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13日凌晨,重庆市南桐矿务局的鱼田堡煤矿一带突降暴雨,10小时内降水量达130毫米,位于鱼田堡煤矿附近处的刘家河河水猛涨。10:49,刘家河河床突然塌陷,汹涌的河水从塌陷处直涌矿井下……此时,几百名矿工正在井下作业,情况万分危急……
一、大水冲毁了交通工具,矿工如何挣脱险境?
这天早晨,鱼田堡煤矿掘进103队队长、中共党员张前东,把工作面的安全和生产情况检查完后,走到井下500米西四石门处时,发现巷道里有很深的水,越往外走水越深,甚至哗哗地像河一样地流。他感到不对:平时这里是没有水的。
果然,10:49,鱼田堡煤矿发生穿水,井下有矿工297人受到穿水险情的严重危胁。地面调度室接到来自井底下的紧急报告后,立即派遣救护队下井查看情况。鱼田堡煤矿救护队队长黎小华等三个队员下去后,先到距地面250米深处的第一个水平的第一个巷道时,就见情况不妙:这个两、三米宽、3米多高的巷道,基本上被水淹了一半,而且水流湍急。此时水深达胸,人已难行走。仅半小时后,井下250米巷道水位即达1.5米。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勘察,他们发现:洪水来自煤矿鱼塘角西抽风口,每小时涌水量达1万立方米,相当于煤矿最大排水能力的10倍。经初步推算:四、五个小时后,井下主要作业区将全部被淹。而此时采煤区多在井下500米到800米处,大多数工人都在那些地方,那里暂时还没进水,所以绝大多数矿工对此还一无所知。
鱼田堡煤矿垂直高度800米,工人们平时上下班进出矿井都是乘罐斗车上下。水大了后,把罐井下惟一的交通工具罐斗车冲毁了。这就意味着分散在井下的矿工,只能通过一个抽风口,徒步攀行数百米才能到达地面。而这时随着洪水的迅猛上涨,留给矿工的撤离时间越来越少了。矿领导听了三名队员的汇报后,马上成立了紧急救援指挥部,开通了井下所有电话。为了安全,切断了矿井下的所有电源,下面的矿工只能靠戴着的矿灯照明。
井下的电一断,电煤钻、皮带运输机等都不能运转了,工人们无法工作,纷纷打电话问调度室怎么回事?调度室即通知他们:井下穿水,全体人员马上撤离。
二、万一出不来,就让我与矿友们同生同死吧
就在地面指挥部作出紧急救援决定的同时,已发现井下穿水的张前东,放弃就近撤出的机会,掉头向井下跑去。此时,巷道里的水已深达1.2、1.3米了,张前东非常着急,因为在他下面的第一个作业区作业的是4个刚经过培训,才上班不久的新工人,他们根本不知道矿井的布置,在数百米深的地下巷道里不辩方向,连怎么出来都不知道,如果不及时地通知他们撤离,那就后果不测。张前东心急如焚,平时要走半个小时的路,他10分钟就跑下去了,气喘吁吁地通知他们说:“淹水了,大家都把手里的东西扔掉,赶快跟我走!”张前东带着他们跑到井下616米处,遇到另一个队的7个工人。张前东说:“井下穿水,赶快下班!”谁知那几人根本不信:这怎么可能!张前东急得冒火了:人命关天,谁还敢开玩笑!这样大家才紧张地撤离着。
50分钟后的11:40,井下616米巷道水位已达0.6米。由于洪水持续下泄,两矿排水系统相继被冲毁。湍急的洪水,沿着纵横交错的巷道涌向井下500米水平以下的矿区。短短十几分钟,水已淹到了张前东的小腿。张前东一方面急着想把他身边的这群矿工带出矿井。可另一方面还有一件事更让他担心:42区巷道是他所在的队正开拓延伸的一条新巷道,没有其它出口,只能怎么进就怎么出。此时最危险的就是42区。万一他们没有出来,第一个被淹的就是那个位置,因为那是巷道里最低的一个位置,它离地面有800米,而且是一个斜坡下去,还要走一段距离。张前东对他队里的班长朱绍明说:“你把我身边的这些工人带着往东面走。”并指给他东面怎么出去的方向。朱绍明带着工人走了。
此时,张前东独自一人冒着危险去42区通知工人撤离。因为巷道两边都进水了,如果水将杆子、木料冲下来把巷道堵死的话,他就无法出来。想到此,张前东不禁心里紧张起来:万一巷道被堵死,我就完了,这完全可能!如此危险,我若不去,现在掉头往回走还来得及。又一想:我是队长,我有责任去通知他们撤离。我一个人下去,情况顺利的话,可以救出他们这么多人;万一出不来,就让我和下面的矿友们同生共死吧!
他一路奔跑着赶往42区。新开辟的巷道路面陡峭,加之进水后又湿又滑,奔跑中他不断跌跤,后来干脆顺着陡坡滑下去……
三、在无望的汪洋中,看到了悬空管道
12:50,井下750米深处的巷道水位已达0.5米。就在张前东冒险进入42区时,750米深处巷道中的水位又上涨了30厘米,并开始往42区下泄。
张前东一身污黑跌跌撞撞地滑下42区一看:已没人了,满巷道都是水。他赶快爬起来往东边跑,可东边已经走不通了:一些杆子、杂物、井下乱七八糟的东西堵满了井道。他又从原路跑到西四石门那儿往上爬。施工的巷道特别不好行动,里面又漆黑一团,爬了约200来米远,张前东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汗水把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只觉得口干舌燥,他想:现在要是有一杯水喝就好了。
当张前东强忍干渴,竭力爬到另一巷道时,发现有50个人被困在那里!
13:50,水仍在上涨!井下500米深处巷道里的水位已达1.6米。在张前东重新回到井下500米时,井下616米以下已经全部被淹,惟一的逃生通道就是井下500米这条主巷道。此时,洪水也已经淹到了张前东的胸口。而在井下500米处发现的那50多名矿工,是机电队、运输队等单位的,不是张前东队里的人。因为人多单位杂,又群龙无首没人指挥,所以局面很混乱,大家都不知道往哪走。
14:00多,水势越来越大,水位在不断升高。工人们不安地骚动起来,场面有些混乱。张前东看到安检员吴建华也在其中,于是他和吴建华把那些工人组织起来,说:大家不要急,只要我们能出去,你们绝对能出去。身体好一点的,胆子大一点的,跟我走前面开路,你们走后面。不管哪个掉了队,都必须叫上一起走。开始趟着水还可以走,水还没淹到脑袋,但走了1000多米远后,坡势向下倾斜,水已淹过头了,大家都不敢往前走了,也走不动了。在黑暗陡峭、崎岖不平的巷道里走了这么远,都已很累了;再加上心里的恐惧,有些人只觉得浑身无力,不愿再走了……
下午3时许,已是井下穿水四小时后了,井下500米深处的巷道水位已达2米。张前东带着50个工人到了东西巷道交叉口处,那是最吓人的位置,也是水淹得最深的位置。湍急的水流使人根本不能下脚,要想通过这里,只有攀着巷道顶上的一根管子,人悬空吊着过去。这对每个人既是体力的考验,更是勇气的考验:一旦松手掉了下去,就会被急流冲走,后果不堪设想……有些身体差的工人望而却步。
大伙儿都眼睁睁地看着张前东。从早晨8:00下井检查工作到现在,张前东在井下500米和800米之间,已往返了4个来回,他爬了、走了那么远的路程,又累又渴,极度的疲劳使得他也支持不住了,他几乎是瘫软地靠在湿漉漉的巷道壁上。巷道中,水仍不断上涨……
张前东想:如果自己趴下了,他们肯定都不敢走了,身为一队之长,我一定要带领他们闯过面前的困境险关!张前东咬了咬牙,振作精神站起身来,吊着管子爬了过去。张前东吊过去之前,有个叫李有生的矿工,体质较差,他说他不敢吊着管子攀过去。张前东说:“你不过去怎么办?难道等死?我第一个过去,你们跟在后面来;看我怎么过,你们就怎么过。”李有生听后,想:退也是死,等也是死,往前去也许还有生的希望。他下决心跟着大家一起吊过去。后面的人见张前东过去了,都跟着一个个地效仿他吊着管子过去了。李有生也鼓起勇气吊着管子过去了。
经过近4个小时的艰难跋涉,6月13日下午5:00,张前东终于把这50名矿工带出了矿井。
四、在深水覆盖的井下,还有五名矿友
就在井下矿工积极自救、互救的同时,地面救护队也不断下到井下进行救援。
下午7:00多,东三石门有个受伤的矿工上不来了,他往上面爬了三次,三次都被强劲的水流冲得重重地摔了下去,把盆骨摔断了,肋骨也摔断了三根,动不了了。幸好有二、三十个人和他一起,轮流把他背到了井下250米深处,给调度室打电话,请矿里安排人进行救援。当时那个巷道没有阶梯,不便行走,担架无法使用,只能靠人背。救援队下去后轮流换着背他。巷道太陡,背的人基本上是跪在地下,手脚步并用地爬着走,旁边人还得扶着背着的伤员,怕他掉下来。救援人员下去时只用了10几分钟,背他上来却用了4个多小时。
6月14日凌晨4:30,即矿井穿水后的第19个小时,井下500米以下已经全部被淹。可鱼田堡煤矿井下,还有5名矿工下落不明,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上午,张矿长对救护队队长黎小华说:“你带人到副井下看看,不管是死是活把那5个人救出来。”可当时又不知道这5位矿友在井下的具体位置,于是在副井往上20米左右的地方,打了一个平时维修铺设管道用的管子井。估计如果他们在这个地方,尚还有生还的希望;否则就难说了——因为下面已经被水全部淹没了。救护队人员从副井吊下去时,听见井底有人敲管子和大声求救的声音,黎小华心里一喜:他们还活着!他对里面喊道:“你们不要慌,我们来了;一定能把你们救上来!”救护队下去时,那水已淹到离被困者只有五、六十公分了,如果继续上涨,要不了一会儿就淹到他们那去了。
见救援人员下来,他们个个欣喜若狂:“我们得救了!我们能活下去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救援人员把跳板一搭好,被困的几人好像慌了神,一下跨了过来。黎小华见状赶紧上前把他们一个个扶着接了过来,送上罐斗车后,救援人员立即打电话向地面报告:“最后5人已全部救出,现已乘罐斗车上来了。”井上的人听了这消息,一片欢呼。
一些矿工的家属、子女都围在井口,一见被救上来的最后5位被困的矿工,他们全体热烈鼓掌。不知是谁的孩子喜得大喊:“我爸爸出来了!我爸爸出来了!”一句情真意切的童言,撩起井上井下的人拥在一起,热泪横流……很多人都哽咽着哭出来了……
经过近20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地底下800米深处的穿水险情大救援,至此胜利结束。近20个小时矿井下生死与共的救援经历,矿井上人们欣喜若狂、难以形容的感人场面,将永远镌刻在鱼田堡矿所有矿工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