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1日,安徽省西北部一所非常普通的乡村中学——利辛县复兴中学迎来了新的学期。近一年多,由于两个年轻人的加入,它引起了远远近近许多人的关注。如今它已是一所由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共同支撑的学校了。今天的开学气氛与以往有些不同,在这个对学校来说非常重要的日子,两个志愿者创始人之一的殷永纯没有出现,他到哪去了呢?
一、一个想法 来到穷乡僻壤教学
此时,殷永纯在十几里外涡阳县的另一所中学,开始了新学期的课程。他为什么来到了这里?他是开学的前两天才到这里的。那天,他的朋友和创始人赵志雄听着他远去的车声,没有出来送行,而殷永纯也没有走进那熟悉的宿舍道一声别。这样的分别,无疑让两个多年好友的友谊,蒙上了一丝阴影。
2000年春,殷永纯毕业后的第一个春季的一天,他正在前往安徽的路上。当年殷永纯以陕西省文科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先是在南方打工,尔后应聘到北京某杂志社工作。几天前,在母校偶遇一位安徽农民,向他讲述了当地贫困区落后的教育状况,殷永纯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从小家境贫困,对贫困地区的人有着特别的同情心。他决定请假去看看。没想到去了一趟安徽省利辛县的复兴中学,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利辛县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复兴中学所在的村庄更是偏僻贫穷,多年来村子里出过一个大学生;学校里只有3间校舍,桌椅高矮不一,都是学生们从自己家带来的;全校只有一名老师,两个年级50几个学生。殷永纯被深深地震撼了。
殷永纯这位北大毕业的学子,他带着一腔热情第一次站在这个学校教室的讲台上,他获得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那些学生很崇拜他,有个孩子向他提问说:老师,我可以上北大吗?他平时就是只谈成功不谈失败的性格,随口答道:当然能啊!这孩子听了挺兴奋。他突然心里咯噔一下:我凭什么跟人家小孩子说这样的话?虽然我自己上北大了,但这孩子能考上吗?照他们目前的这种教育状况,这孩子绝对是上不了北大的,而我却跟他们说肯定能上北大,这是不负责的话。他很难过。
本只请了几天假,可殷永纯在复兴中学呆了20几天。一个想法在这个23岁小伙子的脑中渐渐清晰起来:我要留下来!和这些孩子在一起,他好像控制不住自己了,这20多天的影响,使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殷永纯回北京后便辞了工作,正式来到了复兴中学。当时他在这里没有任何收入,吃住在学生家。围绕三尺讲台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殷永纯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是他按部就班考学、读书、就业所不可能有的体验。此时复兴中学有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各一个班,殷永纯和另一位老师每天不停地工作,依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殷永纯想到了一个人——他的好友赵志雄。
二、两位老师 乡民由疑虑到信任
几个月前,殷永纯在赵志雄家过的春节。他知道,性格内向的赵志雄更适合跟孩子们在一起。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拨通了赵志雄的电话,说他已经到安徽一个地方来教学了,吃住都在学生家里;他到这里来不要工资,是义务的;不过,这边挺穷,比较艰苦。赵志雄说:你都去了,我还怕什么?
喜欢文科的赵志雄阴差阳错考上了河北理工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在石家庄一家工厂工作,每天听着单调刺耳的机器轰鸣,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一下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如换个环境静静心读读书,既帮殷永纯的忙,也调整、丰富一下自己。所以殷永纯一个简短的电话,赵志雄就来到了复兴学校,以至后来大家戏说是殷永纯把他骗来的。
好朋友之间说起骗,不过是玩笑而已,可当骗字从另外一些人口里说出来,就让两人心里不是滋味。
有人听说他们在这里教书不要工资,说他们傻。他们听后虽仍教他们的书,可心里很不舒服。说傻还好点,竟有人怀疑殷永纯不是北大毕业的:“北大毕业了还找不到工作?”“他俩是不是冒牌的,在城里找不着工作,跑这来混饭吃?”殷永纯跟学生一起到学校去,有的孩子离老远喊:“大殷冒牌货!”他七窍生烟,又无可奈何,心里感到又委屈又别扭又难受。
他俩决心做点成绩出来让那些人看看:这些孩子半年之后会是啥样?坚信事实会说明一切。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按当地习惯6点钟开始上课,每人每天6节课、备课、批改作业……所有这一切填满了他们的生活。
在与学生们的接触中,他们发现由于贫困,许多学生背负生活重担,加上小学基础差,厌学、弃学现象十分严重。殷永纯和赵志雄在教学之余,想方设法去改变他们的观念,培养他们的信心,经常带他们到室外上课。在河岸高处,学生们感到心胸开阔,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上前朝河对面用英语大喊“做人的阶梯,我是幸福的”……他们感慨到:哇,我觉得自己好伟大,好有力量!这些乡村孩子平时都不敢大声说话,尤其是女孩子,这么一喊,把心中压抑已久的东西全释放出来了,这样可以改变她们的性格。
在常规课程之外,他们还开设了艺术课、电脑课、实验课。从此,复兴中学的孩子们才第一次正式上体育课,第一次讲普通话,第一次听到标准的英语发音。志愿者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孩子们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倾诉对老师的敬爱。有个叫高平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首先,我们相信,殷老师肯定是北大的,因为只有北大人才这么优秀。其次,即使不是北大的,他们能教给我们这么多、这么好的知识,我们也爱他们……受到学生的爱戴,殷永纯和赵志雄越来越感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找到了他们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老师跟学生越来越亲近,他们被学生需要,学生们也带给他们很多东西,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学生家长都很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们:“人家那么年轻的北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吗?”“上这农村教学生能是骗子吗?他骗啥呢?咱又没钱;就骗几顿便饭吃?”“不是北大毕业的,他课能讲得那么好?”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艰辛而充实。
三、“招蜂引蝶” 众人竞相来此相助
2001年春天,殷永纯和赵志雄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些媒体纷纷做出报道。
这时,殷永纯的父母从媒体上知道了儿子的近况,非常生气。他们原来以为他在北京工作,没想到他突然跑到那地方做了志愿者。父母叫回几个姐姐商量咋办。那几天,殷永纯突然收到了一大批信,都是几个姐姐写的。大姐说:我昨天跟爸爸乘凉时,看到爸爸的头发又白了好多,我不觉就流眼泪了;四姐说:爸爸说,你今年春节还不回家的话,我们这些女孩子都别想回家过年了、大家全都别过年了……
殷永纯的父母是陕西省乾县地道的农民,四个姐姐也以种地为生,全家人倾其所有供养着唯一的男孩殷永纯读完了大学,指望他从名牌大学毕业有一个好前程,让年迈的父母享享福,可殷永纯却义务做了志愿者。毕业三年,他没给家里寄过一分钱。
这使殷永纯心中十分不安。中秋节,赵志雄叫他一起去村民家吃饭,他没去,一个人跑到河边望着月亮发呆。赵志雄带着学生在村里、野外大喊着找他。其实他听见他们喊,不想答应。直到大家看到他,他都是那样愣愣着,大家知道他想家了。
那天晚上,殷永纯半夜里看到从窗外泻至床前的月光,思念着遥远故乡的亲人,忍不住趴在被窝里大哭……虽说忠孝不能两全,但想起家人,他仍感愧疚,他只有把这边的事情做好,才对得起家人。殷永纯办学的决心更坚定了。
赵志雄的父母得知儿子与殷永纯一起去了安徽农村,也有些不悦。但他们了解儿子的为人和志向,也没多加干涉。两个年轻人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学校。在教学的同时,他们还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随着殷永纯和赵志雄的事迹影响面的扩大,先后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学生,也纷纷来复兴中学。当地政府对于志愿者们的到来给予了高度重视,给他们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费,并把附近的另一所中学合并给复兴中学,十里八村的学生也慕名而来,复兴中学的学生由原来的几十人增加到近500人。
但他们的生活条件仍很艰苦,除了生活费没别的收入,衣服多是朋友送的,买菜离最近的集市也要走半个小时。一遇到雨天道路泥泞,步行也很困难;住的房子四面透风,一到晚上蚊虫叮咬防不胜防……即使如此,所有的志愿者在自己的选择中感受着快乐。
到复兴中学义务执教的志愿者,一般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登台讲课。他们中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最多时有17名志愿者同时在这个校园里工作。22岁的周平瑞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个,2002年7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刚来时,学生围着他喊:周老师、周老师……喊得他脸都红了,不知回答谁好。
友爱、互助、进步是青年志愿者们最推崇的精神,在它的感召下,一群年轻人带着他们的热情和学识,从不同的地方来到了这座学校。在这里,他们体味着艰辛和付出,也享受着青春和爱情。
在复兴中学的志愿者们付出自己青春和热情的同时,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学校装上了电话,添置了一台电脑,学生们也用上了显微镜,但办学资金仍捉襟见肘。
面对种种困难,殷永纯和赵志雄在寻找解决办法。
四、各自一方 仍为理想志愿同行
也许殷永纯和赵志雄都为复兴中学倾注了太多的心血,都太希望办好这所学校,在办学观念上,他们始终坚持各自的观点,在一些问题上沟通不了,产生了分歧,两个好友间产生了距离,各执一词,互相听不进对方的意见,以至有一天激化了矛盾。
那夜,两人都难以入眠。殷永纯起身来到屋外转悠。他在这里睡觉挺晚,半夜十一二点,他常在外边转悠。有时阴天没月亮时,他一个人也觉得怕。但那晚,虽说漆黑一片,殷永纯也没觉得害怕。他患胃气疼病已八、九年了,那天下午气得没吃饭,胃疼得睡不着觉。他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好多志愿者都赞同,我不可能因为和你个人的感情而迁就你……
自从殷永纯和赵志雄来到复兴中学,当地有关领导一直很关心他们,两人此时的分歧也无所谓谁对谁错,他们之间没有激烈到不可调和的矛盾,无非就是在办学和学校管理的观点上,有不同的看法而已。
但两人都很犟,殷永纯觉得非走不可。2002年9月,殷永纯就像当初到复兴中学一样,来到了安徽省涡阳县的另一所中学,继续着他的理想。在这里,他又恢复到了以前那种状态,和其他志愿者之间感情融洽,大家精神饱满。他们的学生们都在设计着自己的毕业梦想:让殷老师等着他们,他们将来也要当志愿者。这殷永纯感到欣慰:这些学生也像他一样,具有一种奉献精神。
又是个中秋夜,这天是赵志雄的生日,一群学生放学后没回家,他们要跟志愿者们一起度过这团圆的节日。“赵老师吹蜡烛,先许个愿……”没有蛋糕,大家用月饼代替蛋糕切成一块块……大家都很开心。赵志雄知道再过几天殷永纯也该过生日了,到时去他那看看。
赵志雄的床头贴着一幅字:难忘的往事留在记忆里。殷永纯的宿舍里也有一幅字:友谊地久天长。这不是巧合,而是两个年轻人的心情写照!他们曾因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并肩前行;现在他们依然走在实现这个理想的道路上,虽然不再并肩却依然是友情深厚的同行者。
那句熟悉的话不断在他们耳边响起,在更多的地方、被更多年轻的声音回应着:我来了!我来了!我来了……带着热情和学识,我们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