始我是不同意,我因为什么不同意,他首先把自己交给大家。然后他说我怎么受了年轻工人的感染,他们教育了我”。我觉得谈的很坦荡。到最后把大伙儿重新鼓舞起来,我还有力的支持了郑大海。

  主持人:部戏是在大连造船重工区拍摄的,您是第一次到造船厂这样一个真实的环境当中去吗?

  高惠彬:是。

  主持人:毕彦君老师也是第一次吧?

  毕彦君:第二次。

  主持人:二位在大连造船厂拍完戏都有什么收获,或者那些印象留下的特别深?

  毕彦君:我觉得自己对船厂工人更有感情了。如果有机会的话,还要演这样题材的戏。

  高惠彬:我和毕彦君等几个演员和大连造船厂的厂党委书记、厂长、工会座谈,还带着我们到船厂看了一圈。我当时提的什么问题我现在记不得了,人家怎么回答的,我也记不清了。因为刚去的时候很多都是属于技术方面的内,我全不懂,完全是门外汉。

  主持人:现在出场的两位嘉宾是陈坚红和陈旭,他们在本剧中是不能不提的,人物角色其中一个叫做李远,这个人可以说本剧的中心事件——中韩合作项目,就是由他带来的。同时另外一个就是厂长助理陈菲,他们可以说是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

  主持人:演员陈坚红是模特出身,大家非常熟悉。以前看她演的很多都是白领的角色,这回一进造船厂穿的是灰蓝色的工人制服。我看到你在剧中扮演的陈菲,几乎每天都是穿着这样一身制服。我想知道,在你这种感受当中,你觉得陈菲这样一个造船厂工人的形象美吗,每天就是这样一身灰蓝色的衣服?

  陈坚红:作为模特来说,舞台上表演的衣服都是特别华丽时尚的,但是拍戏就不同了,在《大船之神》剧组,我三分之二的戏都是穿这套蓝色的工作服。最早的时候他们说,给我这个角色增加一点色彩,可以穿一些自己的服装。我看他们所有的演员都是穿蓝色的工作服,特别羡慕,我就提出来,陈菲既然也是厂里的员工,就应该都是一样的,蓝色的工作服穿在身上,我有种特别自豪的感觉。

  陈旭:工作服新的时候特别好看,所有进厂的大学生,都觉得这身衣服真漂亮。但是穿着崭新干净的制服是不能和当时的工人融到一起的。于是我们在地上打滚,把新衣服弄旧一点,然后开始拍戏。

  主持人:你们在那儿拍完戏之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陈旭:刚到船厂的时候,首先给我的感觉是船特别大,我从来没见过,相比下觉得人特别渺小。又看到那些工人在那儿日以继夜的工作,钢花四溅,当时给我的感觉是这些工人太辛苦了,他们造就了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太伟大了。

  主持人:陈旭,据说你还学会了焊工的技能。让我们看看现场的采访。

  记者:黄师傅,你好。我叫您师傅,您是名正言顺的师傅,因为我听说在《大船之神》这部戏里边,您给所有演员当了一回师傅,教他们焊接的技术。而且黄师傅还是咱们辽宁省的劳动模范,您当时教他们什么呢?

  黄兆春(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职员 辽宁省劳模):焊接看起来很简单,拿到电板上就可以干活。但是掌握这门技术要下一定的工夫。

  记者:他们那些演员学了几天?

  黄兆春:学了四天。他们演员没接触过工厂,看这些工人在那儿干,觉得挺简单,但是把器械交他以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铁板一打火,焊条就粘上去了,当时他们不是练的这个,这是半自动化的,他们是用焊条,用焊条棍。没打着火,焊条就粘上了,拔也拔不下来,就得把焊条断电。他们练习四天以后,基本上能打着火。

  记者:就是把这个打着火,是四天以后?

  记者:他们学了四天,就学会了打火。您的技术不错,您学了多长时间?

  黄兆春:我在船厂从事焊接35年了。

  记者:您学徒多少年?

  黄兆春:三年。

  记者:三年能达到你的技术?

  黄兆春:三年达不到我的技术,就是基本能担任这个工作了。

  记者:您觉得这帮演员真到这里学徒,他们还算聪明伶俐吗?

  黄兆春:他们悟性还是比较好的。他们干电焊,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电焊工。

  记者:谢谢。

  主持人:看来,焊接工作根本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陈旭:看上去觉得很简单。我们当时觉得应该没问题,拿起焊枪,这要有一定的角度,不能垂直,当时我按照师傅说的方法焊接,但是我们手里也没准,这么一打火就粘上了,粘上就拿不下来了。左手还要拿电焊用的防护眼罩,有时候一着急,手就松开了,光线就直刺眼睛。当时我们演员练的时候,眼睛全给电焊的强光刺花了,也拍不了戏了,直流泪。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戏挺好,既拍戏,同时又掌握一门技术。感谢两位嘉宾。

  《看客闲话》

  王小骞(嘉宾主持人):“都云看客痴,谁解其中味”。今天我们推荐的这部电视剧叫《大船之神》。刚才通过这么多嘉宾和观众的聊天,我觉得这个电视剧还是很有人缘的,尤其有过工人经历的,或者说现在正在从事跟工厂有关工作的观众,对这样的电视剧特别有感情。

  方位津(影视专栏作家):《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歌已经唱了很多年,但是在电视剧中正面表现工人智慧、工人力量的剧目还不太多。《大船之神》算是一个成功例,表现这方面内容的作品。我觉得这个戏和我们以往工业改革题材的电视剧有不同的地方,它是写一个国企。他在生产形势大好,没有一个人下岗,生产运转很正常,没有任何危机感的时候,突然接了一个大的国际项目。

  王小骞:这不是置之于死地而后生,而是自己知难而上。

  孙宏华(影评人):这个戏最主要一点在哪儿?真把我们工厂面貌表现出来了,我们以前工厂经常是一个小的工厂,这是一个大的。而且他面临的目标更大,走向世界,造出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能造出来的船。过去表现工人只表现工人的优秀品质,但是这些说明不了时代在变化、在前进,你要写新的工人就面对新的考验,要求知识化、

  科技化,而且新的人上来之后,既具有我们工人阶级本身博大的胸怀,同时又具有掌握高技术的现代人的风貌。

  王小骞:这个电视剧,感觉到海的气息,我们从剧照也可以看出来,大船舶、穿着工作服的工人,还有巨大的声音之下的工作状态,整个连名字在内《大船之神》,我觉得都是在渲染中国工人身上特别质朴、智慧的精神。

  方位津:几天前找机会去了大连造船厂做一个采访和参观。《大船之神》是塑造了一个群体的工人形象,工厂中各个层次的人,他们在接受“海洋工程”的过程上有先有后,思想意识、观念的转变上有早有晚。但是一旦我们接受了这个国际项目,一旦签了协议,有了合同,他们就全力以赴。我去大连造船厂体会的时候也发现我们的工人素质确实非常高。工人整体的顾大局,每个人都有自己具体的困难,但是一旦有了工作,有了这个项目,就全力以赴,把自己的一切事情都抛到外面。

  孙宏华:这里还包括陈书记的变化,他并不是反对改革,但是他觉得某些时候要考虑全体的职工大家的利益,我们接受的风险等等,他需要有一个变化过程。但是一旦他确立了目标后,他也全心全意做思想工作,帮助大家去完成这个工作。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标语口号,或者一个符号,这里有人物思想的脉络,有思想的变化,早期创作离不开这些东西。

  王小骞:假如说我们的电视剧既有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又有细腻的情感描写,而且是活生生的。我想这样的电视剧一定是一部让人喜欢看的电视剧。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