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个有着俄罗斯血统的婴儿,被一对在西安工作的河南夫妇领养,取名为姚安琦。在中国养父母的精心照顾下,姚安琦长大成人,并和同龄人一样,在经历了上山下乡之后,进厂当了一名工人。但在他34岁时,一封来自莫斯科的信件,不仅使他震惊万分,而且他原本平静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
一、国外来信揭穿身世秘密
1985年,姚安琦收到了一封俄罗斯来信和一张俄罗斯妇女的单人照片,可他一个俄文字母也看不懂,忙请一位懂俄语的老太太帮他看信。老太太看着看着,鼻子一酸落下泪来,抽哽不止。姚安琦心中纳闷:这信里到底写了些什么,把她哭成那样?
姚安琦怎么也没想到,这封信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写给他的,原来自己还有个亲生母亲!而且是俄罗斯人。自己长到34岁,从来就没想到过把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父母竟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为了证实信件内容的真实性,姚安琦让读信的老太太逐字逐句地把信的内容再读一遍。不错,一点也不错,信中说的就是姚安琦在俄罗斯有个生母。生母名叫尼娜,曾在广州中山大学教授俄语,现已退休。34年前,尼娜在回国途中经过西安时,生下了姚安琦,因当时情况特殊,只得把他留在了中国。当时她的心有着撕肝裂肺的痛,但迫于无奈,只好强忍剧痛。直到晚年,这份痛越来越难以自抑,歉疚和思念交织在心头,使她不得不做出最后的决定:写信认子。尼娜在信中除了对姚安琦的养父母表示万分感激外,同时还想让姚安琦到莫斯科母子相见。
读信的老太太一句一句地念着,感情的波澜一浪一浪地越伏,信读完,姚安琦的眼圈已红了。
姚安琦再也不怀疑这封信的真实性了。这些年,他的外观长相、他的头发颜色都曾引起人们对他的血统有过怀疑,尤其小时候,学校的同学们常常骂他,说他不是中国人。他从不向父母诉说他在学校受的这种委屈,他自己压根儿也不怀疑自己是中国人。
日子久了,姚安琦的养父母或多或少地知道了一些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的事。为了减少无知的孩子们对儿子的攻击,姚安琦的养父母定期把儿子的头发染黑。
姚安琦的养父叫姚玉川,养母叫赵帅梅。老两口终生未生育,对姚安琦及后来收养的女婴姚喜凤,都格外疼爱。姚安琦不到两个月时,染上了红眼病,夜里常疼得哭闹不止,吵得养父母睡不着觉,只好一个上半夜、一个下半夜地抱着他哄着。他喜欢看亮,一熄灯就哭。那时用的是煤油灯,养父母舍不得耗油。养父从城外很远处,骑自行车带回一捆捆麦秸秆。他一哭,就在煤炉上燃一根。看到火光,他就咧着嘴笑;火一灭,他又哭。一根麦草长的燃十来秒钟,短的几秒钟。那年,养父30多岁,正是好睡时,白天上班辛苦,半夜里还得抱着哄他不哭,不断地烧麦秸杆。邻居们都说姚安琦小时就欺负人:“臭小子,白天睡觉没事,晚上别人休息,你闹一夜。长大了若不孝顺爹妈,就是王八蛋。”那个月,街坊邻居们,一看到养父往家里驮麦草就笑:又给孩子买星星回来了!一个月后,小姚安琦的眼睛好了,养母却倒下了。
这封俄罗斯生母的来信,使姚安琦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但他不好将收到此信的事情告诉养父母,他怕这样会伤害他们
几天后,姚安琦又收到亲哥哥从俄罗斯寄来的信和照片。他把哥哥的照片给养父看,养父戴上老花镜看后说:“这不是你吗?”兄弟俩长得确实很像,以至养他抱他几十年的养父都没认出来。养母看了也说是他。姚安琦说:“这照片上不是我。”“你咋了,喝多了?身上没酒味嘛?”姚安琦急了:“爸,妈,我实说了吧。这是俺苏联的那个哥。”说着眼泪就下来了。养母愣了。姚安琦又把生母的照片拿出来怯怯地说:“她们让我过去。”养母见了照片一边说:“就是她,就是她。”一边脸上露出一种复杂的表情。而这时的养父索性不看照片,他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给震懵了!
二、出国寻母全家定居异域
30多年的朝夕相处,使姚安琦与养父母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亲情,突如其来的国外来信,揭开了两位老人心底埋藏多年的秘密,养了30多年的儿子就要离自己而去了!见养父母愁得几昼夜没合眼,姚安琦对自己回俄罗斯之事约法三章:中国国籍不变;不改姚姓;不拆散家庭。为了一家人能在一起,姚安琦决定带上两位老人、自己一家四口,还有妹妹、妹夫,一共八口人同去莫斯科。
在赴俄前的半年里,姚安琦对养父母的生活习惯,一家子过去后生活有否保障,亲妈和亲哥那儿能否接受这么多人等问题,作了仔细考虑。养父母是退休人员,国家有养老金,生活的问题不大。姚安琦和太太其时30多岁,妹夫更小,大家的身体都挺壮挺棒,可以自己去奔去闯!姚安琦喜欢武术,在武术研究院进修过,他想在俄罗斯开武馆,再帮妹妹、妹夫弄个小饭馆。小孩子在那里上学不要钱,生母在信上说了:义务教育。在俄罗斯的生活似乎没什么问题。
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姚安琦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养父母。养父很开通,说:咱就像去逛逛它的洋庙会赶赶集,让孩子也学点曲里拐弯的俄语字母,不中咱就回来。只要我们全家人抱在一起,哪儿黄土不埋人!
大使馆很快就特别批准了姚安琦一家八口的出国申请。1989年,姚安琦一家老少八口,踏上了开往莫斯科的列车,即将在一个语言不通的陌生之地,开始新的生活。
列车在大雪纷飞的凌晨到达莫斯科。前来迎接姚安琦的生母,穿着厚厚的裘皮大衣。看过无数次生母照片的姚安琦,一眼就在人群中看见了生母。生母也认出了他,因为他长得与哥哥一样,生母激动地喊了一句姚安琦听不懂的话,奔上来一把将他搂在怀里,涕泪横流地在他脸上狂吻。姚安琦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养父母对他那么好,也没如此地吻过他。他颇不自然地被生母搂着亲着。一旁的养母说话了:“别弄了,弄得俺孩子怪难为情的,坐下吧,坐下吧!”这才给姚安琦解了围。他生母又向姚安琦的养父母行亲吻礼。养父颇感窘迫地说:“别了别了,这弄啥这?”由于各自的生活习俗不同,一方表露着真情实感,一方却感到不习惯、不好意思。
激动起来就只顾说俄语的尼娜老人,似乎在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亲生儿听不懂俄语。她突然冷静了下来,操起一口中国话,姚安琦惊得两眼放光,他此时才想起自己的生母曾在中国教过书。
生母会说汉语,基本能和姚安琦这一帮子人沟通交流,缓解了语言不通的困难。
当年,尼娜丢失的是一个儿子,而现在回来的却是这样一个八口之家。她既高兴又愧疚,她要用母爱来弥补当年的过失,用行动来消除她别离儿子34年的愧疚。在生母想方设法的帮助下,姚安琦一家人在莫斯科安顿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飞来飞去照顾两边老人
因为音色好,发音正,姚安琦顺利地被莫斯科国际广播电台,录用为华语播音员,他还开了两家中餐馆和一个武馆,生意非常红火。但这一切却无法减轻养父母生活上的寂寞。
二位老人到莫斯科后,由于语言不通,看不懂报纸、电视,也不能与他人交流。平日里一家人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俩老人在家里,只能你瞧我,我瞧你。养父想方设法带老伴出去走走,如坐车到红场逛逛,再从红场坐车回来。慢慢地,他们会换车了,有时俩老还去环境好的大使馆转转。他们一天天进步,后来可以在莫斯科自由行动了。但他们心中仍有苦闷。即使二老不说,姚安琦心里也有数,他除了上班及在武馆教武术外,其它时间尽可能地在家里多陪陪养父母说说话;有时晚上打个出租,逛逛莫斯科街道的夜景,或沿着莫斯科河散步溜达。
莫斯科的夏季白天长黑夜短,二老非常不习惯。为报答养父母几十年的养育之恩,姚安琦尽可能地让两位老人能在莫斯科踏实地生活下去,他多次与养父母谈及此问题。养父母表示等孙子孙女的学习稳定后,他们再作打算。反正莫斯科也来了,该看的看了,回国也非常方便,乘飞机7、8个钟头就可到了中国。而且两边来往并不像二老先前在国内想的那样复杂,完全能经常走动。
毕竟故土难离,1995年,在莫斯科生活了7年后,两位老人回国了。此后,每年夏天孙子孙女回西安度假,春节姚安琦回西安过年。这样,两个老人就能经常看到养子和孙子孙女了;而且隔个一年半载,两位老人也一起到莫斯科去一趟。
尽管这样,姚安琦还是不放心养父母的生活起居等。他听养母说:在西安的家属院里,只要一听见有孩子喊奶奶,她就找自己的孙子孙女。远在莫斯科的姚安琦也一样,若听到有人用汉语喊妈妈,尤其带河南、陕西口音的,就自然而然地引起他对养父母的思念。有时,儿女对他说:“爸,爷爷这时在干什么呢?”姚安琦说:“你们看时差,爷爷在睡觉呢。”“爷爷会不会梦见我们?”
孩子们想爷爷奶奶,姚安琦也如此。他们只能在电话里的短暂交流时,给二老一个美好的祝福。
养父母的生活虽然有人照料,但对姚安琦的依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为更多的和养父母在一起,姚安琦把一个半月的年休假,和加班攒下来的假期凑起来,回国陪伴养父母。他每年这样飞来飞去的。
尽管姚安琦一年中近2个月,往返于俄罗斯与中国,但他觉得心里很踏实。这样,可以照顾到两边的老人,老人们也从中得到一种慰藉。
但1998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四、养父病故重回中国生活
那年,一辈子没怎么去过医院的养父,被查出得了肺癌,并已到晚期,医生说他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姚安琦得知后,一阵头晕目眩,几乎站立不住了。他知道,此时身患绝症的父亲,最需要的就是儿子能守在身边。他立即辞掉了在莫斯科的工作,把原来开的几家餐馆交给妹妹料理,准备回国。
想到自己出生后,就被养父母收养,一直在他们身边30多年,后来好不容易,一家八口来到莫斯科和生母团聚,可回国的养父却病危在床需人照料,又要与生母一家分离,姚安琦心里实在不忍。但生母非常通情达理,尽管她想弥补和儿子失散了30多年的时光,她却坚决支持姚安琦回中国去照顾养父,希望姚安琦的养父恢复健康后,姚安琦能早日返回。她激动地用汉语夹杂着俄语表述她的想法:姚安琦尽孝的时候到了,他真正能尽孝的时间也不多了,应该尽快回去。一想到和养父的相处已进入了倒计时,姚安琦的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痛苦。
姚安琦永远不会忘记2002年1月20日那天,他最后一次陪养父一起喝酒。养父病重的那段时间,晚上12点到1点要吃点东西。而此时,姚安琦都在外屋沙发上看电视,等着伺候养父,一般要到凌晨两点后才休息。他记得非常清楚,那天近午夜12点时,父亲突然从里屋出来,对他说:“你还没睡?陪我喝杯酒中不中?”那一刻,养父好像特别精神。姚安琦一惊,怔怔地看着他,想起一句成语:回光返照。他觉得养父像是要说什么事,因为平时养父喝酒很少让他陪。他搬了把椅子坐在养父跟前:“爸,你想喝就喝吧!”“我喝酒的时间不多了,你陪我喝两杯吧!”两人慢慢喝着。养父有些激动地边喝边说,可姚安琦大半没听进去。那时刻,他脑子里不断地映出,那四个令他心惊胆战颤字:回光返照!父子俩连干了三杯。养父有些悲怆地说:“我活着的酒喝完了。”说着,流下了老泪。姚安琦也泪眼婆娑。
第二天,养父就难以下床了,而且呼吸困难,四个多小时就换一袋氧气,一直到第三天晚上10多钟,养母让姚安琦给养父翻个身,养父嗨地出了声长气:“中中中,舒服得很,我睡一会儿!”结果一睡不起,安详逝去。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姚安琦把养父葬在了河南鄢陵老家。在养父坟边,姚安琦的儿子说:“爸,你把爷爷葬在河南了。你以后怎么办?”姚安琦说:“我老了后,儿子,你就把我放在你爷爷奶奶身边,我永远陪着你的爷爷奶奶!”
送走了养父,征得俄罗斯的生母和哥哥的同意后,姚安琦决定留在中国,陪伴养母,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现在,姚安琦在一家花木公司担任顾问。去年7月,在他的努力下,这家公司成功地签订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高尔夫球场的绿化项目,在中国他的生活、工作都显得特别舒心惬意。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20和次日凌晨1:40《讲述》
您对本期节目有什么看法、建议,请点击——留言“有话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