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中央电视台组织了一场从南极到北极的考察和拍摄活动,活动历时半年,参加者必须签下"生死状"。12月16日,摄制组一行6人乘飞机前往南极。这是中国记者第一次对南极极点进行拍摄,按计划他们将在南极停留5天,住宿在爱国者山国际探险营地,并前往距营地400公里的南极极点。不料,就在到达南极的第二天,他们就遭遇了罕见的极地风暴。
一、初逢极地风暴遭遇悬崖历险
46岁的中央电视台记者亓克君,是此次极地跨越行动的总编导。南极是这次极地跨越行动的第一站。
他们刚踏上南极大陆,天空就发生了变化:明亮的太阳周围突然出现了一些奇异的光环。通常叫它"风圈"。人们立时紧张起来,因为这预示着天气要变了,极地风暴即将到来。
极地风暴是南极探险者最为恐惧的一种天气现象。风暴来临时,最大风速可达每小时200公里,相当于3个12级台风。有一次一个日本考察队员,从一个帐篷走到另一个帐篷中间仅相距10多米远,就被突然而至的极地风暴席卷得无影无踪。
狂风裹挟着漫天大雪迅猛地呼啸而至。第一次极地风暴来了,风速每小时超越160公里,已大过人们平常在国内感受的12级台风。临时帐篷在风暴的袭击下呼拉作响、剧烈摇晃,大有拔地而起、随风即去之势。风暴卷起雪粒冰雹打在人脸上生疼生疼。6位拍摄组成员在吹得人站立不稳的风暴中,赶紧加固他们的临时帐篷。一阵紧张的忙碌之后,他们挺过了第一次极地风暴。然而,没等他们喘口气,第二天,又一场极地风暴接踵而至,比上次更为猛烈,风速超过每小时180公里,导致出现了白化天气。
白化天气通俗叫牛奶天气,即不论天上地下、前后左右全是一团白,即使两人近在咫尺也视而不见。在这种条件下,飞机根本不可能降落。在南极只停留5天的计划要落空了,拍摄组不知道要被暴风雪围困多久。
大家想记录下一个真实的南极,让观众能体会、领略到南极的本来面目和拍摄人员当时所处的险恶环境,所以越是风暴肆虐,他们越要进行拍摄。风暴中一片白茫茫雾蒙蒙,方向难辨视线不清,经常人走着走着,就一头撞到雪墙上或掉到雪沟里,一般情况下虽伤不着人,但也把人折腾得精疲力尽、脚酸手软。
那天,亓克君和加拿大人恩哥斯开着摩托雪橇出外拍摄,两人正拍得来劲,"扑通"一声,突然感到身子往下一沉,摩托雪橇前面一头坠了下去,后面还挂在冰沿,亓克君和恩哥斯滚落下一人多深的冰沟底,亓克君还紧紧抱着手拉带。若不迅速爬上去,两人就可能被风暴卷起的冰雪掩埋……恩哥斯紧张地喊:快起来上去、快起来上去!亓克君说:你压在我身上我怎么起来呀!恩哥斯一轱辘爬起来,亓克君把恩哥斯从冰沟下推了上去,他自己不知哪儿来那么大劲,像单杠引体向上似的,一下从冰沟下翻到冰沿上,整个过程快速敏捷,还不到4秒钟。
进入拍摄地点,两人忘我地拍摄起。那是一个非常险峻的高处,恩哥斯专注地看着镜头里的画面,就在能把汽油桶像鸡毛似的刮上天的南极风,把正在拍摄中的恩哥斯一步步地推到了悬崖边上,眼看就要坠落下去了,亓克君上前一把抓住了他,恩哥斯定睛一看,惊出一身冷汗:他离崖边已不到一米。
二、风暴连续不断面临险境危情
趁着暴风雪的间歇,拍摄组抓紧一切时间,对南极大陆进行考察和有目的的拍摄。他们往往被在一座山上突然发现的一块远古的海藻化石或年轮密集的木头化石,而感到这块土地上曾有过生命存在兴奋不已。拍摄中,突然,巨大的南极风吹起一块石头打在亓克君身上,让他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庆幸没打在头上,他把这个与他有缘分的石头收藏起来留作了纪念。
12月21日,是拍摄组到达南极的第五天。他们冒着被暴风雪卷走的危险,来到了南极大陆的中心--南极极点。南极极点是地球转轴的南端,这是个科学圣地,也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想要亲临的地方。对中国电视人来说,第一次到南极极点,是真正地理意义上的极点:从地球的最南端,最后到达北极极点,也就说,只有到了南极极点,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地球大跨越。
亓克君去南极极点时有个创意,就是带着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祖先发明司南时,它一直指向南。他带着司南要一路上实验证明:老祖宗的发明到底能指向哪儿?拍摄组一路行进的方向,正是这个勺子把一直所指的方向:不论是在空中的飞机上还是旷野的汽车上,抑或是在雪原上步行,这个勺子总是摇摇摆摆地、神奇地指向南方。一路上很多外国人都非常惊奇:"这就是你们老祖宗发明的?是啊,几千年前发明的!"当时那些外国人觉得中国人的祖先特别智慧。亓克君到极点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拿出来放在极点上。勺子摆在极点上,拍摄组的人特别自豪:我们祖先发明的司南,终于在几千年后,第一次到达了南极,指出了最终的方向。
拍摄组到达南极的第七天,风暴终于停歇,大家满以为飞机可以来了,但由于飞机跑道全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飞机无法降落。当时爱国者山营地仅有的十几个人,要在两天内清理完跑道上的10万立方米的积雪。大家拼命地干了两天,到第三天发现白干了--更大的风暴又来了。
亓克君他们到达南极的第十天,迎来了第三个极地风暴。如此连续的极地风暴,在南极也是罕见的。当时大家的情绪较为稳定,也没感到什么恐惧,只是着急。按计划,这个节目的第一集马上就要开播了,拍摄组被困,节目就传送不了,普通卫星在南极上空不起作用。十几亿人在等着这几人拍摄的节目呵,能不急吗?电视人的责任感,使他们想千方百计地把节目尽快传送给观众看到,不然大家在这里吃苦受罪也都是白费。
更令亓克君没想到的是:危险正悄悄向他袭来。原来各方面都是按五天时间准备的,此时却已是第十天了。亓克君患有血糖高,他准备了一周的药,到第七天时,降糖药没了,他不能吃东西了,只有硬扛着。两天后,亓克君已是浑身乏力。万般无奈之下,他拿起卫星电话和国内的亲人做最后的联系。
三、危机笼罩营地漫画缓解人心
这边亓妻在电话里听说如此危机,当时也急了,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电话那边的亓克君说:"你那个腰包带去了没有?"亓克君说:"带了。""那个腰包的夹层里,我给你放了一瓶药,你看有没有?"妻子一点,亓克君赶紧找出那腰包打开夹层:谢天谢地,里面的一瓶药够他吃20天!
但此时营地却出现了另一种险情。虽然爱国者山营地按要求储备有足够一年的食物,但因南极的极昼现象易扰乱人们的生理周期,使人产生狂躁情绪,而且谁都不知道飞机还是否能来?什么时候来?渐渐的,一种绝望情绪开始在营地蔓延。
与他们同时被困的,还有加拿大、瑞士、南非等其他国家有关人员。这时已是第十三、四天了,好像所有的人都要崩溃了,整个营地一片悲戚、沮丧,甚至情绪都不稳定了。罗马尼亚的一位女士老是一个人默默地站在帐篷外流泪……
这时最怕的就是意志崩溃,一旦人的意志崩溃了,就会产生一种错乱,在歇斯底里中极易出危险。关键是这种情绪会传染,一旦由个体泛滥为群体,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阻止这种绝望情绪的蔓延,亓克君想了个办法:给她画像。他想通过画像来调节人们不断增长的焦躁情绪。他的那张像画的挺像,那位罗马尼亚女士说:"我40多岁了,第一次让别人这么认真地给我画像。"像画好后,亓克君仔细地把它装好挂了起来,营地的中外人士看了都哈哈地乐了。这幅漫画改变了那女士的情绪,她冷静下来了,表示要与大家共渡难关。
为什么此时一幅漫画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因为那地方没电视也没收音机,什么娱乐都没有,人们每天面对的就是白茫茫地一片暴风雪,而且一天一天地过去又走不了;日复一日传来的消息都令人沮丧:今天飞机来不了,明天飞机仍来不了……绝望之中,人的情绪就变了。这时的一幅漫画、一点幽默,使大家乐一乐笑一笑,心情就会轻松起来。
由此,亓克君进一步地得到启发,他又每天把耳闻目睹的一些逸闻趣事夸大其辞地像新闻似的发布出来,借此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放松大家的情绪。这样一来,大家都期待着:看今天亓克君又弄出个什么花花道子。
另一营地的负责人吉米,起初也是为气候恶劣,天天飞机来不了而焦躁不安。第一天他说刮大风雪,飞机来不了;第二天又说跑道上有雪,飞机还是来不了;第三天、第四天……他每天都焦虑地唠叨着:飞机来不了,人都等得长胡子了……亓克君后来为他画了一组漫画,画得非常传神,把所有人都给逗乐了。12月25日,亓克君画了幅《圣诞快乐》,画中人们赶着企鹅拉的雪橇去见圣诞老人……使营地的人们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南极圣诞节。
在焦急的等待中,大家迎来了元旦。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亓克君和拍摄组的人们也没忘记自己的任务。
四、完成极地航拍闯过四次风暴
2002年元旦那天,亓克君决定用特殊的方式迎接新年:在南极上空进行航拍。这也是中国记者首次对南极极点进行航拍。执行航拍任务的是架小飞机,航拍时,人要坐在拆下了飞机舱门的门边工作。南极的气候极不稳定,在这架冷风呼呼、颠簸不稳的飞机的机舱里,不要说拍摄,就是站都站不稳,不留神就会被风吹下来。
亓克君被用绳子捆在飞机座椅上,开始了他对南极大陆的航拍。操作摄像机时,为了方便,亓克君摘掉手套调焦距。等他调好焦距时手却拿不下来了--极度的寒冷把他的手冻在聚焦环上了。当时空中至少零下40多度。完成预定任务飞机降落后,他要下飞机却又发现自己的身体动不了了--他被冻在飞机门边了。飞行员忙把他连抱带揉地弄了下来,赶紧用雪搓着他的身体。幸好在空中待的时间不长,现在除了手有点不如原来灵便外,身体其他处无大碍。
作为电视工作者来说,拍摄组人员非常高兴能深入到南极极地进行考察拍摄。为了让观众们更多、更真实地了解南极,尤其是作为第一次在南极极点上空进行航拍的中国人,亓克君在航拍中倾注了自己的满腔热忱,他在空中看到中国的3辆雪地摩托载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奔驰在皑皑冰雪中,如同团团火焰在跳跃、飘飞……航拍飞机在五星红旗的引导下进行拍摄,鲜艳的五星红旗,燃烧起亓克君的炽灼情感,他神情专注地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手中的摄像机如饥似渴地摄入一幅幅奇异罕见的南极极点景象……
在南极,亓克君他们一共拍摄了30箱共计150小时的录像资料。
2002年元月6日,历经4次极地风暴,滞留南极整整20天之后,拍摄组终于等到了前来救援的飞机离开南极,踏上了继续进行极地跨越拍摄的新旅程。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20《讲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