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讲述《讲述》的故事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访问人档案         



废墟上的采访 (4月2日)


  2003年2月24日上午,北京时间10:03,新疆喀什地区发生6.8级的强烈地震。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伽师地区的琼库尔恰克乡。地震发生5个小时后,国家地震局紧急救援队出发。一位中央电视台的女记者冒着余震的危险随同前往,并及时发回了有关报道。

  一、记者在颤抖的大地上行走

  中央电视台27岁的女记者柴静,是当晚20时随国家地震紧急救援队的军务运输机一起出发的。她这次采访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地震造成的灾害程度,以及灾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和武警战士是怎样开展救援行动的?

  翌日上午8时,救援队赶到了当时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指挥部所在地——琼库尔恰克乡。为进一步了解灾情,柴静随同紧急救援队迅速赶赴琼库尔恰克乡第6村和第18村采访。

  通往琼库尔恰克乡的道路,给柴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震把那条路破坏得面目全非:路面已没有了平常的硬度,一片松散淤稀;地下水从断裂开的地面喷涌而出,四处漫溢;汽车和行人就像走在一个个巨大的水泡上……周围的村庄都成了一个个废墟。

  刚到地震受灾现场的柴静,是站在一个倒塌的屋顶上,对着镜头作第一次报道的。她了解到这次地震造成当地20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8000多间房屋倒塌。受伤者大部分是被砸伤或烫伤的。

  后来在医疗队,柴静了解到有个医生在几天内接诊了700多个伤病者,所用的皆是抗炎、止痛、止血药品。那医生告诉柴静:他自己的妻子也在地震中被砸伤了,但他却没时间去进行抢救,妻子不得不高位截瘫。柴静心里一阵痛楚:这个灾难给人们带来多少痛苦和不幸!

  开始时,柴静不知道要在灾区呆几天,也不知道未来的时间里要发生什么?当时,地震局的专家预告说:可能还会发生一次强度为6级的地震。倘若如此,那就意味着眼前这一切墙倒屋塌、路裂水喷的情形再来一次,一些倒塌得还不够彻底的房屋,将在这次重复中化为瓦砾。

  灾区里当时余震不断,在她们去的第二天,就已发生过1300次余震了,其中还有一次5.5级的强烈地震。可柴静和同事们都没想到也没担心到自己的安全,她们一心想做好这次地震受灾的报道。

  柴静做好一个节目后,在传送前得找一个有电源插座的地方进行编辑。可由于地震,周围一些地方都断了电,她们左找右找才找到了当时军区司令的指挥车。在指挥车上接着上面的电源编辑片子时,起初没意识到,后来觉得指挥车在不停地抖动。当时她们以为车的重心不稳或停的地方不平,后来发现这是一辆装甲车,不存在此类问题,车的震动是因为不断的余震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柴静考虑最多的是:我是个记者,我要尽最大努力,如实地把这些在灾区现场耳闻目睹的情况报道出去。

  二、他一出门村庄就成了瓦砾

  还在前往琼库尔恰克乡第六村的路上,柴静就听说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达吾提·阿西木,在地震中刚刚失去了5位亲人。柴静在吾提·阿西木家的废墟上采访了他。她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家的房子倒了,你晚上睡哪儿?"他说:"睡地上。""睡得着吗?"这句提问,使吾提·阿西木像挨了一记闷棍,大约有两秒钟他没说话。随即,他脸上的肌肉抖动着他的沉痛:"我家里死了5个人,村子里还有1400多个人流离失所、衣食无着,我怎么能睡得着?"他告诉柴静:地震发生时,他离开家的最后一眼,看到的是家人正在香甜地吃早饭。

  临出门前,妻子还给他端了碗汤说:"把这碗汤喝了再走吧。"他连连摆摆手:"没时间喝了,我先走了。"他在村里与人约好了时间谈工作。他大步流星出门不过五、六十米远,随着轰、轰地两声巨响,地面突然开始了剧烈摇晃,把他一下晃荡得倒在地上滚到路边的沟渠里,他趁势抱住了一棵树,脑子里闪过一个不详的念头:完了,发生地震了!

  地面大概剧烈摇晃了一分多钟后稍缓和下来,他支撑着站了起来,举目四望:眼前什么都没有了——整个村庄变成了一片尘土瓦砾。达吾提·阿西木家的12间房子全部倒塌了转瞬之间,他的5位亲人全埋在了废墟下。天啦!他狂喊一声向自己的家,向着那片瓦砾跑了过去,他忘情地跪在地上挥动两手在废墟上猛挖起来,碎砖烂瓦在他手下不断地向两边飞溅……两手磨烂出血了,他也不知疼痛,挖了一个多小时,废墟里露出一只手,当他认出那手上的袖子是他给妻子买的一件衣服时,他一下就全身疲软下去,再也无力往下挖了…… 泪水像咆哮的洪水从他眼里漫出,汹涌漫出。

  如今妻子留给达吾提·阿西木的,仅只有一张照片。当他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妻子和小儿媳妇,还有他惟一的孙子等5人的尸体摆放在院子里的地上时,柴静都不忍心去问他此时的感受。

  达吾提·阿西木所在的第六村有1400口人,这次地震,村民们一共失去了25位亲人。村支书达吾提·阿西木家的遭遇最惨。他曾悲哀地对柴静说:"就在灾难刚刚降临的瞬间,我家就一下死了5个人,我还活着干嘛呢?我不想活了!"

  达吾提·阿西木已当了10年的村支书,村子里的每个人都信任他,现在村子里的1400多人仍还需要他。他应该活着,继续带领大家重建家园。如果他垮下去了,大家就会丧失生活的信心和重建家园的希望。为了村子里1400多个人的将来,这位刚刚失去5位亲人的村支部书记,必须强忍悲痛直面灾害,帮助村民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突然而至的地震把整个村子变成了一片废墟,村民们无家可归,老人、孩子都需要照顾;还有村民们家里的牲畜没有救出来。达吾提·阿西木一想这些,就直接去了当时村里扶持的养殖大户家里。待达吾提·阿西木和养殖大户一起,把养殖户养的约100头牛羊幸存的80多头救出来后,他才想起自己家里的24头羊生死不明。

  等达吾提·阿西木回头救自己家的24头羊时,它们都已死了。24头羊对牧民来说,意味着一个家庭一年的生活开支。可那时,达吾提.阿西木心里只想到地震、救灾,地震发生的那个昼夜他不知是怎么过来的,白天吃了什么喝了什么,晚上在哪儿睡的,想了些什么,天怎么亮的怎么黑的?他一点都不记得了。

  三、那位奶奶的对话让她惊奇

  达吾提·阿西木在国家紧急救援队的帮助下,第二天就把村里1400口人,全部安置到了政府提供的临时帐篷里。柴静问他说:"你现在最担心的什么?"他说他最担心的不是水,不是粮食、春耕,而是能不能稳定。如果村里的人在这样的灾难面前,不能稳定下来,就会被它击垮。他必须把所有的人心拧成一股绳。

  他每天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村里每户人家去转一圈。在他家5个人遇难后,第二天他就把全村都走遍了,特别是有死伤者的家庭,更是反复探询。他强忍着自己的悲痛,安慰大家说:"我们要咬紧牙关,共同面对灾难的袭击;大家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战胜灾难。"他在村子里成立了自己的抗灾指挥部,自任指挥长。村里的小孩怎么安置?老人怎么疗伤?重伤者怎么送到医院去?等等,都由他来协调。他让每家派一个代表,到已变成废墟的村委会来,秩序井然地把政府分发的粮食和水领回去。他安抚大家说:"咱们的房子3月春耕之前就能建起来。一切都会有的,一切都会好的。"

  柴静问他村民的心是否稳定?他说:灾难降临的第一天,很多人慌乱地哭泣,甚至说将来没指望了;到第三天,大家都平静下来。因为他们看到了政府对未来的规划,最重要是:他们自己稳定在一起了。

  这时大批的食品和纯净水运达灾区。地震后的第三天,灾民的生活已开始恢复正常。柴静当时采访时,碰到了一个维吾尔族老奶奶,当时家里只有她和3个孙子在一起生活。柴静问她说:"你晚上没房子了,发不发愁啊?"老奶奶说:"不发愁。"柴静大为惊异:已60多岁的人了,只有3个没成年的孙子,她没什么依靠,为什么不发愁呢?老奶奶告诉柴静说:"我觉得我能把房子盖起来。地震发生后,村里的干部给我送来了吃的喝的,我心里有了依靠感;我知道有人会帮助我。"

  在面临地震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时,这个老奶奶对未来的那种平静,让柴静感到非常意外:他们好像心里有一个支柱。她觉得:有时我们不是去救援他们,而是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东西,学习他们怎么面对灾难的那种态度。这种态度,让柴静感到心灵的震撼。

  2月27日,柴静在采访时,看到先期到达的武警部队,在完成最初的救援任务后,开始帮助村民们清理被埋在废墟下的财物,帮助他们开始重建家园。在6村,柴静看到了有趣的一幕。一个50多岁的老人家里,有一些玉米种子和其它东西被埋在废墟下了,老人不会说也不懂汉话,他跑到一个正在紧张进行救援的一个武警战士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又指着自己家的方向,乌里哇啦地说了一通,那战士好像听懂了他的意思,拿过一把大铁锹,一招手,叫了十来个都扛着铁锹的战士。老人在前面带路,战士们扛着铁锹穿过整个村庄,来到老人家的废墟上……

  有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那么简单。虽然言语不通,但村民们知道遇到困难时该找谁、依靠谁?战士们也知道村民们找他们干什么?他们自己该干什么?那种感觉,真让人感到一种心灵相通的温暖。

  四、废墟中看到的第一个笑容

  琼库尔恰克乡的小学校,也在这次强烈的地震中变成了一片废墟。但柴静在采访中听孩子们说:他们第二天就要上课了。柴静非常吃惊,对他们说:"你们能不能带我到学校看看?""当然可以。"柴静去学校采访了校长。校长说:不错,我们学校是很快就复学了。柴静不相信:"怎么可能呢?现在校园里一片残破,就是搞简易教室,也得花些时日。然而,第二天,当柴静再次来到这个学校时,她看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情景:学校里已搭起了帐篷,一张张课桌从教室倒塌的废墟里拉了出来被修理好。

  柴静看到一张刚从废墟里拉出的课桌抽斗里有个红色的书包,一个孩子拿出书包,拍打下上面的尘土,又把抽斗里的土疙瘩清理出来……

  学校约有100多个孩子,那天是二年级的学生地震后的第一堂课。那堂课的课文名字叫《我的学校》,是用维语写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用维语大声朗读着柴静听不懂的课文。柴静问身边的翻译,翻译说,他们念的是:我的学校多么美丽……

  柴静一阵感慨:这些坐在搭建在废墟上的帐篷里,背着满是土疙瘩的书包,念着"我的学校多么美丽……"的孩子,就是村民们未来的希望呵!

  当柴静他们即将结束采访时,全国各地运来的救灾物资,已经分到了灾民手里。喀什地区的农民们,已开始做春耕的准备了。即使是受灾最严重的琼库尔恰克乡也不例外,人们从灾难的不幸中振作起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有个死了两个人的家庭里,如今的一家之主是个老奶奶。柴静问她:"马上就要春耕了,你准备怎么办呢?"老奶奶说:她已从地里刨出了一些玉米,她准备种玉米。她说:这房子当年是爷爷盖给我的,现在没了,我会给孙子再盖起来的。听了奶奶的话,年幼尚不更事的孙子在一旁笑了。这是柴静在灾区看到的第一个笑容。这笑容使感到心酸,同时也使她产生很多感想:人生就是这样,灾难可以毁灭一切,但生活仍会继续;废墟上将会生长出新的希望。

  在新疆地震灾区的采访,虽然仅仅只有3天,但柴静他们冒着频繁的余震,拍摄了20盘录像带,共计十几个小时的资料,制作了5期节目,使全国观众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了灾区的情况。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支援帐篷16000多顶,防震篷6800多顶,以及大量的棉衣、棉被和药品,计值人民币1亿多元。喀什地区正在积极筹集资金,争取在今年入冬前,让近2万户群众住进新房,让学生在新校舍上课。

  目前新疆灾区春耕勤作已准备就绪。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20《讲述》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