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与重庆市交界处的群山中,有一个叫茨坝的小山村,这里的人们世代居住在依山而建的木板房中,很多人一辈子没见过宽敞结实的砖瓦房。然而,一位叫刘恩和的老师,带领全校师生和村民们一起,硬是从肩头上扛来了一座崭新的砖瓦学校。
一、山沟破败学校 迎来千年机遇
在贵州省最偏远的山村教了27年书后,1993年,45岁的刘恩和调回家乡沿河县茨坝小学任校长。
那是什么学校啊,孩子们在四壁皆空的木棚子里上课,垣断瓦漏,晴挨晒,雨挨淋,稀泥满地,根本无法上课。学校有数百师生,却没一间厕所。一下课,男生就成群结队地去树林或庄稼地里方便;上课时,女生就举手出去方便;而老师却无暇方便了。
茨坝村距县城180多公里,公路、水、电三不通,刘恩和当时想:无论如何要想法改善学校条件。
1996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元月17日下午,刘恩和得到县世行办的通知说:只要在10天内集起一万元匹配金,就能立项利用世行贷款来修建学校。5天要交一半,10天必须全部交清……
师生们得知后,高兴地蹦啊跳啊一片欢腾。可一万元集资款把大家难住了。那时民办教师每人才20元月工资,刘恩和当时月工资110元。一万元对大家来说遥不可及,老师们都愁眉苦脸了。
放学后,刘恩和找村支书商量要全村人集资。支书说,村里上半年集资几万修电站,钱花了事没办好,群众意见很大,现要再集资很难。
眼看5天即到,刘恩和手中仍无分文。他突然心里一动,冒着大雪跑到信用社,想用学校名义贷款五千元。储蓄员说学校不是独立法人,不能贷款。刘恩和说:那就用我的工资做抵押,以我个人名义贷。对方说:那最多也只能贷三千。加上刘恩和自己有一千,还差一千元?
一千块钱的缺口让刘恩和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奈,他艰难地盯着手中惟一的一张定期存单,那是他工作27年来的全部积蓄:1989年存入信用社的1300元。当时他存了8年定期,利息是一分四厘七,他把存单递了上去。储蓄员看了说,只差两个月就到期了,现在改作活期取,要少一千元的利息,不划算,你还是想别的办法吧。刘恩和咬着牙说:没办法了,办手续取吧。他瞒着妻子和家人取出了钱。
凑够了五千块钱。交款时,刘恩和说:这五千元中有一千元作为我个人的集资,今后如果集了资就还我四千元,如果集不起来就算了。村支书感动地说,刘恩和为我们茨坝村人办了这么大的事,我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资集起来。
第二天他组织成立了集资领导小组。经过集资小组核算,全村每人应交款7.5元。在村民集资会上,刘恩和遇到了麻烦。
二、家资抵押贷款 惹得妻子愤懑
集资会上,有人讽刺:钱再多,在茨坝也是修不起学校的。刘恩和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人赞同:刘恩和为修学校,他个人就集资1000元,他是老实人,我们应该相信他。有人怀疑:若集了资学校修不起来怎么办?用什么担保?刘恩和说:用我的工资担保。你的工资还不够还你的贷款。那就用我的人格和脑袋来担保。那是空话,我们能把你的脑袋怎么样?用我的房产和牲畜来担保呢?可以,如果资集了修不起学校,就随时拆你的房子,牵你的猪赶你的牛。大家勉强同意集资了。
可这时候刘恩和的妻子对他擅自把家产作抵押表示反感。任他工作多么繁忙劳累,她都不理他,甚至不做饭他吃。刘恩和曾经因为工作就伤过妻子的心。
妻子生第一个孩子时,刘恩和因为在学校忙着辅导学生中考,没请假回家照顾她。不巧妻子难产,小孩头天生下来,胎盘第二天才脱落,她整整在板凳上坐了24个小时。他后来回家看到她瘦得不成样子,内疚极了,他向妻子保证:下次我一定回来,一定陪在你身边。
转眼妻子生第二个孩子的时间到了,可这时,刘恩和正在学校带毕业班的班主任,学生都面临中考,时刻都需要他。他接到妻子生产的信息急得团团转:学校离家近百里,待我回家她说不定已经生产下地了,即使没生产,我也帮不了啥忙呀。于是,尽管他心里有许多不安,但他还是留在了学校。
待学生们中考完毕刘恩和回到家中,刚生下孩子的妻子向他大发雷霆:你还有家吗?你尽到丈夫的责任了吗?尽到父亲的责任了吗?连珠炮式的责问,使得刘恩和惭愧得抬不起头。
比起生孩子不在身边,为修学校把家产抵押出去的做法,对家人来说是更大的风险和伤害。所以妻子无论怎样对待他,他都默默承受。
刘恩和凑够了一万块钱,世行贷款项目果然争到了手。刘恩和高兴坏了。可不久接到世行办的通知说只给8万块钱修6间教室时,他又着急了。茨坝村小学学生较多,6间教室不能满足需要,必须修8间,图书室和实验室要一次到位。然而世行办不可能改变这个资金数额。
眼下只有在节约建筑成本上做点文章。教辅站领导帮忙请了三个工程队,三个工程队都说8万块钱绝对修不起8间教室。
无奈之下,刘恩和决定再去几十里外的包工头家碰碰运气。
三、身负百斤重载 日行六十公里
这次,董师傅一看到他就说:你的工程实在无法做,做要亏几万元,造价太低。刘恩和说:只要你们做,造价可商量。董师傅说:加一万块钱,就做。刘恩和说:给你5000元,另5000元我们用人力、物力弥补。董师傅担心增加的这5000元刘恩和没有能力给付。了解董师傅心里后刘恩和说:哪怕我再放弃一年的工资,也要付清你的工程款。董师傅见刘恩和如此动真格的建学校,他感动了:行。为了孩子读书有个好环境,你为修教室不要一年的工资;我给你建教室的工钱也不要了,就是帮忙、亏本我也要做。
4月4日,工程队进村了。茨坝没通公路,建筑材料只能运到距茨坝村10多公里的石界村。而从石界到茨坝的这一段山高路陡,按合同约定,由学校负责搬运,以抵不足的5000元工程款。村里大部分年轻力壮的人都出去打工了,背材料成了问题。要把约80吨的水泥、石灰、钢筋、玻璃等建筑材料,从20里外背回来是挺艰巨的。
刘恩和想:上次集资都难以说服村民,现在若再去磨嘴巴怕是白搭,干脆横下一条心: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大家。
刘恩和开始只和学校里的几个老师背运材料,一天最多时背三趟,每次50公斤。他每天早晨4点就赶到放材料的地方,正好天亮,背一趟水泥到学校后又赶着上课,放学后再去背。有课时就背两趟,不上课就背三趟,风雨无误。
往返20公里的路对一般人来说,不背东西都要走很长时间,背着东西赶路的困难可想而知。刘恩和背材料时,他就把洋芋或红薯带着路上吃。有天他回家晚了,人累得不想动,就没煮红薯。第二天清早饿着肚子去背材料,背回后又饿着肚子去上课,下午又去背。两餐没吃,背到半路,他实在走不动了,一旁的教导主任田茂侠说:校长,你好像今天精神不好。刘恩和说:嗯,身体不太舒服。田茂侠到附近一个叫田继群的村民家要了些花生,刘恩和休息一会儿,又吃了些花生长了点力气。待他艰难地把水泥背到学校时,天已很晚了。
80吨材料的搬运任务异常繁重,刘恩和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一旦材料跟不上,施工就得停止,而这种损失是他和学校根本无法承受的。顶着巨大的压力,刘恩和开始夜以继日地往返于十多公里的山路上,像蚂蚁搬家样一点一点地把材料背回学校。看着这些,茨坝村的乡亲们坐不住了,纷纷加入了搬运材料的队伍。
他们说:现在不讲修学校了,就算帮刘恩和个人的忙。有人说:刘校长那么大的年纪,头发胡子都白了,他为了谁,难道为他个人的孩子读书吗?如有人没去背材料,就有人骂他:校长都背,你不背,你是局长吗?是部长吗?如此,就没人不背了。
这样以来,学校师生的积极性更高了。下课时刘恩和就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搬砖,一块一块地搬。有的学生手磨出了血都毫不在意,个个干得热火朝天;一年级7、8岁的学生两人抬一块30多斤的水泥砖,老师怕压着了他们,接了这个又去接那个……那种场面令刘恩和终生难忘。
就这样不到半年,师生和村民们就把所有的材料背到了施工地点。
新学校在一天天长高,让刘恩和备感欣慰。然而,另一件事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遗憾。
四、忠孝未能两全 有愧也有自豪
就在建校工程日益紧张时,一天,家里派人来学校找刘恩和说,他80岁的老母病危。无法脱身的刘恩和一直等到收工后,才匆忙地赶回家去。
途中,遇到家里第二次人说:刘老师,你母亲去世了,死前说你工作忙,要教书,不会回去,叫我们来把小孩领回去。刘恩和一听,身不由己地瘫软下去昏倒路边。醒来时,他耳边响着一个声音,那是母亲的声音:生女不回来,生儿也不回来,妈死了你也不回来。
悲恸的刘恩和跟着女儿跌跌撞撞地赶回家,在场的人都用异常的眼睛盯着他。母亲已安放在堂屋,刘恩和走到母亲跟前,大叫一声:妈——我看你来了,你醒醒呵!平时,母亲只要听见刘恩和的声音,就会招呼说:你回来了。但刘恩和此时的声声呼唤母亲都听不见了:妈,你原谅儿子吧,不孝儿子来晚了……刘恩和不知在母亲的遗体旁跪了多久,也不知道怎么起来的。
安葬完母亲,刘恩和又回到了学校。建校工程到了浇注楼板的关键时刻,按工程队的要求,8间教室的楼板必须一天内一次性浇注完成,否则就会漏水。为了打好这关键一仗,刘恩和带领大家保证水泥砂浆的及时供应。
大家都用桶背砂浆。砂浆挺重,一般人都只背半桶以下,而刘恩和要求再装点。加了点后他还要。一位20来岁的年轻人过来说:刘恩和,你有本事就装满;你装满了我也装满。刘恩和不甘示弱地说:装满就装满。众目睽睽中,刘恩和把一满桶砂浆背到了地方。连那些工人师傅也连连伸出大拇指:老板,这是正宗的老板!修了几十年的房子,没见过这样的老板。一群年轻人趁势一哄而上,要和刘恩和比试。
在刘恩和的带动下,青年们谁也不服输,大家一个接一个,都装得满满地背下去,保证了浇注用料的需要。
后来,人们见刘恩和好像吃不消了,便让他休息一下。刘恩和想:大家看我休息势必都要休息,如此就会影响工程进度。他一直咬牙坚持到最后。收工时,他的两肩都被勒出深深的血印,连衣服也嵌到了肉沟里,肩上血红一片……他浑身酸痛,但不敢坐下,一坐下就很难再站起来了。
刘恩和拖着疲惫的脚步,歪歪斜斜地走回家去。妻子几次叫他吃饭,可坐在凳子上的他怎么也站不起来。后来妻子把他拉起来:你背材料那么厉害,现在连吃饭都站不起来了?刘恩和说:让我休息一会儿吧。妻子看他实在站不起来了,一下哭了起来:你成天到晚为了修学校,现在累得都站不起来了,你累死了有谁知道啊?刘恩和说:我自己知道就行了。别说是站不起来,就是死了也值得。因为我现在可以向人们宣告:茨坝新学校建成了!
茨坝村的人们硬是背来了一座崭新的学校。据保守估算,建校总共用去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80多吨,刘恩和一人就背了17吨,历时5个月,往返行程达1800多公里。此后,刘恩和又带领村民背回了学校的第三层。
如今,茨坝小学已经有了12间教室,还建起了电教室、篮球场和简易教师宿舍,茨坝村的孩子连续几年入学率达100%。
自1973年参加工作以来,刘恩和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希望工程园丁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20多项荣誉称号,他的故事是中国千千万万乡村教师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