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我要写一篇论文,寄给法国的《欧洲物理》杂志,阿姨,你会不会觉得我有点狂啊?”“这怎么会是狂呢?你哪天得了诺贝尔奖,阿姨都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这不是神话呀!”……这是兰州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在读生小杨,打给河南《大河报》副总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冯小霓的一次电话内容。电话那端的小杨,脸上充满了自信和快乐的笑容,这端的冯小霓也感到由衷的高兴:当年因为小杨长相太丑,被数所大学拒之门外,冯小霓为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今天令人欣悦的成就。
一、丑小鸭头撞南墙
小杨是河南省新乡市人,那年高考时,他考出了超过当时高考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50多分的好成绩,但当他报了志愿后,所有的大学都不愿录取他,理由只有一个:他太丑了!万般无奈之下,他和父亲走进了报社。
这天下午,冯小霓正在签稿,报社读者来信组组长带着一个中年人进了她的办公室,说是反映高考招生的问题,但这次事比较特殊,是因为孩子长得丑,不能上大学……冯小霓一听楞了:这怎么可能?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到底有多丑啊?那中年人是孩子的爸爸,是个老实厚道的工人,他对冯小霓说:我没敢让孩子进来,怕您看了会……冯小霓明白是怕她看了害怕,至于吗?她对孩子的爸爸说:“你叫他进来吧。”这孩子就是小杨。
小杨读书非常用功,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曾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1995年参加高考,总分695分,超过当年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50多分,却因为先天面部发育不对称,被他所填写志愿的大学拒绝录取。站在冯小霓眼前的小杨像霜打了似的蔫蔫的,闷声不语,眼神里流露出无助无奈的悲哀。冯小霓想:我也是做母亲的人,假如我的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怎么想呢?她对小杨的遭遇生出一种同情和不满:学校因为他长得丑而不录取他,这对他这个生命个体来说太不公平!我们记者有责任帮助他。
当时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教育法刚刚公布,尽管它还是个框架式的东西,冯小霓要以它作为法律依据,为这个孩子讨公平。她对小杨说:你把情况给阿姨说说,我们一起努力把这个事做好。
当时已经是9月中旬,重点大学的录取工作已经结束,剩下没录取的考生档案也已封存。冯小霓决定到高招办查查小杨不被录取的真正原因。省招办的工作人员非常爽快地答应帮她查找小杨的资料,他们把冯小霓带到资料室里,任她查找。
九月秋老虎,天气特别热。资料室里没装空调,闷热得很。里面的资料堆积如山,冯小霓漫无头绪地翻哪翻,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终于把关于小杨高招的所有原始资料都翻出来了,她仔细地看了,小杨的总分确实达到了那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校方提出:因为小杨面部有残疾,影响了他的容貌,不适合到他们学校就读。
容貌丑是“面部有残疾”吗?冯小霓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残联。残联的同志说:小杨这不能算残疾,残疾人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法律条例。从有关维护残疾人的法律条例看,小杨显然不在此范围之内。因为容貌丑陋是个没法量化的概念。
冯小霓又抱着一线希望,跟小杨报填的第二志愿的学校联系。这所学校的有关人员的答复更为直露:我们不能收他,如果让他走进教室上课,把女同学都吓跑了怎么办?冯小霓问道:你们学校有这样的规定吗?招生简章里有这样的条款吗?没有!假如是你的孩子,你该怎么办?容貌长成这个样子,本就让他够痛苦的了,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却因为容貌丑不让他入学,你这不是往人家的伤口上撒盐吗?对方道: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招生又有编制限制,如果让你招生,你会招这样的学生吗?……
冯小霓跟校方的商谈就此僵住。小杨容貌丑的问题成了校方拒绝他入学的惟一理由。
二、好记者四处碰壁
9月底,连普通高校的录取工作也结束了,小杨上学的事情仍然没有着落。眼看一批又一批的同学走进大学校园,小杨及其家人几乎绝望了。这也让冯小霓感到焦急万分:就因为他长得丑,难道连上大学的权利都没有吗?
冯小霓替小杨感到难过:他本身容貌缺陷造成的心灵创伤,将终生伴随着他,如果我们再人为地给他设置一些障碍,不录取他上大学,排斥他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就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看法,很难想像他将来的人生道路会怎么走?冯小霓觉得,要帮助这个孩子,就要从唤起社会的人文关怀着手。开始她本想通过正常的新闻操作规程来做,后来做着做着,就不由自主地投入了自己的感情,而把开始考虑的操作步骤、法律依据等丢到了一边。
为了让小杨上大学,冯小霓压着自己不满的火气,反复耐心地用柔和的语气向有关部门游说,实际上等于是在求他们,在冯小霓看来,真是在求爷爷告奶奶了。她是个不求人的人,从没有因为自己的事去求别人。她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都没上过重点学校,就因为她不愿意去求人。她并不认为这种性格很好,但这是她的本性。可为了小杨上大学的事,冯小霓觉得如果需要,她给有关方面磕头作揖都行。她没想到会是那种结果:先后被两个学校拒绝了!对方甚至不愿意听她把话说完,就打断说:就这样吧就这样吧!她当时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有个教委的同志说:那么多优秀学生你都可以去关注,为什么单要关注这样一个孩子呢?这是个非常难处理的问题。更令人气愤的是,教委的一个招办主任,对冯小霓为小杨入学所做的工作和努力,不理解到这种程度:当时他给冯小霓打电话说,如果你对我的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你要负责,我要向你们总编控告你;甚至还要挟冯小霓说,这个事情你不要再做下去了,你是不需要上大学了,但我不相信你的孩子将来不上大学。意思是说:将来冯小霓的孩子上大学,在他那儿是要过严关的。
冯小霓想不通:我们在努力促成一件让一个通过高考合格的孩子读大学受教育的好事,却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非议和刁难。
随着很多大学生都报名入校了,冯小霓越来越焦急,后来她和读者来信组的组长商量:把这事见报,把这个孩子的心声告诉大家,把她和报社方面调查的结果告诉大家,求得社会的帮助。
于是,一封以《让我上学吧》为题的读者来信和记者调查,发表在当年9月23日的《河南日报》上。文中,小杨倾诉了他考学的遭遇和内心的苦恼。
三、他的心美丽惊人
文章一发表,当即就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很多大学都给报社及冯小霓打来电话,说他们学校愿意对小杨敞开大门,其中有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电话中说通过报道,他们认为这个学生很优秀,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他们愿意接收他。
10月中旬,一份迟到的通知书送到了小杨手里:兰州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录取了他。小杨接到通知后,流着喜悦的泪水马上给冯小霓打电话,冯小霓也激动得热泪盈眶,电话两边都是喜极而泣、语不成声……这份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之不易啊!这和其他考生在正常情况下得到的录取通知书绝不一样,听着小杨在电话中表露出的那种对上大学的机会失而复得的感受,冯小霓觉得当时真是难以形容,而她对自己当时的那种感情也是难以名状。
就在这时,又一件锦上添花的喜事,意想不到地降临在小杨身上。上海有一家公司捐赠了3万块钱给小杨,让小杨到上海或是其它地方去整容。冯小霓觉得这个公司的行为非常高尚,直到现在她都不知道这家公司叫什么名字,他们丝毫没有利用这个捐款的机会,在新闻媒介上进行自我炒作。
让冯小霓没想到的是,她真正被小杨感动了一回。小杨非常内向,特别不善言谈,可他心里却豁亮得很。他拿到这3万块钱后,激动得浮想联翩,彻夜难眠:他感谢报社的冯小霓阿姨为他能上大学四处奔走呼吁;感谢一些大学在看了报道后为他敞开了高等学府的圣殿之门;更感谢千里之外的上海某公司捐给他用以整容的3万元巨款……这些日子以来,在为自己争取上大学权利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考取了大学却交不起学费,他们手捧着入学通知书,望钱兴叹。想到这里,小杨翻身下床,敲开妈妈的房门,当即跟妈妈商量:妈妈,难道我整容就那么重要吗?就那么急切吗?既然我已经被大学录取了,整容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我们要用这些钱帮助那些交不起学费的穷孩子……
翌日,小杨的妈妈跟冯小霓商量说:孩子提出想把人家捐给他的这3万块钱,捐给那些今年考上大学没有学费的孩子。至于捐款的渠道,她不太清楚。冯小霓一听,当时愣住了:小杨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为了生活及供小杨读大学,妈妈不得不离乡背井到另外一个城市去打工;父母年纪都这么大了,却不能在一起互相照应。更为严峻的是,随着小杨父母年纪的不断衰老,他们所挣的钱也将越来越少,也许以后连供小杨读书都困难,更谈不上再筹钱为小杨整容了。所以,当时冯小霓的想法是让小杨拿这笔钱去整容,而不是捐出去。她觉得她爱小杨,希望他有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前途,为此,他必须有一副与常人一样的面容。他现在的这副面容,为了上大学都引起了这么一场轩然大波,将来读完大学就业,就更要因面容受影响了。
小杨的妈妈说:孩子已经决定了,做家长的还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冯小霓还能说什么呢?
小杨最终还是把这笔别人捐给他用于整容的钱,全部捐给了河南省残联,设立了一个专项基金,用于资助那些身体有残疾的贫困大学生。
四、天鹅梦不再虚幻
虽然小杨的面容丑陋,但冯小霓觉得他有一颗与他相貌截然相反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冯小霓特别想把这事告诉所有的人,但小杨的父母一再地嘱咐她:小杨捐钱的事,除你之外,我们没有告诉任何人,因为小杨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们特别相信你,也希望你能为我们、为小杨保守秘密。所以直到现在,小杨捐款的事都是一个秘密。而冯小霓却总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总想把这件事通过媒体告诉大家:我们大家都在关注的这个孩子,这是个多么好的孩子!
得到这么多好心人关注和帮助,沐浴在爱河里的小杨,走进了大学校门后,心中充满阳光,和开始到冯小霓办公室去,冯小霓初次见到的那个蔫头蔫脑的没有自信,对好多事情都感到悲观、绝望的小杨相比,整个地变了一个人,充满了自信和快乐,在学习上也非常乐观,如最近他和冯小霓有一次通话,电话里小杨给冯小霓讲要写一篇论文,谈到那篇论文,小杨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自信来。这就是此文前面的那段对话。
你想想,他从一个上不了大学的孩子,后来不仅上了大学,而且大学期间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现在是硕(士)博(士)连读,已读了3年。硕士的学业已完成了,现在是在读博士学位。冯小霓跟他开玩笑说: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它不是神话呀!冯小霓和小杨经常通话,电话里说得最多的就是关于快乐的话题。小杨常打电话给冯小霓,问她:你快乐吗?冯小霓也经常反问小杨:你快乐吗?小杨回答说:我快乐呀!阿姨你快乐吗?冯小霓说:我也快乐呀!
如今的小杨在学业上刻苦钻研,谈起当初入学的事来,他感触颇深:这件事对我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它让我看清了尽管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这样或那样的坎坷崎岖,但社会上有很多很多好人在关心你、爱护你。我一定不辜负这些好人的希望,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来回报他们,报效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