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数字国土,数字城市许多人还比较陌生,但是作为数字化建设基础的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已悄然露面了,而对于北京大学的邬伦教授来说,地理信息技术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工作课题和研究对象了,在他的身上您可以看到我国地理信息技术近20年的发展历程。
当数字国土,数字城市这些呼声在我们耳边渐渐响起的时候,一个对许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的,作为数字化建设基础的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悄然露面了,而对于北京大学的邬伦教授来说,地理信息技术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工作对象和研究课题,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我国地理信息技术近2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期间的酸甜苦辣。
说起地理信息系统,很多人可能有点陌生,但是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使用它,远古的时候我们人类就在认识和记录空间信息,比如说我们古人的象形文字还有壁画,实际上就是关于所处的空间环境山川地貌的描述。
邬伦 国内与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同步成长的中青年学者
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粮农组织项目顾问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分析和表达空间信息的一种技术,六七十年代在欧美发达国家得以迅速发展应用,80年代中后期,邬伦教授等人开始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在当时这是我国科学领域的一个新开始。
我大学是80年上北大84年考研究生的时候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一直到87年上博士前后才开始转入这个领域,因为那个时候国外的软件非常昂贵,而且得运行在比较高档的图形工作站上,我们买不起,只好是一帮师兄弟,照着我们老师从国外带回来的国外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宣传资料等等,依葫芦画瓢,然后是在非常低档的微机,当时只有xt286,在那个上面来开发,功能和指标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1兆的内存,20兆的硬盘。
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当时他们用于开发的设备只有1兆内存,20兆的硬盘,有一次邬伦教授拿着取得的研究成果去参加学术研讨会,没想到的是大部分专家对软件的兴趣远远大于他们利用软件工具取得的自以为得意的研究成果。
这就好像是画家等着别人来欣赏他的大作,却没想到别人更多赞叹的是他使用的笔和纸,感到很不平衡,但是好在这个笔和纸也是我们自己生产的,于是这个触动就使得我干脆直接来生产这个纸和笔吧,就是我们的软件工具。
经历过一段曲折之后,最终邬伦教授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工具上,虽然国内大部分人都不看好这个方向,业内的行家甚至不主张自主开发国产的软件,他们认为只需站在国外软件巨人的肩膀上就可以了,但是后来的历史证明,不开发自主版权的国产软件是行不通的,
因为第一如果完全依赖于进口软件,国外的软件就会奇货可居,那么我们国家GIS的建设就会为此付出大量的外汇,而且还有国家的安全,数据的保密等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在当时艰难的创业环境中,邬伦教授深切的体会到一个国家在科技上的进步是多么重要。
记得有一次有一个著名的美国教授来我们北大讲学,开始的时候都不屑于和我们来平等的交流,后来直到看了我们软件以后,大吃一惊,他们感到非常的惊奇,我们中国人居然能够在这麽低档的微机上,能够做出如此复杂的GIS分析软件,这样的话就从认为我们中国人只能当听众,而变成了可以平等对话,甚至愿出2000美金来买我们的算法。这对于我们当时的穷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当时当然我们没有卖给它。
邬伦教授把自己的电脑比喻为作家手中的笔,从286单机应用到奔腾网络时代的十几年间,他已更换了近20台电脑,而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部分指标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GIS软件得到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
这个时候我们的软件就已经开始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认可了,这就是当时联合国聘请我们给第三世界的人做培训,这就是我当时在雅加达,在印度尼西亚给第三世界培训班写的讲义,这个培训班就是使用的我们的CITYSTAR(城市之星)软件来作为培训的教材。
在今天,作为数字化基础的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空前重视并在城市管理,抗灾,环保等方方面面开始应用,而邬伦教授又开始了让地理信息技术走进百姓生活的探索中。
我希望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彻底走出象牙塔,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我们的生活。
相关链接:
地理信息系统世界
www. forevergis.6to23.com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www.irei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