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在白居易的笔下,“唐乐唐风”就是一片歌舞繁华的美景。它是音乐搭建的宫阙,是诗歌汇聚的海洋。它有富丽堂皇的帝王生活,也有商贾云集、百业兴旺的市井风光。它还有着无数丰功伟业、英雄豪杰、文人墨客、优伶佳人。这一个个风流人物,一件件文明古迹,汇聚成了一首气象非凡的霓裳古曲,飘荡在曾经的大唐国都长安城、现在的古城西安市的上空。
在西安西大街,历经六百多年沧桑沉浮的都城隍庙,依旧雄健地矗立在这里。当年,地方官吏上任,都要到此跪拜城隍、汇报政务。如今,虽已不见旧时香火鼎盛的气象,但在这条青石铺砌的甬道上,这些气宇非凡的殿宇楼阁,依然展现着仙风道骨的灵气。
嘉宾:“你来了么?”都城隍庙牌楼上,这四个贴金大字可不是现代人的恶作剧,它可是颜真卿亲笔手书的真迹。“你来了么”、“你来了么”,这一声亲切幽默的问候,穿越千年,让每一个来到城隍庙的游人先是心中一暖,然后呢,几乎都会情不自禁地咧嘴微笑,走进城隍庙。
始建于明代的都城隍庙,不仅是西安市仅存的两座道宫之一,还是一个古代音乐的博物馆。这里藏有众多古乐器和乐谱抄本,其中许多曲调几乎成为绝唱。作为首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西安鼓乐”,是这里最为古老、最为壮观的一个乐种。
采访:西安鼓乐,是咱们国家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一种交响乐。它主要是由吹奏乐,就是箫、管、笛,吹奏乐和打击乐在一块联合演奏的一种交响乐。也就成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最古老的一个乐种之一。
![]() |
据史料分析,西安鼓乐有可能源于唐代,起于宋而兴于元、明,盛于清,经过历代乐师的实践与发展, 逐渐成为一套完整的大型民族古典音乐形式。至今,“西安鼓乐”还保存着最传统的鼓乐演奏形式、结构、乐器、曲牌及谱式。
采访:这就是我们都城隍庙,都城隍庙鼓乐社的鼓乐曲谱。这个曲谱呢,现在西安鼓乐演奏的曲谱,全部是咱们的工尺谱。不是咱们的简谱,更不是咱们的五线谱。这个乐谱是咱们现在中国最古老的乐谱。
各鼓乐社使用的乐谱,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谱,全为手抄传本。纵观整个乐曲名称,保留着唐、宋、元、明、清各种曲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音乐发展史。
明清时期,鼓乐社甚为活跃。当时的西安有庙宇上百座,而每座几乎都有围绕其活动的鼓乐社。庙会一个接一个,鼓乐声在西安城内不绝于耳。
目前尚保留有西安鼓乐乐谱约百册,曲目3000余首以上,曲名、曲牌1200多个,套曲40多部,包含有极为丰富的民歌、戏曲、说唱以及宫廷和宗教音乐。“西安鼓乐”是能够代表中国古典音乐的国乐,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西安古代的交响乐”。每当表演时,乐师们就会用种类繁多的各式乐器,将繁华的盛唐美景和淳朴的西安乡情,一同展现在观众面前。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盛唐也是胡汉杂处、万国来朝的时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梦想家翻山渡海,探寻未知文明和普世真理。
嘉宾:大雁塔是由玄奘亲自设计和督造的。如今,洗尽铅华的大雁塔已成为西安的名片。在它的抑扬顿挫的唱经声里,满是玄奘的执着与坚定。
这青砖灰瓦上,写满了远涉天竺的千辛万苦。经阁地宫里,珍藏着启迪众生的宏愿慈悲。它与同样是为藏经礼佛而建的小雁塔遥相呼应,犹如凝固的音律,将一个民族的求真精神千古颂扬。
“雁字成行,角声悲送,无端又做长安梦。”征雁南飞,故人远行,不禁要令人泛起阵阵离愁思绪。在西安,有这样一个传说,如果将写有人名的黄笺贴在小雁塔下的铁钟里,清脆悦耳的钟声就会把思念传给远方的亲人。在唐时的长安,每天的晨钟,会把整座堆满锦绣的帝都从梦中叫醒,新的一天就这么来临了……盛唐时期,修建佛寺蔚然成风。为保存荐福寺里400多部天竺佛经,主持义净法师特意上表朝廷,建造了这座玲珑精致的小雁塔。
![]() |
走进荐福寺,满目苍翠扑面而来。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密林如画。小雁塔就隐在这片苍松翠柏之间。与挺拔雄伟的大雁塔不同,小雁塔更显娇小秀气。青砖砌筑的塔身自下而上越收越紧,收出玲珑曲线。塔底券门的门楣上,纹饰潇洒,飘逸脱俗。无论近看远观,小雁塔都是饱经岁月雕琢的精品,散发着夺目而又耐人寻味的光华。
登上残缺不全的塔顶,可以俯瞰整个西安城——高楼大厦、名胜古迹,还有那若隐若现的古城墙……如果说,西安是一曲格律严整的乐府诗歌,小雁塔就是最精美的序曲。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大唐长安的每个清晨,每缕繁华,每阵笙歌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一片青砖灰瓦、一色朱红的楼阁轩榭,古朴洗练;绕湖星罗棋布,气象万千。这座宏大的皇家园林囊括了长安城最诗意的布局、最美丽的建筑和最动人的歌舞。它有一个雍容华贵的名字——“芙蓉苑”。
嘉宾:芙蓉,芙蓉,向来是富贵繁华的象征,用它来比喻帝王生活,那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大唐芙蓉园,就是仿照唐代芙蓉苑的原貌,在它的遗址上兴建而成的。它不仅囊括了所有唐代建筑类型,还是全面展现盛唐生活的“大观园”。
大唐芙蓉园从皇家、市井、歌舞、诗酒、饮食等多个角度,还原了长安城里的瑰丽生活。这座雄伟高大的阁楼就是整个园林的中心——紫云楼。据史料记载,每逢曲江大会,唐明皇都会登临此楼,赐宴群臣,一边聆听观赏梨园子弟、教坊名伶的丝竹歌舞,一边凭栏远眺整个曲江的繁华盛景。
虹裳旖旎,珠翠成行;把酒吟诗、歌舞宴乐。如此风雅的生活方式从宫廷传遍坊间,成为唐人最爱的娱乐。“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夜色下的芙蓉园,是华灯、音律、光影、楼阁交织而成的梦境。
今天,“缓歌慢舞”的帝王生活、“仙乐风飘”的宫廷美景虽早已成为史书中的记忆,但这些如梦如幻的往事依然不断激发着今人的想象力。能工巧匠们雕梁画栋、凿山堆石,把这些如诗如画的建筑一一还原,供今日的西安市民漫步徜徉。
嘉宾:虽然今天的西安已经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满眼时髦的都市生活,但大唐长安的胜景依然令人心驰神往。悦耳的丝竹管弦、美艳动人的缓歌慢舞,仍然是今天的西安,最最妩媚的画卷。
责编: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