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讲述《讲述》的故事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访问人档案         



海底响着如雷的脚步(2002年8月3日)


  

  从没被人报道过的海上救捞员的海底事业,原来是如此惊心动魄。他们每次下海,打捞的是尸体,碰撞的是死神。漆黑无边的海底世界,所有惊恐的故事都潜藏在里边。

  2002年5月7日21点24分,中国北方航空公司从北京飞往大连6136航班的一架麦道82飞机,在大连附近海域坠毁。机上共有乘客103人,机组人员9人,全部遇难。飞机失事后,人们都在关注着惨剧本身,却很少有人深入了解一支特殊的队伍——海上救捞员。他们在险象环生的漆黑海底,只身一人冒死打捞遇难者的遗体。他们在海底的一行一探、一触一摸都有着惊恐万丈的揪心情节。

  一、一个圆溜溜的东西,原来是一条人腿!

  “五七”空难发生后,正在轮休的潜水员马有坚,匆匆告别家人,跟随烟台救捞局的救捞队伍,连夜赶往大连失事海域。

  翌日早6点,潜水员们在飞机失事海域看到海面上飘着些小孩和大人的鞋子和衣服……为了尽快找到遇难者的遗体,马有坚和队员们迅速在失事海域展开了大规模的搜寻打捞工作。

  对于飞机失事和在海底的情况,打捞队都没有第一手资料,飞机爆炸到什么程度、碎片的大小,都不知道。爆炸后的飞机残骸分布在几万平方面积的海底,打捞队搜索了一上午也没什么结果。14时许,打捞队发现了一个较大的飞机残骸,直到第二天凌晨3时,才打捞出这个飞机的机头残骸。机头残存的仪表及失事时的工作状态,对空难的调查具有重要价值。也确定了打捞机头处很可能是飞机失事海域的中心位置,马有坚准备潜入海底,重点搜寻遇难者的遗体。

  那天早晨天还没亮,马有坚穿上那套重达150斤的潜衣服,准备下水。当人们还在对失事海域心存悲伤和恐惧的时候,他又一次跳进了从小就有着探索欲望的大海。

  马有坚从小生活在海边,对大海有深厚的感情,上小学时,邻村的一个比他大一点的男孩带了一个潜水面罩,舍不得借给马有坚玩,要强的马有坚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尽管效果差一点,戴上后潜入海中,看海底世界的小蟹、小鱼、牡蛎等特别清楚,他非常高兴。高中毕业后,马有坚怀着对大海的热爱,从家乡莱州报名当上了一名海军潜水兵。

  “五七”大连空难是我国海难史上第一次空中客机在海面上失事的重特大事故,失事海域面积之大、海底情况之复杂,令参加过多次打捞的马有坚在海底都有些不知所措。海底漆黑一片,完全靠潜水员的两只手去摸,凭心理感觉来判断,海底淤泥有一米深,胳膊根本插不到底。一个孤零零的人跋涉在这无边恐怖的海底,首先要接受挑战的就是这大海的那股阴森气势。

  马有坚的心跳伴随着海水那怪兽般的鼓荡声一起一伏。他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力来确认自己的方位和行动路线。潜水服腰以上是有气体的,站起来行走阻力太大,而且也没法摸到海底的情况,他只能两只膝盖跪着爬行,两手爬着四处摸索。海底的飞机残骸特别多:大块、小块的,有的插在泥里立着,有的斜着,有的平躺着。它的边沿就像刀刃一样锋利,很容易划破手,或把潜水软管割断。马有坚大胆又谨慎地前行着。忽然,他感到出事了,一个利器碰上了他的胳膊肘处,一阵酸痛过后,马上就感觉到刺骨的海水渗进了他的潜水衣,进而湿透了他的衣服,刹那间,马有坚感觉到有无数双冰尸般的手掌在他浑身上下触摸。好在那时潜水软管是完好的,否则马有坚永远也就沉没在海底了。

  水渗进了体内,马有坚并没有就此告退,因为他身负的重任尚无结果。他一边打着寒噤一边摸索。此时此刻,每一个救捞员最渴望的是触摸到尸体,最惊恐的也触摸到尸体。马有坚揣着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摸呀摸,忽然,他触摸索到了了圆溜溜的长东西:是一条人腿!马有坚心里咯噔一下。那时心情的繁杂程度谁也难以想象。

  马有坚终于拽着一条人腿浮出了海面,完成了第一个惊心动魄的回合。当记者问马有坚这次是不是他人中最为心跳的一次时,马有坚立马否定说:救捞员一生的工作全是玩心跳。他向记者讲述了另外两个救捞的故事:

  二、从死亡的巨影里 挣脱出两个故事

  1999年11月24日,当大舜号客货混装轮,在烟台附近海域发生特大海难事故后,马有坚与咆哮无情的大海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抗争。

  “大舜号海难”发生在严冬季节,当时因货物碰撞着火的大舜号被海浪掀翻在海底。船上共有乘客302人,只有22人获救。为了尽快抢捞出遇难者,打捞时海水表层都结冰了,甲板上非常滑,潜水员戴保温手套也不行。在水下呆一段时间后,因为体力消耗特别大,身上的热量都散发出来了,人在水里冷得直抖。大舜号翻船后,它是船帮着海底,船底朝上面。这种情况给救捞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

  海底依然是漆黑一片。根据从图纸上所了解的船的结构,马有坚进入到其中一间舱房。只得四处摸索。船在水下是倒扣着的,什么都是反的,地板在上面,天花板在下面:左舷右舷都调了个个儿;房间的门也是反的。到处都是倒着歪着的东西,乱七八糟什么都有:垫子、被子、衣服,家具……就像一个垃圾场。

  马有坚一步一探地往前行,突然,他摸到一个尸体,怪,尸体是顶在船底面上!马有坚把他往下拽,可是怎么也拽不下来。马有坚沿着尸体一直摸到顶部,原来是尸体身上穿的救生衣的浮力把他浮起来了。马有坚按操作规范用绳子把尸体绑扎好,准备推着走出去。然而想在这样的环境走出去非常艰难。结构繁杂的船舱左右上下全反了,左走左不对,右走右出错,想上上无门,要下下无路。尸体死沉死沉地贴在他的肩头,马有坚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好抱着那具尸体静静地坐下来,默默地按照大脑中所记住的图纸结构一一按照相反方向推理一遍。经过漫长时间的推理,马有坚终于悟到了自己所在的地点及大至出口部位在哪里……。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1995年10月,一艘韩国商船亚洲希望号,遇风浪在黄海海域翻沉,船上4名水手失踪。烟台救捞局接到求救后,迅速赶到了现场。那地方水深40多米,水下还有暗流,潜水员潜到40多米的海底,水深会造成氮麻醉??耳朵听音变样,大脑反应特别迟钝,这些对潜水员的生命都有着致命的威胁。为了紧急救捞遇难者,潜水员必须赶在海水涨潮与落潮之间的平潮时间,迅速在水下完成救捞任务。马有坚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种极大的挑战!

  潜入海底,马有坚在甲板探摸完后,没发现什么情况。马有坚下到主甲板顺着走廊进入房间探摸,没发现什么;他摸遍了船底指定的房间,都没找到失踪的船员。但寻找到了失踪者的遗留物??一个书箱和两个手提包。他把两个提包和信号绳绑扎在一起,往上游。

  平常陆地上是1个大气压,在水下每10米就增加1个大气压,45米就代表海底此时压力为5个半大气压。巨大的压力挤压着人体,同时潜水越深,潜水员吸进体内的氮就越多,如果快速上浮,会使体内血液中形成大量的气泡,可能致命或致残。因此出水前必须进行水底减压,以逼出体内残存的气泡,把身上的氮气排出体外。但减压不当就会得减压病:血管里没排尽的气泡走到哪里,哪里就疼;而且积多了后堵塞血管循环,可致人命。按规定,一般的下到40多米,就得从12米开始减压。马有坚和队员们3米一站,12米、9米、6米,逐渐往上减压。等马有坚快要出水面时,迅疾的暗流来了。急流把信号绳和绑书箱的绳子、皮包带子冲得缠绕在一起了。马有坚心中暗道:不好,今天完了!情急之中,他先用篙子把两个提包勾上去了,书箱因缠得较厉害,他冒着危险把皮龙、信号绳、慢慢清理、解脱开。水面上的人有的使篙子、有的用绳子,四、五个人才把书箱拉上来。马有坚上来后,浑身发抖,双脚站立不住。……

  三、黑匣子出水 驱散了美国人的疑云

  马有坚对记者说:过去的救捞虽然有过许许多的危险,但是与“五.七空难”救捞工作相比,后者的繁杂情况是前所未有的。飞机在空中爆炸,残骸坠落的海域的面积是那样的大。而且需要救捞的不仅有尸体,还有很多飞机上的重要器具。就在马有坚在海底苦苦奋斗了2个多小时捞起一条人腿之后,当天下午,便又得知前方探测船已探测到了失事飞机黑匣子的信标遇水后发出的信号,并在进一步确定具体海域位置。

  飞机上的黑匣子记录了驾驶员对话及各种飞行数据等资料,对遇难者善后处理工作及飞机事故原因调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黑匣子的信标遇水后发出的声纳信号只能维持30天,所以尽快找到黑匣子也就成了救捞工作人员的当务之急。马有坚知道:只要找到失事飞机的黑匣子,并解读出飞机失事原因,这样也能给遇难者家属有一个交代。于是,马有坚又接着下水寻找黑匣子。海底有一米多深的淤泥,马有坚想黑匣子是不是掉到海底泥里去了,他做了个1米左右长的铁钳子,根据探测船指定的大至地点,在它周围一点一点地插,而且距离不能超过20公分。黑匣子长度就是20多公分。马有坚在海底左转右转地插了好长时间,没发现什么情况,探摸到几块飞机残骸后,就出水了。一天中,他在水下累计4个多小时的打捞,使他身心疲惫到了极点,卸完装备,他就直接躺在甲板上,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候,其它潜水员轮番下水进行探摸,都没有找到黑匣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探测到的黑匣子信号越来越微弱。有关部门远道从美国请来打捞黑匣子的专家,继续对黑匣子展开仔细的探测和搜寻。开始,美国专家探测一个点后,潜水员下去没找到。美国专家说:中国潜水员是不是水平有限?我们的测量仪器没有毛病,你们却没找到黑匣子,是你们的问题。

  其实,他探测的只是大体位置,并不十分准确。后来中方有关部门晚上研究了个较为可行的办法,第二天付诸实施:以测到黑匣子信号强的区域为一个假想的大圆,然后用三条船在这圆形区域匀称地固定后,在三条船上各自以120度夹角通过声纳定位仪,测定黑匣子信号最强的方位,这三个方位相叠加的三点所形成的区域,就是黑匣子所在的比较精确的位置。潜水员就在这三点组成圆形的区域里,进行水下探测和打捞。

  先是潜水员王德好拿着外国专家的测量仪器,潜入海底到处寻找。在一块飞机残骸边,把信标找到了,却没有黑匣子。正常状态下信标是固定在黑匣子外壳的线路板上,信标与黑匣子分离,意味着黑匣子成了哑巴深藏在海底。这对救捞人员来说,要找到它,无疑是在漆黑的海底捞针。马有坚心里感到非常压抑,没吃东西就躺在了床上。

  尽管黑匣子已失去了信号,能找到的可能性极小,但是救捞工作人员都没有放弃的念头,仍全力以赴在海底进行搜寻和打捞。

  马有坚又一次振作潜入漆黑的海底,继续探摸黑匣子。他下到了复杂而危险的海底,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爬摸着,不漏掉一处地方。他按照自己的办法,顺时针摸着转一圈,然后再逆时针摸着转一圈。刚开始从中心点出发,圈就小一点儿,转了一圈后,就往外扬出半米左右,再转一圈后又扬出半米来。最后转的最大距离是离中心点有6、7米,直径有13、14米。在转到5、6圈时,他摸到一个挺滑溜的方盒子。海底什么也看不清,不知是什么东西,马有坚想:管它是不是,拿上去看看吧。即便不是,继续再摸。万一是呢?那可是巨大的成功。他双手抱着盒子,直接出水上去。专家一鉴证,确实是黑匣子。终于找到了!终于找到了!大伙儿欢呼着,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找到的黑匣子将立即运回北京,由民航专家进行修复和解码。目前飞机失事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五.七”空难的救捞工作告一段落。但救捞员的事业并没有结束,他们仍然难免会在黑暗的海底,迈着听似无声却又响若春雷般的步伐。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