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明是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的团委书记,青年志愿者。2001年3月5日,他所在的区团委和当地戒毒所联合推出了一项名为“永远的朋友”活动,17位青年志愿者和吸毒青年结成了帮扶对子。然而仅仅一年的时间,这其中的大多数对子就不得不解体了。志愿者活动还能继续下去吗?
一、热情遭遇冷水浇头
钟明第一次的帮扶对象是一对夫妻:小敏和蓝家立。夫妻俩前些年做生意赚了些钱后开始吸毒,后来吸得倾家荡产。因此他们俩戒毒的决心特别大。戒毒所考虑钟明第一次搞帮人戒毒,工作没经验,就尽量安排素质好一点的吸毒人员和他结对子。
当时小敏夫妇被戒毒所认为是最有希望戒毒成功的一对,他们夫妇如果两个人联起手来,一心一意地进行戒毒,希望比较大。小敏是再次复吸,家立是第一次吸毒,时间也不长,再说戒毒所的环境这么好,他们的戒毒应该说是没多大问题的。
2001年3月,钟明和小敏夫妻结成对子后,每个星期都要抽出时间到小敏家谈心,带他们参加团委组织的一些文化活动,督促他们按时到戒毒所进行尿检。开始效果非常好,大家知道团区委书记在帮助小敏夫妇,都拭目以待。而且他们夫妇二人的戒毒效果也比较好:出所3个月,尿检都是合格的。就在大家都为他俩所取所得的戒毒成绩而感到欣慰,为他们走向新生而祝福,为钟明的工作初见成效而感到高兴时,突然有一天,钟明在回家的路上,接到戒毒所于传洋所长的电话:钟书记,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小敏的爱人蓝家立这次尿检不合格……当时钟明就像头上挨了一记猛击,这意味着所有的工作全都白费了!钟明当时气得差点就要在街头晕过去了。
小敏的丈夫蓝家立是在出戒毒所8个月后开始复吸的。那是一次在外面玩时,一个正在吸毒的伙伴怂恿他,只说了句:你来一口。蓝家立就毫不犹豫地吸了!钟明知道后,心里又愤怒又难过,他当即找到蓝家立破口大骂,说:你这个人太不够意思了,你太使我失望了!我给你这么多亲情、友情和关爱,还不如那个吸毒青年一句话。为了逃避监督戒毒,夫妻俩双双远赴外地。钟明多日的帮扶随着一缕青烟化为乌有。
按当初的约定,戒毒者一旦复吸,帮扶对子就宣布自动解体。到了2001年年底,当初结的17对里,其中有12位戒毒人员开始复吸!
这时,钟明还想继续结对子,他还想再试一试。
二、禁毒车被人开去吸毒
2002年3月5日,第二次志愿者活动开始。这次戒毒所给了钟明一个特殊的帮扶对象,了解了他的情况后,钟明感到非常吃惊:他叫谢进松,是遵义市的一位“名人”,也是遵义市两城区里的吸毒元老,虽然才31岁,却已经有10多年的吸毒史了,曾因吸毒多次进戒毒所,并因戒毒不成两次自杀未遂。公安局1990年对有些毒品的种类尚不清楚,还把他找去帮忙识别:这是什么品种,叫什么名字;那是什么品种,叫什么名字,纯度怎么样……
谢进松可以说是一直呆在戒毒所。这么些年来,因为吸毒,他把个好端端的家已折腾得不成样了。
就在谢进松刚刚和钟明签了帮扶合同,出了戒毒所后,仅仅第8天的晚上,他忽然失踪了。钟明焦急万分地不断打他的电话问他在哪儿?他一会儿说在中华路,一会儿又说是丁字口,一会儿又说是延安路,总是不停地变换地方。到夜里11:00点钟时,他终于回来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神情恍惚,眼光迷离,情绪不稳。钟明见到他时,他莫名其妙地在骂人:这个司机不像话,说我堵他的车,明明是他堵我的车,他妈的怎么怎么样……钟明一听,脏话都骂出来了,肯定有点不正常!遂带他到戒毒所去尿检,果然不出所料,又一张鲜红的化验单摆在了钟明面前:尿检不合格!钟明的心再次沉入了谷底。
几天后,谢进松趁钟明不在,他开着钟明的禁毒宣传摩托车兜风去,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毒友。谢进松问他:你到哪儿去?我送你去。毒友说:咱们去整一口吧。于是谢进松开着摩托车,带着这个毒友满街转着去找毒品。后来钟明要干工作却找不到摩托车用,他找到谢进松家里,见谢进松蹲在客厅墙边,极其狼狈的样子。钟明听了谢见松家人的诉说后,心里非常生气:这简直是对我严重的侮辱和伤害,我这辆摩托车是为搞禁毒宣传工作用的,你竟然带着一个毒贩子满街转着去找毒友要毒品吸!谢进松的弟弟更是火冒三丈:你这个狗东西,这么多年骗了我们母子感情、兄弟感情,你简直不是人!说着抡起拳头就打,把谢进松鼻梁也打坏了,身上伤痕累累。谢进松的母亲在一旁悲愤地跺着脚号啕大哭……
钟明从没看见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儿子这么痛恨,这么难过。弟弟打了谢进松还不解气,提着刀追出门去要杀了他:我把你杀了去自首,从此家里就安宁了!钟明死死地抱着他,并使劲夺下了他手中的刀。谢进松的弟弟平静下来后对钟明说:钟书记,我劝你不要再帮他了,他是没希望了,你帮也是白帮。钟明很难过:难道毒品就这么容易地再一次把谢进松夺走?而且是从我的手上夺走?这对钟明的打击比上一次还大。
这时钟明已想放弃谢进松了,因为他毕竟还要工作,他还有妻子儿女,他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如此复杂和烦心地帮扶谢进松戒毒。
正当钟明决定放弃对谢进松的帮扶时,被家人赶出门的谢进松却又一次留住了他的脚步。
三、困惑之家来了个好儿子
谢进松的弟弟打跑了谢进松后,钟明安慰了他一会儿就告辞了。谢进松的弟弟送钟明时,在外面的小巷里,二人看见谢进松一身烂泥,抱着头坐在地上……那情景又让人生出几分同情和怜悯之心。钟明见此,不禁停住了脚步凝视着他,犹豫之中,钟明思考了很多:现在他能到哪儿去呢?应该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安身之所呢?如果我这样放弃他的话,他可能就死路一条。可能明天、后天他就会跟那些吸毒的、卖粉的更紧密地搅在一起。因为他现在这种情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只有那些吸毒、贩毒的狐群狗党。如果我不管他,他很快就会重新坠入毒品的深渊!想到这里,钟明对谢进松说:这样吧,你暂时住到我家去,有什么事等以后再说吧。当时已是晚上1:00点多快2:00点钟了。谢进松就这样住进了钟明的家。
和一个正在毒瘾发作的人共处一室,是什么滋味?钟明当晚与谢进松睡在一起。大概是折腾了一天,谢进松很快就开始打呼噜了。但钟明却睡不着,他有一种恐惧感觉和戒备心理,他害怕谢进松是假睡;怕他正在吸毒有瘾的身体里散发出邪恶;怕他因为刚才的剌激而丧失理性,对自己和家人造成伤害……等谢进松上床睡了后,钟明把自己的父亲、妻子和女儿的房间,悄悄地上了锁。他自己也一宿没睡地守候着谢进松。
谢进松住在钟明家里,钟明始终不敢将谢进松的真实身份告诉自己的家人,怕引起家人的反对和恐慌。家里人至今都认为,谢进松只是钟明的一位住房有困难的朋友。每天早晨,钟明都要给进松做早饭。这还引发了钟明夫妻俩的矛盾。
这么多年来,钟明很少给父母做过早餐。现在妻子见钟明给别人做早餐,还“吃醋”了,说钟明不应该:你这个懒人,一直都是母亲和我给你煮早餐,你从不给母亲和我煮早餐不说,现在却给别人煮早餐。钟明说:你没道理,我不给他煮早餐,难道让他给我煮早餐?他可是客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钟明对谢进松的一片真情,终于感动了谢进松,此后,谢进松一直没有再吸食毒品了,而且精神也好了许多。钟明带谢进松回去拜访他的母亲,谢家母子对钟明的作为既感动又感谢,大家开玩笑说:钟书记对咱家这么好,比咱家的亲儿子还要亲。现在咱们家又多了一个儿子:这是大哥,这是二哥,进松是二哥,长钟明一岁。现在钟明是老三了,原来的老三变成老四了,现在咱们家四弟兄了啊!见谢家人把自已当成他们家一分子了,钟明也非常感动和高兴。
俗话说:毒品好戒,心瘾难离。怎么才能让谢进松尽快脱离原来的毒友环境呢?钟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谢进松到红花岗区团委协助工作。这一下,吸毒名人谢进松再次在当地引起轰动。
四、吸毒者当上志愿者
这样一个有着10年吸毒史的青年,到政府机关去工作,而且做区团委书记的特别助理,协助他的工作,任区团委报刊《红花岗青年》编辑。这在很多干部看来都觉得不可思议:钟明简直是疯了。都劝钟明不要这么做,万一谢进松出了事或在团委工作期间,有违法乱纪的行为,你钟书记不好交差,搞不好吃不了兜着走;另一方面,那些毒友、毒品贩子也不会轻易地放过谢进松,谢进松也经不起他们的引诱……
开始,谢进松也确实不怎么争气,特别是言而无信这方面尤为突出:有时出外办事,说好9点钟回来,结果他12点钟才回来,给那些本来就反对谢进松到区团委工作的人不少口实,令钟明非常生气,有时候真想痛骂他一顿。
但钟明又一想:对他这种人不能这么直截了当地说,本身他们身上有污点,对外界予以他们的看法非常敏感,弄不好要适得其反,只能采取比较委婉、科学,或者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他进行引导。于是,钟明时常对谢进松循循善诱地讲道理,谢进松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成了《红花岗青年》的一名称职的编辑。这项工作给了谢进松施展聪明才智的空间。
《红花岗青年》每期都有一个“毒品与违法犯罪”的栏目,而由一名戒了毒的原吸毒者负责编辑的这个专栏,更受到了戒毒所的其他正在戒毒的吸毒青年的欢迎,他们都感到很亲切、很实际。
谢进松在钟明的帮扶督促下,在编辑“毒品与违法犯罪”专栏的过程中,已逐渐地恢复正常。有时以前的那些毒友打电话给他,他都推了;有时他一人骑摩托车出外办事,也碰到这些人,他最多打个招呼,有时甚至连招呼也不打就驾着摩托跑了。
谢进松现在已经有了远离毒品的意识了,不但不愿意再吸食毒品了,而且在人格和精神面貌上也有了很大进步。六一儿童节时,谢进松主动要求钟明和他一起到儿童福利院去领养一个孤儿。谢进松从此走进了青年志愿者的行列,他已经是一个真正的人了,他也可以帮助别人了,而不是以前的危害社会、危害家庭的人见人憎的吸毒败家子。
戒毒之后,因编辑“吸毒与违法犯罪”栏目而小有名气的谢进松还赢得了姑娘的芳心。他结了婚,生了儿子。钟明开玩笑地对他说:现在你当爹了,是志愿者爸爸了,今后有你的事做了。
到目前为止,有10年吸毒史的谢进松已经有1年多没有沾染毒品了,这让周围的人都为他感到吃惊。钟明说:我也不能保证我现在结对的这个戒毒青年是否成功,因为路还很漫长。社会应该广泛关注他们、关注他们的生存,而不应该歧视他们;要多给他们路走,不要把他们的路堵死;要让他们拥有亲情、友情,拥有幸福的家庭,拥有社会、拥有关爱,这样他们才有希望。
近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动员了8000多万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