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特别节目
《红歌颂延安》(上)

 

CCTV.com  2011年06月22日 15:59  进入娱乐城堡  来源:  

    走在辽阔空旷的黄土高坡上,阳光从云缝儿里强烈地照射下来,沟沟、坎坎、坪坪、坝坝,顿时会显得异常明亮,一路郁郁葱葱的树木,让这黄河的腹地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走着,走着,会时不时地听到一两嗓子高亢、悠长的“信天游”。最初听到“信——天——游”这三个字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到一种无比的开阔和辽远。记忆深处,在这片沟壑林立的高原上,有扎着白羊肚手巾的老汉汉,有美丽可人的兰花花,还有那冬暖夏凉的土窑洞。

    这陕北的黄土地呦,培育出这里的人们纯朴、善良、豪放和豁达的性格。他们唱着信天游,在那些烽火连天、硝烟四起的岁月里,保持着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斗志和精神。他们的歌声见证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兴盛。 “多少次魂牵延河水,多少次梦回宝塔山……”伴随着歌声,我们回到了延安!

    一轮红日出东方,将清晨的宝塔山照耀得满目苍翠。见到了宝塔,也就见到了延安。这座延河岸边的陕北古城,曾是引领中国人在绝境中重生的圣地。

    嘉宾: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历时一年,经过二万五千里长途跋涉后,这里成为红军的最后落脚点,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陕北歌王:王向荣)

    山风摇动,汹涌着一阵阵奔腾不息的热血洪流;宝塔挺立,述说着一幕幕舍生忘死、艰险跌宕的动人故事。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十三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基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乐章。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也是在这儿孕育和成长的,它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巨大的精神动力之一,是共产党人、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曲底气豪壮、韵味绵长的歌!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1935年到1948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苦心经营的十三年,是改天换地,风云变幻的十三年——从荒山野岭、满目苍凉,到绿水青山、牛羊遍地;从残存的星星之火,到大江南北百万雄兵;从默默无闻的偏乡僻壤,到举国上下热血青年、有识之士向往的红色圣地。延安,宝塔山,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寻求解放和新生的精神象征。

    诗人笔下的风景总是美好而浪漫的。当年,风华正茂的女诗人莫耶和作曲家郑律成,正是历尽艰难险阻来到延安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他们合作写下了这首铿锵有力的《延安颂》,道尽了青年人对圣地延安的向往,对民族革命的热情,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很快,这首万丈豪情的战歌,传遍了大江南北。

    带着对延安浓浓的情意,我们继续前行着。是啊,延安有太多令人记忆、令人想念、令人景仰之处啊。

    美丽的清凉山,在抗日战争年代,由于中央新华报发行处和中央印钞厂都建立于此,遭受了敌机一次次的袭击和轰炸,但它依然巍峨而坚定地屹立着。陈毅元帅有诗云:“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静静的延河水默默流淌,将往日的硝烟和今日的繁华一起纳入怀中。质朴的沿河桥轻舒双臂、飞跨东西,将记忆与现实连成一体。与宝塔山隔岸相望,有一座山势高险的峻岭。它自古就是驻军屯兵的要害之地,也是红色政权走进延安的第一站——凤凰山。山脚下,几排旧窑洞凝固了那段峥嵘的岁月。当年,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就是在这里生活、工作,思索并实践着中国的革命。来到这里,简陋的家居陈设,仿佛又带我们回到了那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年代。

    嘉宾:如今,吴家窑洞里还保存着当年的模样,小桌子、土坑,还有这院子里的碾子、磨。毛泽东就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陕北歌王:王向荣)

    古朴的木门里,一身灰蓝色旧棉衣、荣光焕发的毛主席似乎随时都会走出来。“从前,叶生吹箫引来金凤凰,我毛泽东凭真理也一定引来更多闹革命的金凤凰!”那留在空山中的笑声,如今听来依然令人振奋。透过糊上白纸的花格窗子,书桌油灯、草席土炕诉说着居室主人青灯黄卷,深夜著述的艰苦生活。就在这寒冷的窑洞里,就在这如豆的油灯下,主席正冥思着革命的出路。他昼夜不息地写出了《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等重要著作十六篇。一位美国朋友到延安访问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后,深有感触地说,“延安的窑洞,住着一群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是的,正是这些著作,切中要害,将中国革命带向了胜利;正是这群人,开天辟地,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多少年过去了,历史的风云早已淹没在无声岁月里。但伟人的那些豪言壮语、非凡行迹、革命精神,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无数后来人。

    六月的延安遍地苍翠,青山绿水。娇艳欲滴的山丹丹花开满山野。“咱们的队伍势力壮,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这散发着浓郁的黄土气和野花香的歌声,如朵朵绽放的百合花,直入人眼帘,扑进人心坎儿里去。再回首, 宝塔山下的足迹,杨家岭的红旗,窑洞的灯光,延河的波涛,都乘着这歌声的翅膀,渐渐飘向远方。

 

 

责编:高洁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