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讲述《讲述》的故事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访问人档案         



日本遗孤守望中国情(2002年12月7日)


  

  2002年9月28日,在今年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的日子里,内蒙古通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64岁的乌云,又向日本人民讲述她与中国的故事。她几乎每年都以日本战争孤儿的身份,回日本探望亲人后,即应日本民间组织的邀请,讲演她在中国的成长过程,中国人怎样给她博大的爱……可1981年,当43岁的她以日本战争孤儿的身份,重回故乡时,却不会说日本话了。

  一、刀下幸存 沦为孤儿

  1940年,两岁的日本小姑娘立花珠美,在母亲的怀抱里,在父亲立花政市带领下,随家人一起从日本德岛,一路颠簸迁往当时中国东北伪兴安总省政府所在地王爷庙,即现在的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如火如荼,在日军占领时间最长的东北,处处弥漫着硝烟炮火。立花珠美8岁前的日子平淡而模糊,战争没有在她心中留下阴霾,她一家在中国东北过着完全日本式的生活:上日本学校,用日语交流……

  可1945年夏天的记忆,在她的脑海中翻涌着惊悸和躁动的血腥。她目睹了炮火、流血和死亡;经历了与亲人的生死离别。

  那是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暑假期间,日本人每天晚上都把家中的妇女组织起来,紧张地进行灭火、人工呼吸、抢救伤员的训练。没两天,母亲带着几个孩子,随日军大队一起开始了仓皇地逃亡。当时乌云的父亲正出门在外无法赶回。

  10号早晨,由战斗部队、伪官吏及家属和孩子组成的1200多人的队伍,一窝蜂地顺着公路昼夜兼程地南逃。15号凌晨,到了葛根庙后山沟。一个姐姐离开妈妈单独跑了,8岁的她和另一个姐姐紧拉着妈妈的衣角往前跑。妈妈怀里抱着4岁、背上背着6岁的两个弟弟。几天的跋涉,人们疲惫不堪。立花珠美走不动了,妈妈受不了了,好不容易雇了辆牛车,把几个孩子放在车上继续赶路。

  尽管每个人都有强烈的生存渴望,但已陷入绝望中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向逃亡的人群发出了自尽的命令。一时间,山沟里回响着一阵阵悲惨、绝望的哀嚎,枪弹暴响,刀光闪烁,血肉横飞……

  立花珠美目睹了这让她永生难忘的一幕!血腥和残酷一起袭向这个只有8岁的一直生活在父母庇护下稚嫩的孩子。在这个丧失理智和人性,疯狂进行自我杀戮的过程中,她眼看着妈妈把尖刀扎进了姐姐和妹妹的心脏……又回头来抓她,她吓得撒腿就跑。跑出五、六十米后回头一看,只见妈妈咬着牙颤抖着把刀剌进了自己的胸脯!她大惊失色,哭喊着“妈妈——”跑了回来。刀没捅到心脏要害处,血汩汩地渗了出来……妈妈歪倒着大口地喘着气呻吟:水,水…… 我要喝水……立花珠美哭泣着拿着军用铝壶,越过路上横七竖八的尸体,在路边沟里舀了半壶混杂着人血的臭水,灌进了妈妈嘴里……下午四、五点钟时,妈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妈妈、姐姐和两个弟弟的尸体横在牛车上……

  就在这天,1000多人几乎全部葬身山沟,公路上一片血红,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立花珠美在这场自戮的屠杀中,幸运地活了下来,却永远也无法忘记在那个夏天的夜色里,包围着自己的恐惧和绝望。一个8岁的小女孩,眼睁睁看着挚爱的亲人们一个个离自己而去,在清冷陌生的草原的黑暗里,她必须一个人坚强地活下去。她按照妈妈死前的嘱咐,想找一个活着的日本人做伴去找爸爸。

  二、被人收养 幸福成长

  中国东北是最早沦落到日本军国主义铁蹄下的地方,那里的人民饱受日军的奴役,对侵华日军的暴行有着切肤之恨。虽然年幼的立花珠美还不懂得什么叫仇恨,但在中国多年的生活里,她能隐约地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仇恨的味道。在死人堆里流浪了三天后,她恐惧地看着两个中国人来到她身边……

  善良的中国百姓,没有对她施以仇恨的报复,而是给了这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日本女孩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虽然那时她不会讲一句中国话,但她却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中国人的质朴关怀。她跟这两个中国百姓来到了一个姓张的老大爷家。夕阳下中国老大爷质朴的脸,热腾腾的米粥,温暖的火炕……成了一个8岁孩子从死亡边缘挣扎过来之后,对生命的全部记忆。中国百姓用慈爱的胸膛,温暖着小立花珠美在腥风冷雨中瑟瑟发抖的身躯。

  张家己有5个孩子,贫困的家境使他们无力继续抚养这个日本孤儿。一年后,她被送到第二个养父家。这家人姓何,夫妻俩膝下无子,对她如同亲生女儿一般地爱护;乌云这个蒙族名字,就是何家养父起的,意思是聪明、伶俐。它寄托了这个蒙族人家对这个日本孩子所有的爱和期望。在异乡浩瀚的草原上,在中国养父母同样慈爱的关怀下,她的童年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此,立花珠美在这片曾经充满仇恨的土地上渐渐长大。她像普通的中国同龄人一样,对那个时代有着几近相同的记忆。12岁那年她上了小学,不久加入了少年先锋队,在草原上她快乐地成长。和普通的农村孩子一样,放学之后她帮妈妈喂猪、煮饭、干农活……

  她从没因日本孤儿的身份而受到歧视,整个学习阶段,没人说她是侵略者小日本的孩子而辱骂或讽刺她;反而对她备加关心。上中学、大学时,看她是孤儿,家庭生活困难,国家还给她一定数额的助学金。她后来的养父是个有文化的人,他非常支持乌云学习。聪明伶俐的她1956年如愿考取了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她能流利使用汉语和蒙语,而日语对她来说已成为模糊的过去。

  1957年乌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库仑一中当教师。在这里,离开养父母独自生活的乌云,延续着她对生活执着的理想,并在那里收获了爱情。1958年,乌云和同样是从外地来的与她同在一个食堂吃饭的他结婚了。

  在平静漫长的岁月里,乌云一直默守着一个只属于她的秘密:她在日本还有一位亲哥哥。她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她期待有一天完成妈妈的心愿,回日本找到故乡的亲人。

  1972年,媒体上开始报道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和周恩来总理就关于中日恢复邦交问题进行交涉……让他们平静的生活泛起了波澜。

  三、找到亲人 面对抉择

  中日建交给了乌云在文革10年中最难忘的喜悦。同样是来自普通中国人的关爱,让在动荡的年代里心里承受着巨大压力她,继续着自己平凡的教师生涯。那时,人们对她仍非常尊重,她没有受到冲击。学生们眼中的乌老师,瘦挑身材,干净利索;课讲得好,板书漂亮。

  而她的养父母却因为抱养日本孤儿,在文革中被打成日本特务,养父被批斗时说:我不是日本特务,我收养日本孤儿没有罪;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法西斯有罪,但一个孤儿一个儿童是没有罪的……那时,乌云已有了一儿一女,成为母亲的她,更加感到养育之恩的伟大与无私。

  1971年,更大的灾难袭击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丈夫马振沅因肝硬化离开了人间,33岁的乌云简直失去了生活信心。少年成孤儿,中年失丈夫,在

  她37岁那年,养父又离她而去。人生之悲都让她经历了。

  草原的宽广给了乌云坚韧的性格,她独自抚养孩子们长大。周围人的真情和扶助,帮她渡过了人生中艰苦的岁月。偶尔,她也会在心底念起故乡:我是日本人。

  1979年,邓小平出访日本,中日两国关系走上正轨,民间往来也频繁起来。乌云辗转托一位旅日华侨找到了自己的亲哥哥立花甫。

  乌云简直像做梦一样,那时儿子在外读大学。一天晚上,她和女儿要出门去看电影时收到了一封信,打开一看,她连电影也不看了,兴高采烈地跑到邻居家:我找到日本的哥哥了!我找到亲人了!……

  1981年,43岁的乌云踏上了飞往离别了40年故乡的飞机。当飞机在日本的上空慢慢下降时,她从飞机舷窗看到大海中一块块的岛状土地时,激动的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从1940年到1981年,离开了40多年的日本呵,我终于回来了!

  乌云终于重新踏上阔别了41年的故土,见到期待了41年的亲人。在机场,立花兄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年分别时,他们一个2岁,一个12岁,如今都已是两鬓斑白的中年人了。不同的语言使他们难以交流,而相同的血缘却使他们能感受和理解对方的情感。

  当乌云从哥哥手中接过那张摄于1940年的照片时百感交集,父母已模糊的脸庞再一次清晰起来。拍这张照片后不久,立花一家即去了中国。乌云的生父立花政市幸运地在战争中存活下来,战后独自返回故土。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去世,他至死不知一家老小在中国的生死。乌云见父亲的梦想,在这一刻彻底破灭了。她眼前不禁浮现出当年父亲下班回来,给她们兄妹分了糖果后,一起在花园里嬉戏玩耍的美满情景。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中国的罪恶战争,不仅使中国人民遭受惨重损失,还导致千千万万个日本家庭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乌云从心里痛恨那些发动侵略战争的人。

  初回故乡的乌云,在哥哥家住了5个月。日本繁华的城市,富足的物质生活,亲人的热情款待,都让乌云感到温暖;日本政府对像她这样的战争孤儿,也在政策上给予照顾。如果乌云愿意,可以举家迁回日本定居,每月还能从政府领取一定数目的津贴。

  离家赴日时,依依不舍的养母不无担忧:你这次回去,如果你哥哥要你留下,你还回来吗?凝视着养育了自己三十多年白发苍苍的养母,乌云不禁扑倒在她怀里,母女俩抱头大哭……乌云只说了一句话:妈,你放心……

  现在她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是留在日本,还是回到中国?

  四、返回中国 不忘历史

  1981年冬,正是世界女排赛在日本大阪举行。看中日女排赛时,中国队赢了球,乌云就非常喜悦;中国队失球了,她就非常惋惜。她嫂子看出了她这种情绪。此时,乌云发现故乡这个词的含义,对她来说已经变得异常复杂。她心中的一个角落,已经永远地属于了那片养育她长大的草原,属于了那片广袤的中国大地。

  1981年的日本,乌云哥哥家里全部都是电气化了,可乌云在库仑还睡着大炕,生着煤炉子,每天掏灰、生火,过着落后的生活;每月才挣40多块钱,得养着两个孩子。但她觉得:虽然生活差别很大,可从精神上说,如果她要回到库仑,回到她所熟悉的那个环境,回到她的同事、学生以及家属中,她会感到舒畅而充实;回想当年养父母供自己念书非常不易,卖了一头驴和一头正养着的牛,给自己凑路费、交学费;自己的眼睛有毛病,经不住太阳晒,养母就不让自己到地里干活,而他们两个老人却冒着风吹日晒之苦长年累月地在野外劳作……几十年来,养母把我当作亲生女儿呵护、关爱着,如今老了需要照顾时,我若抛开她在这里享受,岂不是太没良心了么?

  终于,乌云回到了中国的土地上,继续她平凡而充实的教师生涯。她现在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了!她已融入到这块土地上了。她是一个好老师,先后4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还要照顾经常执意回乡下居住的养母。在日本,他们给她月薪37万日元,她说:我不要37万的工薪,我要中国母亲。因为共产党培养了我,我妈救了我的命。只要她老人家在,我就不会回日本去。

  据统计,抗战结束时,约7000多名像乌云这样的日本孤儿,被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朴实的中国百姓,用跨越了仇恨的宽容与爱抚养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在中日两国没建交前,这些孩子的生活,像许多普通的中国人一样,平凡而从容。

  在乌云工作过的库仑旗郊外,有一片郁郁葱葱的防沙林,每年都有许多日本人自费来这里参加义务植树,乌云的哥哥立花甫也加入了这支队伍。他们把这片树林用乌云的名字命名,叫乌云的森林。

  1999年,乌云在故乡——日本德岛的一所小学里立下了一块碑,碑上用日文刻着“草原甘露养育我,我为草原献终身!”的字样。同年,由1450名日本二战遗孤自发捐款修建的“感谢中国养父母碑”在中国沈阳落成,碑的正面用中日两国文字铭刻着这样的碑文:由衷祝愿日中两国长期和平友好,并向中国养父母竭诚致意,为中国养父母的伟大精神与崇高事迹传颂万世。为告诫后人不再重蹈覆辙,特立此碑。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