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4日 17:0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对手》官网
孙虹钢:应该讲团队意识,比如有这么几项,第一,如何表现我自己。第二,如何确立我的角色。第三,如何让团队成员支持我,主要是这么些,就是沟通能力,我们现在学校里边其实教育挺多。每个人不同学期都会分配给你一个质问,有一个角色干这个角色事情,去分工,计划,组织实施,跟老师沟通,跟同学沟通,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团队意识。古今中外都是这么讲的。
韩悦:我要上的就是,实际上我们在国外的很多课业和课间强调五个学生一起完成,或者是讲座也好,每个人有他自己的角色,必须要保证他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之后,怎么样去配合别人?把他炼成整体,如果人没有做好自己工作,影响团队打分,这里面强调团队为别人配合,还有完成自己任务,让整个团队达到更好成绩一个引导。
主持人:谈到了竞争力,谈到了是不是能够把孩子送出去,而不具备风险。这笔钱花出去到底值不值,尤其是把中学时间的孩子送出国留学,这笔钱花得值不值,这就是我们今天第三轮的辩论话题,把中学生送出国留学是一种高性价比的选择吗?
张景岫:我的观点是理性确立目标,充分认真准备中学生留学也可以具有高性价比。
周成刚:我自己也是一个留学生,我的观点是,留学是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并不等于财富,并不等于成功。中学生出国为时过早。
张景岫:我想去考虑中学生留学一个性价比,肯定要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他的获得是什么,他的产出是什么,我认为起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个当今经济的全球化要求教育的全球化,我们国家的工程教育为例,我国的工程教育已经妥协华盛顿协议,我们国家的工程人才的培养,也要按照世界的标准,去进行培养和生产。那么让孩子具备一个国际化的视野,包括一个语言上的一个优势,在未来的职场当中,肯定会给他提供一个更为强大一个竞争力。中美教育是有它的差异性,这个差异性表现在美国的教育部单纯以高考的成绩来衡量,我们国家有些人可能上不了清华、北大,也有这样的例子。到了美国之后反而能上得了第一名,对于这部分人来讲获取必然更大。最后简单说收入,我认为理性选择方式,比如短期流方式不一定一定是一个投入很大选择。第二,合理制定规划,控制你好的费用,也可以使你留学所花每一分钱都比较值得。第三点人民币的升值,大家口袋越来越丰厚,也给很多家庭在经济上留学不会给他带来一个非常大的负担。
周成刚:首先我自己是一个留学生,我想从更老一个留学生说起,杨振宁,很多家长问他,什么时候出国留学是最好?他说这么一句话,如果说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更多长时间生活在国外这个环境里面,那么你的孩子不是中学出去,不是出去越早越好,如果说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回到中国,而且参与创业,而且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话,那么你最好读完了大学再出去读研究生和博士生。最终出现问题是什么?可能是两头不靠,所以你仔细看一下在中国这个社会里边,在企业界里边,最成功,包括那些已经留过学的人,很少有从小就出去留学的,从中学就出去留学的,无论是百度老板,还是张朝阳,都是出去读的大学博士生, 我们今天生活这么一个社会,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从财富和创造财富角度衡量,中学是花这么多钱出去,未来你在事业上尤其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你要获得巨大成功可能性相对比较小,因为我们知道知识核心竞争力在国外,我们也知道中国基本是现在全世界都看好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是谨慎思考。
张景岫:我觉得周老师刚刚论述当中其实有两个假定,第一个假定,假定这个人一定要回国,而且一定是马上要回国,而我觉得这个假定本身就不一定是成立的。那么其实很多人在中学阶段把孩子送出去,就是希望他能够在国外短期或者长期工作,虽然未必是定居,往往这样的人才我们也知道在美国经过了几年工作经验再回国之后,往往具有很强大一个职场竞争力,拿我周围很多朋友为例,有的多人在美国麦肯锡工作,回国也是百万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