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讲述《讲述》的故事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访问人档案         



《激情燃烧的岁月》背后的父子情结 (6月24日)


  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播出后,曾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特别是石光荣和石林,这对父子的矛盾冲突,格外引人注目。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电视剧的原作者石钟山和他的军人父亲之间,也有着和电视剧中石林和石光荣相似的经历。那么,石钟山又是怎样理解生活中真实的父亲“石光荣”呢?

  一、见了父亲 噤若寒蝉

  1964年生于辽宁沈阳的石钟山,16岁当兵,现为武警部队专业作家,创作有《父亲进城》、《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等多部作品。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岁月》播出后,“石光荣”这个形象给广大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在“石光荣”身上,有着石钟山父亲的影子。他们是同时代人,甚至是同性情的一代人。石钟山的父亲13岁当兵,曾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参谋长。虽然石钟山大小也是个作家,而且擅长写“父亲”,父亲却从不看他的作品,甚至连《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样热播的电视剧,他也不看。虽说这是自己儿子写出来的,但对他来说,儿子现在从事的这个职业,还不如在部队当个连长、营长更实际、更能锻炼人。他觉得战斗在第一线,是一个军人必须经历的责任。比起任何其它社会行当来说,他觉得只有军人是个最崇高、最理想、最好的职业。

  同样,现实生活中的石钟山,对父亲的印象也难以用慈祥去形容。他觉得父亲更像是一位严肃的首长,只关心工作,不关心儿女家人。

  石钟山姊妹5个,他年龄最小。在他幼年的记忆中,他就觉得父亲的工作异常繁忙,每天晚上,他们兄妹几人都睡了,父亲才回来;第二天早上,等他们听到电话响睁开眼睛时,父亲已出去工作了。虽然父亲是家里的主要成员,石钟山管他叫爸爸,可从感情上来说,他跟一个外人或一个客人没什么区别。父亲脾气暴躁,三言两语话不投机就发怒吼人。父亲吼起人来非常可怕,只要他那声若洪钟的一吼,就把石钟山和他的哥哥姐姐们吓得躲回各自的房间,大气不出地噤若寒蝉。父亲对石钟山兄妹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要不听话、不老实,老子就把你们毙了。

  那时,部队里各级别军官都可以带枪回家,石钟山的父亲也是经常随身佩枪。石钟山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枪从身上解下来,放进墙上挂的皮枪套里。

  由于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石钟山的童年生活,几乎和电视剧中那个调皮、倔强的石林一模一样。而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也和其他人不同。他说男孩应该淘气,男孩淘气才聪明。有一次,石钟山和一个小伙伴打架吃了亏,他非常不服气地跑到一边,使出浑身力气抱起一块大石头,要去砸对方。可反倒被对方用石头打破了头。妈妈心疼地给他包着伤口数落着:“你这孩子,又闯祸了。疼不疼?将来头上会落块疤的。”小石钟山脖子一梗说:“落一块伤疤算什么,我爸身上有18块伤疤呢!”

  后来父亲知道了,对他说:“作为军人,爹佩服你的胆量;但作为爹,下次你再这么干,我就打断你的腿。”石钟山现在回想起来,那是父亲当时对他的一种赞赏。

  稍大后,石钟山觉得父亲的骨子里有一种“备战”情结,总认为战争会随时随地爆发。他希望石钟山长大后到部队去,成为一名驰骋疆场,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军人,保家卫国。

  二、巴望父亲 救苦救难

  初中毕业后,才16岁多一点的石钟山,终于如父亲所愿,成了一名军人,他参军到了内蒙古赤峰市。入伍时是10月份,10月的东北天气已很冷了,内蒙更冷,条件相当艰苦。

  石钟山到新兵连第一眼看到的,是围着院墙的冻白菜。那些已剥去了几层菜叶后,如同胳膊粗的白菜,一层层地码在那里,像城墙一样,石钟山和那些新兵们都觉得纳闷。在东北,一般蔬菜都储存在地窖里,那样能保持菜的新鲜和湿润。这在屋外成垛码着的白菜,实际上是一个个已冻得像石头一样硬的冰砣子,只看到菜的颜色在里面。就餐时,这冰冻的白菜煮熟后,战士们一人一小碗。吃完饭大家刷碗时,看到装菜的碗底有着手指头厚的泥沙。但吃在嘴里时,一个个都虎吞狼咽的,丝毫不觉。也难怪,新兵连的那些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子,训练起来艰苦紧张,每天需要很多热量,饥不择食地什么吃相都有,根本都来不及细细品味儿。那时,部队每天早晨吃馒头定量,不像现在能吃多少发吃多少;十六七岁的小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的战士一顿10个馒头也不一定够,可是部队不可能给那么多你吃。参军后的这些经历,让石钟山感到,部队生活和自己从小居住的部队大院的生活,相距甚远。

  新兵连驻在山脚下的平房里。平房离山脚太近,太阳被大山隔着,直至每天上午11点钟后,新兵们才能见着太阳。新兵宿舍是40人住一间,上下大通铺,各睡20人;排长的单人床在战士们对面。当时室外气温零下40几度,即使是在屋里也冷得像冰窖,每个屋中间烧着个火炉。石钟山的排长是朝鲜族人,爱吃辣椒,常把辣椒放在茶缸里,在火炉上烟熏火燎地煮辣椒水,他不断在半夜里喝辣椒水御寒。

  石钟山所在部队的兵种是空军,他原以为总有一天能够翱翔蓝天,他觉得空军就是跟飞机联在一起的,哪怕不当飞行员,干地勤也能遥望蓝天,亲眼目睹飞机一次次升起、降落、飞行。但实际不是那样。他们是空军雷达兵,只能天天在荒郊野岭的雪地里长驻训练、站岗放哨,非常艰苦,尤其是在新兵连这段时间更是如此,石钟山第一次感到自己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挫折。那段时间,石钟山觉得自己像是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遭受磨难。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石钟山给母亲写信,希望通过父亲的关系,给自己调个工作,他不敢跟父亲说。母亲收到信后,就像电视剧中写的那样,不断跟父亲说:“孩子的岁数小,受不了,你是不是想法找人打个招呼,调一调?”石钟山当时觉得,给自己换一下环境对父亲来说,也就是一个电话或一张条子的轻而易举之事。他满怀希望期待着父亲的回音。

  三、父子别扭 越闹越大

  石钟山没想到事与愿违。父亲不但没找人给他换个环境,反而说:“石钟山是我的儿子,应该让他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好好锻炼。”反而把石钟山调到了更为艰苦的鸡鸣山哨卡。石钟山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大惑不解,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是父亲的亲生儿子?不然,父亲怎如此对待自己?这事造成了石钟山父子之间第一次大的矛盾冲突。

  当时,石钟山所在的新兵连,已有些人钻门路陆续地离开了那个环境恶劣之处,被调到条件好的单位去了。若是没有对比,大家一起参军,一起在新兵连受训,一视同仁,也就无所谓了。别人能做这事,我父亲为什么不能?石钟山觉得非常委屈、失落、不平衡,不由对父亲产生了一种怨恨心理。

  父亲的拒绝激起了石钟山心中的倔劲,他决定不再求助于父亲,走自己的路。2年后,他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军校。石钟山不找父亲帮忙了,可父亲却找他的“茬”。

  上军校后,一年两次的寒、暑假,是石钟山难过的时光。放假了,是否回家?他每每难以决定:回家?他不愿面对父亲;不回家?学校放假都没人了,不仅没法生活,还会引起别人无端的猜测:大家都回家了,你为什么不回家?没办法,石钟山只有选择回家。

  这时,石钟山的父亲已离休了。从13岁就参军打仗的父亲,一辈子戎马生涯,突然离开了部队,闲居在家,心里很不平衡,在家里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石钟山的回家,更使父亲的眼里增加了一个障碍,两人常闹磨擦,父子间的隔膜更大了。

  离休之后的父亲,就像电视剧中“石光荣”一样,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种菜上。石钟山军校放假回到家里,父亲对军校放假的方式不理解,对军人一下放个把月的假感到不可思议。他觉得作为一个军人,回家待个三、五天看看就可以了,哪能住这么长时间。

  石钟山回家的头3天,父亲的情绪还很正常。3天过后,父亲就开始不断地翻日历,不断地问石钟山:你几号走啊?石钟山说几号几号走。父亲一听,狐疑地自言自语道:哪有部队放这么长时间假的?一个战士探亲就10来天时间。于是,就不断找石钟山的别扭,怎么看他都不顺眼。石钟山出去也不是,在家里也不是。若出去会会朋友、看看过去的同学,父亲就说:你天天去跟那帮狐朋狗友在一起干什么?回家就在家里待着。”可看到石钟山在家,父亲又不顺眼了:“天天在家呆着看书看电视,那书有什么好看的,电视有什么好看的!你要做自己该做的事。”说穿了,父亲就是要石钟山回部队去。

  回到家里的石钟山,对父亲“左右皆有理”感到无所适从,不禁心生一种莫名的情绪。

  四、品味父亲 回味无穷

  读军校时,石钟山因为放假回家而遭到父亲的“非难”,以至他厌倦回家。虽然家里有母亲和其他哥哥姐姐,为了躲避父亲,石钟山尽量不回家。这使得父子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并彼此都不愿意妥协。

  那时候,石钟山希望年老的父亲,能够变成一个他所理想的和善老人,能够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和他一起坐着促膝交谈,和颜悦色地播洒着清风细雨,在娓娓的言语中进行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哪怕之后有些失误、矛盾都无所谓,重要是能互相倾诉、互相倾听。

  有时,父亲也和石钟山做一些交流,但每每开头第一句话就是说:我们当年如何如何,如何打日本鬼子,如何抗美援朝,如何……讲的都是这些东西。此时,石钟山在一言不发地“洗耳恭听”中,觉得眼前说教的父亲与自己心中期望的父亲相差甚远,那言行举止简直就是“背道而驰”,心中不由深感失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已习惯了离休生活。而这时的石钟山也已经人到中年,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使得他得以重新审视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有一个下雨天,回到家里的石钟山,因为一件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小事,又跟父亲吵了一架,一气之下,他收拾了东西就要走。当他提包下楼摔门离家,走出大门后,不禁下意识地回望了一眼。就是这一眼,使他对父亲的看法有了改变。他看到父亲正躲在阳台上的一棵盆栽芭蕉树后,拄着棍子在目送着他,那眼神里分明闪动着一种怜爱和歉疚之情。立时,他鼻子一酸,泪水模糊了双眼。

  以前,石钟山认为:自己这么多年走过的道路,没有靠父亲或家里任何点滴的照顾和帮助,全都是自己独自拼搏努力走过来的。从新兵连开始,自己就下定决心努力奋斗,哪怕是前面的道路上有一块巨石,也得靠自己的力量扫清障碍,开通道路。靠着这个信念,他一路前行地走下来,直至成为一个作家。

  这个意外发现,使石钟山内心受到很大震动。他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体会父亲,于是1997年他开始创作《我的父亲》系列小说。那期间,石钟山在冷静地审视父亲、回顾自己,有了许多新的发现。他以一个作家的探测之心,开始逐渐地去了解父亲,体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如今,也是人到中年的石钟山,再回头看当年也是中年的父辈时,他觉得父亲那代人的精神很崇高,他崇敬他们。认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需要父亲那代人的那种精神,如果我们这代人能把父亲那代人的那种精神继承下来,就会受益匪浅。我们国家、民族的希望,就会越来越大。我们这代人,甚至包括我们下一代人,仍然需要“石光荣”的那种果敢质朴、刚正坚韧的精神,去感召、呼唤我们更加幸福的未来。

  如果现在要石钟山对父亲说一句话,那么他所说的是:感谢父亲,教会了我怎样生活。

  石钟山的又一部关于父亲的作品《军歌嘹亮》,就要播出了。他希望年已84岁的父亲,这次能看一看。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20和1套次日凌晨1:40《讲述》

  



  您对本期节目有什么看法、建议,请点击——
留言“有话要说”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