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室里,陈云英正在为一名网上认识的学生家长解答问题,家长担心自己听力有一点障碍的孩子在普通中学就读会吃力,而陈老师认为,让残疾孩子到普通学校与正常的孩子一起随班就读,能更好挖掘孩子的潜力。这就是陈云英倡导并实行的特殊教育方式。
“我在请技术人员工作的时候,他们技术比我好,但他们概念没有我好,我经常会说,我要一个模块来调动一百个人,两千个人来使用这个模块,我的技术人员经常想要编程,他们考虑到的不是受众,大量的受众的问题,我考虑到如何真正地互动起来,如何使我的受众无止境地扩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概念上比他们好。我要做的事就是自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前景,或者它潜在的价值。”
从1987年开始,陈云英就一直从事残疾孩子的特殊教育事业,一年以后,她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特殊教育研究室”,并开始了辛苦的耕耘。15年来,她走过了100多个贫困县,直接帮助那些残疾孩子回到校园,并培养了上千位特殊教育专业的老师。
“走遍了所有的贫困县之后,我感觉到了非常伤心,就是说好像应该有成就感,但我非常伤心,为什么,因为我去到一个贫困县的一个点,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孩子的跟前,在我一生当中只能去一次,我不会有第二次见到他们(的机会)。我一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我好像要向前去做我的工作,当我的脚一离开这个点的时候,这个孩子怎么办,这个家长怎么办,这个老师怎么办,我不知道。所以我去做的时候是满怀热情,但是我离开的时候是非常伤心的,我知道我不会再来,但是怎么样能保证他们(正常学习),这个事情困扰着我。”
2000年5月,陈云英的个人网站诞生了,这是一个宣传特殊教育的社会公益网站。因为资金短缺,页面更新和资料上传到现在都还是通过拔号上网来连接服务器,在这个仅有3名工作人员的小网站,我们发现一位听力障碍的小伙子担任这里的美术编辑。
“培养这个孩子的时候,尽管这个孩子不会说话,但是他觉得不是智力落后,不是练习练习再练习的问题。当他跟我好好描述,他的孩子的学习情况,发育情况的时候,我当时给他回话说是有可能被误诊的。我说你的描述也是有道理的,我说如何你需要,你可以把孩子带来给我看。后来他把他带到北京来给我看,这个夏天他带来了,我给他现场的诊断,我就同意他自己的论点,我说你的孩子不是智力落后,你的孩子可能是他发音器官康复的手术没有做好,所以他就不能开口说话。那时候那个家长就告诉我说,我当时收到你从互联网给我回信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好像我的人生有一线光明照进来,现在见到你之后,你整个把我从黑暗里拯救出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获得帮助,陈云英每天都要检查网站的论坛和咨询信箱。争取第一时间内回复。家长和学生提出的问题与陈老师的解答,经过整理后再放回到网站的BBS上,以供更多的人参考查询。
“其实不少留学生,还有在海外的学特教的专业人才,他们没有回国工作,但他们非常关心特殊教育的发展。最近有一个在加拿大的教授,他跟我说,他是北京人,他现在在加拿大工作,他说你这个网站我每天一定要打开来看,他说尤其我对你跟那些家长们,跟那些孩子们,跟那些需要你的人的书信,每一封信我都要读,他说他非常感动。”
陈云英的网站不仅为国内特殊教育事业开辟了一块网上园地,更多的人,已经把它当作一个窗口,现在,有50多个国家的教育家和学者与陈老师建立了联系,通过互联网关心和帮助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我们这种研究,认真地说它是一个象牙塔的东西,就是说他研究的成果,不管他写的书,还是写的研究报告,都很难被广大的需要我们的群众阅读或者学习,后来我们就办了一个杂志,我们感到也还是曲高和寡。我们后来办的这个网站,中国特殊需要在线之后,好像才使我们的这种高级的科研(成果),慢慢像一个本来很华贵的华丽的公主,慢慢地走下台阶来,真正的平民化,真正面对所有人群的需要。”
到现在为止,网站一共经过了三次大的改版,形成了这种简洁明快的风格,累计浏览量已超过了60万。而陈云英正认识到互联网的巨大魅力。
在网站的BBS上,一位小网民这样写道,新学期开始了,我又回到了魂牵梦系的校园读书。感谢这个网站对我的帮助。感谢陈老师给我的信心。教育师就要到了,在这儿,我想衷心地说一声:谢谢你,陈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