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正文

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31日 15:1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即便只是在俄罗斯,表导演学派也不是只有斯氏体系一家,不同体系、学派都在竞争中发展。没有必要将斯氏定于一尊,更没有必要泥于成规,一味株守。

        尽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导演体系在中国演艺界影响既深且广,莫斯科艺术剧院却是中国观众的稀客。2011年8月15至21日,这个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柯共同创建的剧院,在建立113年之后首次访华,以《樱桃园》、《白卫军》、《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三台精良制作,参加“2011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让戏剧界和首都观众一睹斯氏体系的真面目。

        三台演出,演员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真切的内在体验与个性化的外部动作相结合,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人领略受过斯氏体系系统训练的俄罗斯演员深厚的功底与精深的艺术造诣。不知纯属巧合还是有意选择,三台剧目没有一部采用传统镜框式舞台那种透视式的三维布景。在中俄两国戏剧家的座谈会上,《白卫军》剧组的演员瓦列里、亚历山大、安德烈等告诉中国同行,没有必要争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完善或不完善,百余年来,斯氏体系一直都在变化与发展之中。每一位稍有成就的表导演艺术家,都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生发出许多不同的舞台样式与表导演风格。更为重要的是,即便只是在俄罗斯,表导演学派也不是只有斯氏体系一家,不同体系、学派都在竞争中发展。没有必要将斯氏定于一尊,更没有必要泥于成规,一味株守。

        或许,对我们更有启示意义的是,《白卫军》、《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两剧对战争题材直指人心的开拓与泛爱容众的人道主义精神。

        《白卫军》是布尔加科夫接受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委约、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1926年10月5日首演时改名为《图尔宾一家的日子》,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任该剧艺术指导。

        俄国国内战争初期,南方战场形势十分复杂:德国占领军、德国在乌克兰的傀儡政权黑特曼的哥萨克部队、沙皇的白卫军、彼得留拉匪帮、红军……先后占领乌克兰首府基辅。《白卫军》叙述图尔宾兄弟(炮兵上校阿拉克塞、士官生尼古拉)和他们的姐妹叶列娜,以及常聚集在他们家中的白卫军军官们,在这一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巨大历史转折时期所经历的思想演变与生活际遇。

        在苏维埃舞台上,将白卫军军官作为主人公和正面形象加以表现,无疑是十分大胆且十分罕见。尽管在当时,《白卫军》即遭到极左势力的攻击,布尔加科夫在1925年之后,经历十分坎坷与艰难,但《白卫军》一剧始终作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经典剧目,或用该院现任艺术总监奥?9?9普?9?9达巴科夫的话来说,作为“剧院的名片”,保留下来。当年硬扣在《白卫军》头上的“反革命”帽子,如今看来已显得十分荒谬可笑。但我也不同意某些当代评论家,将当年红军与白卫军之间酷烈的斗争,说成“同室操戈”、“兄弟阋墙”,从而勾销了对历史事件复杂含义的寻索与叩问。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改编自俄国当代作家拉斯普金写于1974年的同名中篇小说。作品一反主流意识形态的规限与惯常套路,启用逃兵和他的妻子作为主角,叙述二战的最后一年,对战争感到厌倦、思妻心切的安德烈,私自逃离部队,跑回西伯利亚家乡,瞒着自己的父母和全村人,与妻子纳斯焦娜偷偷相聚。在纳斯焦娜怀有身孕之后,真相难再隐瞒。面对悔恨、痛苦、走投无路的绝境,安德烈不知所终,纳斯焦娜毅然投河自尽。

      二剧都没有正面地描写战争,它所关注的是在吞噬一切、摧残一切的酷烈的战争中,普通人的情感激荡与生存困境。作者怀着难以言说的温爱,在堂哉皇哉的宏大叙事的缝隙、褶皱与断裂处,在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勾销或遮蔽的幽暗地带,窥见小人物或普通人的沉忧隐痛。从图尔宾兄弟在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将他们抛向白卫军一方时的生死抉择与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思索,从安德烈、纳斯焦娜夫妇悔恨、悲苦之中难以割舍的恩爱与情义……都让人更深一层地去认识战争无所不在的破坏力与对人性的摧残,去体味不同个体的存在与生命力的涌动,去领悟被历史尘埃层层覆盖的纷乱的情感与幽微的人性的文化隐义。

(来源:北京日报)

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i贴吧  新浪微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