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正文

莫斯科艺术剧院:一样的《樱桃园》 不一样的风景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4日 14: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莫斯科艺术剧院”,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被首都人民艺术剧院看做是有着血缘关系的至亲,终于有一天带着它的三部经典剧目《樱桃园》、《白卫军》、《活下去,并且要记住》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展开了为期六天的“探亲之旅”。

  2011年8月15日,首都剧场的舞台上,当一个叫“费尔斯”的老仆人从头上摘下礼帽,身体慢慢前倾,用手臂做了一个“请”的动作。随之,悠扬的音乐飘入,伴着俄罗斯特有的旋律,印着"海鸥"这一独特标识的灰色大幕就像推开的大门向两旁缓缓展开--有着百年历史的《樱桃园》终于呈现在为之翘盼已久的北京首都剧场的观众面前。

  大幕拉开,舞台上简洁到不能再简。舞台之上除了演员空无一物,整个舞台都交给了演员!演员的表演由此有了无限的自由空间,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导演、演员、舞美有着怎样的自信才能如此大气!

  剧中下人出身的“罗伯兴”成为暴发户并用巨款将樱桃园拍卖到手后,像泄了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的情感渲泄无疑是全剧的华彩乐章。“乐队”的巧妙运用,不能不让人感叹导演的才华横溢。当乐队成员一一散去,当“樱桃园”的人们把演奏者的椅子一一撤去,当舞台又恢复到刚开场时的空无一物,观众透过舞台人生的“曲终人散”、“人去楼空”,同样可以感受到人生大舞台的生生死死、悲欢离合。

  科特维诺娃——俄罗斯联邦功勋演员,因饰演女主角“柳苞芙”这一角色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她的名字。仅靠一件搭在一侧的长长披肩就把个落破贵族演绎得如此出神入化!

  《樱桃园》对于莫斯科艺术剧院来说,就如同《茶馆》之于北京人艺。《樱桃园》至今仍是世界戏剧史上作为现实主义创作难以逾越的高峰。这部被契诃夫定位的“四幕抒情喜剧”,自诞生以来,全世界各地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虽说同属于“契诃夫”这同一品牌,却因讲述者的不同而衍生出无数版本。每一个创作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理解向观众讲述着他们自己心目中的《樱桃园》的样子。于是,一样的樱桃园,便有了不一样的风景。

  《樱桃园》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如何才能看到《樱桃园》的精髓和全貌?如何找到合适的位置,选择恰当的角度,即全面又入微地解读《樱桃园》?

  站得太高,或许能看到《樱桃园》的全貌,却因脱离了大地而没有了地气,结果只能感受到僵硬的外壳却感受不到生命;若从局部进入则只会看到表面的枝枝蔓蔓,却无法领略《樱桃园》真正的博大精深。

  找到路径,无疑是走进《樱桃园》,看到其精髓和全貌的关键。

  一部经典作品,通常都是编、导、演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是编、导、演的一次心灵对话。创作者只有用真诚打开心灵之门,用心倾听原创者发出的心的呼唤,再用心的探寻,用心的脚步慢慢踏上心灵相约的旅程才可能最终实现心的对话和交接;舞美、灯光、音乐等所有创作者则负责为此次“心的对话和交接”营造合适的空间和情境;而台下的观众,则是为台上的表演者即将开启的心灵对话之旅送行。当创作者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通往心灵交接的路径,并最终完成了心灵交接仪式,观众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当他带着自己的生命体验,亲眼见证了一场完美的心灵交接仪式,怎能不由衷地为之鼓掌叫好!当原装进口的《樱桃园》呈现在眼前,我们惊呼——原来契诃夫一百多年前给我们创建的“园子”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晦涩难懂,它真的可以很好看,这就是我们要看的樱桃园!

  一百多年前,四十二岁的契诃夫已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因病情需要契诃夫不得不在异乡疗养,而作为演员的爱人又不肯放弃在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艺事业。契诃夫忍受着巨大的身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孤独,在被自己称之为“充军的生活中”以每天四行的速度最终完成了生命的绝唱。

  “这就是我的命”。契诃夫在给爱人的书信中这样写到。爱人给他带来了生命的第二春,同时也让他每天承受着难以承受的孤独和痛苦。他清醒地认识到生命里必须承受的所有一切,只能欣然接受,无法逃脱。契诃夫借助笔下的人物发出了心底的呼唤:“我已预感到幸福就要降临了,我已经看到幸福了……”契诃夫在生命的终端所表达的这种对生命的挚爱却无数次被人曲解,为此他痛苦万分。很多导演包括“斯坦尼”在内的“大导”都曾无法理解《樱桃园》的“喜剧”定位。于是,就靠一些表面的喜剧噱头来赢得廉价的笑声而忽视了契诃夫在作品中所传达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喜剧精神”。

  或许,现实生活的重压使得我们都太急于表达自我而渐渐失去了倾听的能力。有如生活在“樱桃园”里的人们一样,当创作者找不到心灵交接的路径,于是便“走火入魔”般进入一种自说自话的怪圈;或许,生命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都有着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关卡和难以超越的局限。找不到路径,和找到路径却无力走到最想到达的地方都是一样的无助和尴尬。无论是行走在最前面的戏剧领袖,还是抱着“先锋牌坊”死不放手的戏剧精英,当站在高处的他们走到了艺术生命难以突破的关卡时,内心的痛苦、挣扎、无奈、孤独、迷茫、沮丧……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生命过去得真快啊!就好像从来没有活过一天儿似的……什么都完了,都完了……”大幕在老仆人“费尔斯”的台词中瞬间闭合。停顿片刻,接着已是掌声一片……

(来源:抚顺广播电视报)

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i贴吧  新浪微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