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27日晚8时许,湖北军区某舟桥旅,突然接到南昌铁路局的求援电话:由北京直通香港九龙的京九铁路湖北黄冈段的巴河大桥被洪水冲击,23号桥墩桩基大面积外露,大桥受到严重威胁,若一旦倒塌,京九铁路即会中断。情况紧急,请求舟桥部队给予救援。
一、情况紧急,钢架正在摇摇晃晃
舟桥旅接到求援电话后,47岁的旅政委贺小林想:现在又不是洪水季节,情况不会那么严重吧?即仅只派出100多人的小分队赶赴现场。
可现场的情形令人触目惊心:河道的河面高度和下游的高度,落差约8米。当时河里的水全往旁边的支流涌去,巨大的落差使汹涌的河水哗哗的像瀑布一样,迅猛的流速约达每秒15米。急流卷起2米多高的巨浪不断撞击着桥墩,冲刷着桩基下的泥土,一旦桩基下的泥土被掏空,大桥就有倒塌的危险。23号桥墩下的8根桩基,总共是16米深,小分队到达时已被急流掏空了6米。原来火车正常通过巴河大桥的时速为160公里,此时不得不减速60公里。
保护桥墩、减轻洪水对桩基冲刷的唯一办法就是堵截支流,让水流从主河道通过。因此,舟桥部队的官兵到达现场后,采用了最基本的堆沙袋方式进行堵截,迫使急流改道。
部队一上去,连长、指导员带领100多名官兵迅速投入抢险战斗,以排山倒海之势,用沙袋筑起一道堵截急流的堤坝。有个叫崔伟的战士,患阑尾炎住院刚痊愈出院才两天,硬是不顾大家劝阻,坚决要求参加抢险,连里的干部们拉都拉不住,27号晚一到抢险地就连夜干了一宿,导致第二天早晨7点多钟,阑尾炎复发疼痛难忍,而且还出荨麻疹,身上一摸就起疙瘩。
当时现场的一个南昌铁路局宣传部的同志深有感触,立即为崔伟写了一篇题为《同是18岁》的稿子,文中说崔伟18岁,他儿子也是18岁。儿子每天早晨七、八点钟,才睡完懒觉刚起床,怨妈妈牛奶没热好,面包没果酱,又发脾气又撒娇;而18岁的崔伟,却参加抢险献力量,奋战通宵没睡觉……用了很多排比句,在抢险现场广播朗诵时,很多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舟桥旅的官兵们开始低估了险情。虽是堵截一条仅70米宽的主河道支流,但官兵们投下的沙袋,大都被急流冲走了,筑坝堵截一时难以奏效。到第二天傍晚,16米的桩基已被掏空7米,舟桥部队的官兵人数也不断增加,但他们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现代化的设备用不上,只能靠人力。
根据现场情况,要想不让水流把沙袋冲走,就必须先往河里打桩,然后再投入沙袋。当三排钢管被官兵们艰难地打入水中组成钢架后,又出现了新问题:尽管水流可以从钢管的缝隙中通过,但在钢管阻隔下却更加提高了的水位,形成了急流更猛烈地向下冲的态势。没多久,三排钢管最外边的那一排底部的泥土就被掏空了,钢管一根根被水冲得漂了起来,钢架在急流的冲击下摇摇晃晃,若继续照此下去,钢架很快就会倒塌于急流之中。
二、23号桥墩就要被淘空了
见此情形,部队领导只得放弃钢管架,在离此15米远的上游继续用沙袋筑坝。但这个放弃的钢架,后来却严重威胁着抢险战士的生命。由于汹涌急流的不断冲刷,23号桥墩桩基此时已露出了8米多。落差越来越大,河水经过此处的冲力也越来越猛,对桥墩桩基下泥土的掏挖就越来越深,抢险的战斗越来越紧张。若筑坝的战士不慎失足落水,眨眼间就会被迅猛的急流冲出15米而扎到钢架上,轻则受伤,重则“光荣”!
奋战了一天一夜,官兵们的汗水白流了——滔滔急流依旧,对23号桥墩桩基造成的威胁分毫未减,反而继续加重,大家的情绪非常低落。此时23号桥墩桩基已被掏空10米,仅剩下6米。险情一再告急,抢险官兵不得不重新调整方案。
新方案是重新利用放弃的钢架,再加打三排钢管构成钢架,形成一主一副两道围堰,同时堵截。但围堰每前进一米,对岸就坍塌半米,而且坍塌性的崩岸速度越来越快,随时都会危及其它桥墩。此时,眼前即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减缓对岸的崩塌速度。但人又上不去,怎么办?
关键时刻,八连长谭光裕请缨带了30个突击队员,从40多米高的桥上用绳子吊下去,用盖火车厢的帆布拦住迅猛的急流,不让它直接冲到泥土上。但突击队员们站在岸边操作的危险性很大,若再次发生崩岸,人就随着崩塌的泥土一起卷走。这边岸上的人看到如此危险的情景,都急得一个劲地大喊:注意,注意!快往后退!快往后退……
可流水声太响,对岸的突击队员们根本听不见。这边的人急得没法,只好通过对讲机命令谭光裕连长:让前面的战士往后退。
就这样,突击队的官兵们不能靠前,只能用绳子慢慢地拉着帆布,把豁口处的泥土拦住了3、4米。可还没来得及把桩打下去,奔涌的急流就把帆布又冲下去了一段距离。大伙赶紧在前面扎了十几根桩,这才减缓了对岸崩塌的速度,为大部队抢攻主龙口争取了时间。
随着合拢口的缩小,水流的速度逐渐加大。23号桥墩的桩基已被掏空11米,还剩5米,过往的列车不得不再次减速为每小时45公里,由最初的一分钟就可以通过大桥,减缓为三分钟才能通过。抢险指挥部还专门派人,负责监视23号桥墩桩基不断加大裸露面积的速度,两边岸上也有人盯着。
可这急流到底还要冲刷桥墩桩基多长时间呢?负责监视桩基者不断告急:现在露出8米……现在露出10米……现露出11米……已露出了12米啦!此时,若再不合拢或采取其它方法分流,23号桥墩桩基下的泥土就要被掏空了,后果不堪设想。
三、急流突涌 前功尽弃
抢险部队领导下决心:一定要在24小时内把合拢的任务拿下来。
就在抢险官兵确定合拢时间时,23号桥墩桩基被急流冲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到3月1日,已经被掏空13米,还剩下3米,这是抢险成功与否的最后限度了,如果继续被急流掏空下去,桥墩易位……前面所有为抢险作出的努力、付出的代价都将付诸东流。而此时每次火车通过时,桥身抖动异常,好像随时都有散架倒塌的可能。两岸的人们为桥担心、为列车担心,更为桥下战士的生命担心。
最关键的合拢决战已拉开激烈的帷幕。已连续艰苦奋战了两个昼夜,异常疲乏的官兵们,很多战士都受了伤,仍坚持不下火线。在现场指挥的贺小林政委,眼见有个战士扛着沙袋走得慢慢腾腾、晃晃悠悠,一会儿功夫就先后被十几个人超过甩在后面,贺小林觉得不对劲,叫他们连长去看看怎么回事?连长过了会儿来报告说:这战士在扛沙袋奔跑时,不小心踢到了沙袋没盖住的钢管头上,把脚趾甲盖踢掉了,满脚都是血……。
有个配合打桩的战士,扶着钢管就困得闭上眼睛睡着了。有的受了伤,就自己捆扎一下。很多战士因为捆扎钢架、沙袋,挖泥土搬材料,手都受伤流血。现场采访的记者想把一双双皮开肉绽血淋淋的手展示给电视观众,可战士们不让拍。记者们只好在战士们换班休息时疲劳地睡着后,才把这些伤情镜头偷拍下来。
尽管战士们很疲劳,但在决战的最后时刻,大家不再轮流休息,全部投入了战斗。当围堰将要合拢时,随着缺口逐渐减小,水流越发湍急,4米的钢管一插下去就被水冲得漂起来而到不了河底,非得三个人同时紧攥着慢慢地插下去触到河底后,再一二三地使劲稳住打入河底。可打下去10来分钟后,就被急流冲得漂起来前功尽弃。大家心急如焚,就用6米长的钢管像这样插下去往河底打。管子长桩头就高,打锤的人够不着,就骑在下面战士的肩上,左右两人撑扶着他打。
虽然险情现场岸边的水深仅有1米多,水温2度左右,但浪大湍急达每秒15米,人一旦掉入水中,转眼间就会被冲得无踪无影。始终坚持在现场的南昌铁路局局长,眼见在这艰险的情况下,拦截大坝即将合龙、胜利在望。突然,意外又发生了,局长的心倏地一下又提到了嗓子眼。
四、紧急营救滕营长
因浪大湍急,单一道坝难以立足,只能纵横交错而筑,相互支撑。随着合拢口的慢慢收小,通过合拢口处的水流量越来越大,合拢口处围堰所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以致突然出现裂缝,其中一条坝已经倾斜,连钢管的根部都歪倒了,随时可能坍塌,一旦坍塌,所有的工作都将前功尽弃,形势非常严峻!
见此,旅部刘政委身先士卒地冲了上去,对在前面继续作业填沙袋的战士们高喊:同志们,大家加快速度,一定要把合拢抢下来!随着刘政委的喊声,李参谋长、徐副参谋长、旅长、副旅长都冲上去了,铁路局局长也冲了上去,在前面组成几条运送沙袋的传递队伍。一时间,人人都是一身泥水,分不清哪个是将军、干部,哪个是战士、群众。
贺小林也冲了上去,哪知被刘政委看见,指着他的鼻子气势汹汹地大喊道:你来干什么?赶快回到你的位子上去,把沙袋给我运上来!尽管形势如此急迫,负责指挥的首长们,都很清楚各自的职责。
决战时刻,气氛异常紧张。只听到前面不断地喊:指挥所指挥所,4米管上50根,6米管上30根,8米管上10根……一个劲儿地催要材料。一会儿这里网子没有了,赶紧上;一会儿那里铁笼子用完了,赶紧送……贺小林要求他负责运送材料的那一摊:迅速、准确地把材料送到需要的地方,一定保证供应,不能中断一处。就在他编顺口溜喊着“同志们快快走,胜利就在合拢口;同志们加油干,保卫京九当好汉……”时,两个小战士过来递给他一瓶矿泉水说:首长您喝点水,润润嗓子。贺小林说:我不渴我不渴,你们赶紧走,别在这挡道。俩战士一把拉住贺小林说:你不喝,我们就不走!其他首长我们都送了。他心里一阵激动:我们的战士多么可爱呵,在这关键的时刻,他们自己累得够呛,还想着我们当干部的。
3月2日上午六点多,离预定的合拢时间还有1个多小时,全体官兵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合拢处还有两米多需要堵截。成功与否在此一举!
就在这紧急加紧急的关头,意外再次发生:主坝北岸这边的沙袋填底没填紧出现管涌,坝这面水哗哗地直流,时间长了,就会把坝体掏空,搞不好主坝就要毁掉。部队急调善于堵管涌的滕增贵营长前来。坝边的水很急,加上3、4米的水深,水面迹象不是很明显,只有个小小的漩涡,现场的滕营长想下去摸摸管涌的位置。位置确定后,堵的成功率就比较高了。哪知滕营长一只手刚探下去,身体还没站稳,漩涡一下就把他吸下水去,剩下另一只手在水面挥动着想抓住点什么……旁边几个战士见势不妙,一边大喊:快来人啊,营长被吸住了,营长被吸住了,一边冒着被急流漩涡卷入的危险冲进水中,拉手的拉手,抓衣服的抓衣服,甚至还有的抱着他的脑袋,一个劲儿地往上拖。可漩涡的吸引力太大,一时没拖上来。后面的人赶紧一个抱一个地抱成一长串把他往岸上拉,终于把他拉起来了。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滕营长堵住了管涌。
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2003年3月2日上午10时许,堤坝终于合拢,堵截急流成功,23号桥墩桩基得到了加固。第二天,火车就正常地通过巴河大桥了。这次抢险,舟桥部队共出动1187名官兵,打植钢管23000多根,搬运沙袋230000多个,填土石方35000多立方米,构筑截流坝、围堰400多米,为抗洪抢险写下了新的一页。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00和1套次日凌晨1:40《讲述》
您对本期节目有什么看法、建议,请点击——留言“有话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