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音乐之都”称号。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表示,之所以授予中国哈尔滨为“Music City”,是因为哈尔滨这座城市具有百年的音乐传承历史,音乐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固化品牌。
采访:
我的音乐第一课是从哈尔滨开始的。
——傅庚辰
它既土,又洋;既有外来的东西,又有自己民族的根基。
——刘锡津
搞音乐最重要的就需要这种质朴,我觉得真正的哈尔滨人都有这种质朴的精神。
——腾矢初
它的音乐气氛非常好,喜欢音乐的人非常多。
——金铁霖
音乐与你同行,无处不在。
——阿成
哈尔滨是个了不起的音乐之城。
——范圣琦
松花江畔,坐落着这样一座浪漫的城市。东方莫斯科、远东小巴黎,是人们对她亲切的称呼。索菲亚教堂的钟声回旋着往日的旋律,中央大街的石砖上镌刻着曼妙的身影,还有防洪纪念塔、斯大林公园、太阳岛、冰灯、啤酒、大列巴、红肠、酸黄瓜,还有手风琴、小提琴、钢琴,无一不蕴藏着欧陆印记、俄罗斯风情。是的,这就是哈尔滨。
哈尔滨,为女真语“天鹅”之意。百年前,这座年轻的城市在这个天鹅的栖息地上建立起来。19世纪末,修筑中东铁路的俄国人沿松花江来到这里。他们不仅运来了大量铁路器材,也把第一架钢琴运抵哈尔滨。从此,这座城市的上空第一次响起了悦耳的钢琴声。
1909年,这里举办了开埠以来的第一次交响音乐会。一个多世纪以来,在这座城市里举办的各种音乐会难以数计。而1961年开始举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则走过了半个世纪仍长兴不衰。
一泻千里的江水,不仅是哈尔滨的一个起点、一篇序曲,也成为了这座“音乐之都”的城市缔造者之一。
![]() |
嘉宾:1958年8月,哈尔滨人率先举办了“哈尔滨之夏”音乐活动月,这为“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奠定了基础。到现在,它跟“上海之春”音乐会、“羊城音乐会”已经成为中国“三大音乐盛会”。
第一届“哈夏”于1961年7月在青年宫剧场举行。历时11天的音乐会一共举办了8台10场演出,演出声乐、器乐等曲目300多首。到今天,“哈夏”已经成功举办了30届。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全国甚至世界闻名的唱歌家、演奏家、指挥家和作曲家。
采访:
我生在哈尔滨,喝松花江水长大的。(声乐教育家:金铁霖)
给我的感觉:使我很惊讶,第一次听到交响乐队协奏。(萨克斯演奏家:范圣琦)
对于所有的 我目前走的这些艺术道路,都是和哈尔滨直接关联的。(作曲家:刘锡津)
哈尔滨给了我音乐知识;给了我音乐力量;也给了我音乐的生命。(作曲家:傅庚辰)
如果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始之初,仅仅是一个城市的狂欢节,但一路走来,到了21世纪的今天,它已经成为全国,连同世界音乐爱好者们的共同节日了。
在中央大街侧面的红专街,即老面包街上,是闻名遐尔的哈尔滨音乐厅所在地,在这座欧式风格建筑的音乐殿堂里,每月都会上演世界经典的歌剧、舞剧,以及定期举办全国名家的独唱、独奏音乐会。而邀请外地客人和朋友去听音乐会,是这座城市当中最优雅的风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