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产能过剩归根到底是市场机制发挥得不好

为何我国的粮食、肉禽蛋等农副产品产量名列世界前茅,服装、鞋帽等产能也是全球最大,物流等服务行业也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但是这些行业从未被提及产能过剩,而单单提及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形成产能过剩,归根到底是市场机制发挥得不好。从钢铁、水泥、船舶、多晶硅、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情况看,背后都有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在操控,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深究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税收的巨大诱惑。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属于流转税,在我国税收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流转税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要企业生产运行就要征税,而不管盈利与否。钢铁、有色、水泥等行业属于资源消耗大、产出也大的行业,流转税额是非常可观的,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时更是如此。

第二,政府主导投资项目的特殊竞争优势。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来投资,往往采取土地价格优惠、政府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这些项目的投资主体主要是行业内的大型企业(集团),金融机构又争相贷款扶持。

第三,生产要素价格扭曲。

当前我国生产要素价格没有真正市场化,定价机制不能真实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成本大小。此外行业标准的低门槛、市场的多样性、违规的低成本等也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危机。

第四,地方政府片面的政绩观。

在以GDP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很难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加上没有投资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对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投资决策没有制约,不利于控制产能过剩。

第五,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

投资形成的最终产品有赖于消费来加以消化,若消费增长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则产能过剩将难以为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增长,实行“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消费与投资相比始终处于弱势与不足地位,且经济活动中还存在着投资对消费的“挤占”效应,即通过压低消费来实现投资高速增长,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第六,部分落后产能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

我国的消费市场非常庞大,且呈现多样性。以农村建设房屋为例,农民建设房屋对钢筋、水泥的质量要求不高,低标号水泥与钢筋因价格低廉大受欢迎,这些落后产能有市场需求,就有存在的空间,这就是为何用行政手段很难完全控制落后产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