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讲述《讲述》的故事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访问人档案         



雾 海 上 的 救 援 (4月15日)


  2003年2月11日上午8时,福州市公安边防支队黄岐边防站,突然接到台湾马祖渔会打来的电话:85岁高龄的台胞张礼为于昨天上午9时从马祖出发,独自驾船前往大陆探亲。原本航行1小时就可到达大陆黄岐港,但由于海上出现大雾,老人已出海23小时,至今下落不明,请求大陆边防部门协助寻找。

  一、出 航 搜 寻

  放下电话,所长即下令出发。战士们跑步上艇,不到5分钟,出海搜寻救援的边防艇就启动出发。此时正在黄岐边防站进行采访的福州市公安边防支队边江大队的政工干事刘静,听说此事也跟随战士们一起出航随同采访。

  当时天气很差,从头天起,海面上就大雾弥漫,能见度非常低,二三米外就看不见人了。在如此的大雾天气里,出海的台胞老人20多个小时没联系上,情况非常危急。

  台湾马祖岛距福建黄岐港8海里,虽然两岸目前还没实现"三通",但马祖的居民经常驾船来大陆探亲,尤其是在这春节期间。这个台胞以前多次来过黄岐港,大家都认识他,也知道他是一艘小公共汽车大小、只能坐5、6个人的木制小船,没有导航系统,也没有电台。这么长时间失去了联系,他又是个如此高龄的老人,视力肯定不大好,如果船触礁的话,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战士们想到这里,不觉都有些紧张。

  带着对老人的担心,战士们开始在黄岐海域里展开搜索;同时,通过海上110,向整个连江沿海一线各边防站发出了紧急救援警报,并要求在海上作业的渔船也一起协助搜寻。

  大约11时许,报警台与搜寻艇联系说:有个渔民向报警台报告,在我们辖区海域的东南方向约两海里的位置,碰到了这么一艘台轮。大家高兴得马上叫船管员调转航向朝东南方向海域开去。

  经过20来分钟,搜寻艇到达了所指海域,果然看到有一艘小船,在雾中模模糊糊的好像是所要找的那艘小船。站长说:把船靠过去问一下。大家在甲板上向那艘船喊话:船上有人吗?我们是边防警察,是否有困难需要我们帮忙?你这船是从哪儿来的?没人回答,大家继续喊。约喊了两分多钟,才隐约地听到有人回答,可又听不清楚。为弄清情况,只好跳帮了。

  跳帮就是在海上从一艘船跳到另一艘船上。因为两艘船都在航行,跳帮的人没有任何可以攀扶之处,虽然边防艇上的战士们已习惯了这种行动,但在第一次参加救援行动的刘静眼里,这无疑是件非常危险的事。

  当时战士们抢着要去,好不容易在这雾海里碰到一艘船了,大家都急着想知道这艘船是不是他们要找的船?所以都抢着去。最后领导决定让小沈去。跳帮本就很危险,而且此时雾又这么大,能见度不好,就更加危险。刘静以前就听说过有的边防战士在缉私行动中跳帮时掉到海里牺牲了。现在,为了救助一位台胞老人,战士们要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跳帮,刘静心里特别感动。

  约两分钟后,搜寻艇和那艘船靠的比较近了,小沈站在船头作好了跳帮准备。两船的距离更近了,就在小沈脚一蹬就马上起跳时,突然间一个浪头打来,搜寻艇被浪打得猛然一晃,晃得小沈往后退了两步,好不容易等了两分钟等来的这个机会错过了--第一次船头跳帮失败了。

  二、雾 海 迷 踪

  第二次选择在船尾跳帮。这时海浪比刚才稍大了些,搜寻艇和那艘小船都被海浪打得晃晃悠悠地很难靠在一起了。大家都眼巴巴地等着再寻个机会靠上去,可两艘船就一直若即若离地随着海浪飘荡。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家都等得焦急了。好不容易又逮着一个机会,小沈又准备起跳了。这次他在船舷边,瞅准机会脚下一使劲,身体就向前纵去……就在这时,哗--地又一个大浪打来,两艘船嗖的一下就分开了,眼看已腾空的小沈就要坠入海中,船上的人不约而同"啊--"地全都惊叫了起来。

  就在这危急关头,紧靠在小沈身边的一个干部眼疾手快地挥臂一抓,把小沈就势拉了回来。在不远处看到这一幕的刘静,觉得自己的心像要跳了出来:这太危险了!第二次又没成功,这么大的浪,这跳帮该结束了吧?可小沈仍站在船舷边聚精会神地盯着那艘小船准备着跃跃欲跳。

  约10分钟后,小沈又逮着机会了,他一个腾跃跳了过去,落到对面的那小船上时,他身子紧贴着船舱,两手使劲地抓着船舱上的凸突处。海浪打得小船甲板上到处是水,非常滑,若不抓紧人很难站住脚。终于,小沈站稳了,这次跳帮成功了。搜寻艇上的人们也都松了一口气。

  跳帮成功了,可并没出现预想的结果,刘静和战士们很快又陷入了失望之中,因为小沈报告说:这艘渔船不是那艘失踪的台轮。

  此时,那艘由85岁高龄的台胞老人驾驶的木制小船,已出海26个小时了,可它究竟到哪去了呢?85岁高龄的台胞现在怎么样了?这些问题时刻牵动着正在搜寻的战士们的心。

  下午2时,搜寻艇又接到报警台的报告:说筱埕海带区那儿有个渔民看到一艘台轮,很像广播里通报的那艘船。于是,搜寻艇急忙调头向海带区驶去。

  海面雾大浪大,搜寻艇半小时后到达海带区。只看到一大片海带,没看到船。正当大家感到失望时,隐隐约约好像听到有人在喊,原来在海带区靠近岸边的海面上,有个小木屋,木屋旁好像有个人在向搜寻艇挥手喊着什么,但听不清楚,搜寻艇想靠过去看看。

  海带区很大,为防止被海带缠上,搜寻艇只能从旁边绕过去。待靠近了小木屋,那喊话的老人说:一个多小时前有一艘船,在海带区晃荡了一会儿,后来又往外开走了。搜寻艇上的人挺纳闷:这艘船是不是我们要找的台轮?不是的话,它到这来干什么?若是的话,它在海上漂了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靠岸了,为什么又往外开走了?这不符常理啊?是不是船上的人在海上呆的时间太长了,又没吃的,年纪又大,以致思维有些混乱,影响了判断力?大家这样一想,心情更加急切紧迫起来:一定要尽快找到这个老人。

  转眼,老台胞已失踪30个小时了。就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的心情越来越焦急时,危险也悄悄地降临到他们身边。

  三、风 浪 无 阻

  下午3时,海上的雾一点点散去。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海面起风了。这海面经常是午后开始起风。海风一起,海浪也大了起来。搜寻艇这时正往外海方向开。这艘艇的底部是斜尖的,不像大船底部是平的,抗风力相对稳当,起风涌浪时,大船是在海面上颠;而这艘搜寻艇的底部尖斜下去,一起风浪就在海面上摇来晃去。出了海带区后,越往外开,浪就越大,搜寻艇上的人们明显地感觉到小艇随着海浪一起一伏:一会儿被抬到浪尖,一会儿又跌落波底……

  小艇在波浪的起伏中左右摇摆,艇上人就一会儿被甩到这边,一会儿甩那边;每个人都紧紧地抓住栏杆,根本没办法脱手站在艇上。因为大家都在甲板上,一个个睁大眼睛盯着海面在认真地搜索着。雾虽然散去了一些,但能见度仍是有限,所以大家都唯恐一个没注意,要找寻的台轮就从自己的视线中漏过了,如果是那样,那就非常可惜、遗憾。刘静也和大家一起在目光远眺地搜索着。

  海面的风浪越来越大,船管员在驾驶室里大喊:"你们赶紧进来。"这时,就是外面的人想进去也很困难,在如此剧烈摇晃的艇上,要从甲板上走进驾驶室根本不可能。手只要一脱离栏杆,人就会在起伏摇摆的甲板上站立不稳而轰然摔倒。有个战士第一个松手想进驾驶室,一下就被风浪打得摇晃的小艇颠得摔趴在甲板上。当时有渔民估计风浪达到9级,而搜寻艇的抗风力只有6至7级,所以在这时的海面上行驶非常困难。

  为安全考虑,在甲板上的战士们都小心翼翼地先后进了驾驶室。从驾驶室的玻璃窗看出去,海面的浪越来越大。冷不防一个大浪迎面打来,即使隔着玻璃窗,有时让人还是本能往后一躲。浪打在甲板上又流了下去。刘静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的大浪,翻卷着把小艇一下打入浪底,一下抛上浪尖;就像是大海张开的巨大嘴巴,把小艇一口吞进去,然后又吐出来。刘静的心随着这起伏吞吐而一缩一缩的紧张异常。

  即使这样,当时也没有一个人想到退缩,建议返航或停止搜寻。大家都觉得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既然是来抢险救难,又何必畏惧艰难险阻;既然穿了这身军装,就要为百姓排忧解难。在如此风大浪高的海面上,我们的有这么多人的小艇都这么危险,那艘只有一个85岁高龄的小船岂不更危险?

  战士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这位台湾老人所处的危险环境,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早一分钟找到他,他就早一分钟脱离危险。

  四、台 胞 获 救

  经过8个多小时在风大浪高的海面搜索后,大家虽然已非常疲惫,但始终没有放弃救援行动。突然,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传了过来。

  下午5时,报警台的值班战士来电话说:从闭路监控上看到一艘小船,很像我们要寻找的台轮,正向我们港口开过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心里一松,好像一下从身上卸下了千斤重担,赶紧调转船头加快速度往回赶。

  老远,搜寻艇上的战士们就看到港口里,两个战士在帮那个台湾老人系缆绳。搜寻艇靠上码头后,艇上的战士高兴地一个个奔上前去,搀着老人往站里走。经过一天辛苦地搜寻,早上8点多出海,一直到晚上5点过了返回,大家终于看到了要找的台胞。

  老人毕竟是年纪大了,又没吃东西在海上与大雾、风浪搏斗了一天,身体有点虚,被两个战士一左一右地搀扶到站里休息。

  原来老人头天9点从马祖港口出来,20分钟后就在白茫茫一片大雾笼罩的海上迷失了方向,他想回去也回不去,目的地也找不到,小船在茫茫的海上、茫茫的雾中漂泊。第二天中午1点,他的船驶进了那片海带区,但他不知道那是他要停靠的彼岸,他只是被海参带缠住的船,花了个把小时后挣脱出来,然后又没方向地往外开。约下午4点,碰到两艘作业的渔船,船上的渔民上午听过公边站的广播,认出这就是那艘失踪的台轮,经过商量后,鱼也不捕了,花了40分钟,两艘渔船一艘在前面导航,一艘在后面看护,一前一后地夹着这艘台轮,把他带了回来。

  台湾老人安然无恙,出去寻找的公边战士都松了一口气,站长马上给马祖那边打电话,说老人找到了。那边觉得很意外,还不大相信,在电话里问:"真找到了吗?你们没弄错吧?能让他跟我们说说话吗?"这边老台胞拿着话筒一说话,对方就着急地问:"你到哪去了?这么长时间也不跟我们联系一下,我们都急坏了。"老台胞说:"啊,没事,没事,现在我没事了,正在黄岐边防站里吃面呢。"

  老台胞吃完了面后,得知边防战士们冒着风浪费尽周折地寻找他,感动地一直对战士们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非常地谢谢你们。"

  2003年2月11日下午5:30,失踪32小时的台胞张礼为,在大陆边防部门和沿海渔民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平安地与大陆亲友团聚了。马祖的知名人士也就此向大陆边防部门和乡亲们表示感谢!

  10天后,台胞张礼为再次来到黄岐港,向黄岐边防工作站表示感谢。

  据统计,2001年至今,黄岐边防工作站先后从海上救回台轮19艘,救助台胞25人。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20《讲述》;重播:明天14:35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