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正文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引发三大启示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2日 14: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9月30日,第一季由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联合打造的《中国好声音》的大幕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缓缓落下。伴随着高收视、高关注度、高话题度,《中国好声音》在中国的初次亮相给观众带来了惊喜,但节目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在第二季“趁热打铁”进入筹备阶段的同时,《中国好声音》节目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模式更新,原创流行乐坛的触底反弹甚至是对中国社会不同年龄阶层人群的互相沟通增进理解,都有着启示和更为普遍的意义,对于这些启示的研读,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节目本身来得更为重要。

  节目模式  用资本运作的方式看待电视节目

  有人将今年的《中国好声音》和2005年轰动全国的《超级女声》做对比,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本土歌唱选秀节目的杰出代表,《超级女声》进行了节目形式上的巨大创新,也因此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而《中国好声音》除了在节目形式上引进了荷兰原版的《The Voice》,这档节目更注重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开发,和在整个音乐产业链上的布局,从本质上,《中国好声音》也是一笔“中国好生意”。

  在文化产业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从产业、资本的角度去做文化,将文化做大做强,是整个文化领域都在思考的问题。这其中不仅缺少产业化的思路,也缺少既懂文化又懂资本的操盘手。《中国好声音》在这个方面无疑开创了一种可能性。在电视这个领域里,海外的成功经验早已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做出了成绩,以《The Voice》为例,它在英、美市场上不仅吸引了广告主的赞助,同时也通过与Itunes的合作,将在电视荧屏里即时呈现的音乐与线上的销售挂钩,获得更丰富的经济效益。来到中国,《中国好声音》在拥有多个赞助商的同时,也与无线运营商签署了彩铃分成协议,学员在节目中演唱的歌曲,同时就可以通过彩铃下载。另外制作公司灿星制作也与某无线运营商成立了一家经纪公司,为学员的后续发展保驾护航,这被看作是国外版权模式的一次本土化创新。

  用资本运作的方式看待一档电视节目,通过合作经营、资源置换、协议分成甚至股份互持等方式极大地整合各种资源,以此形成合力发挥巨大能量,这应该被看作是《中国好声音》的命脉所在。对此,《中国好声音》的幕后推手,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的首席投资官李怀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文化产业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运作规律,内容策划、制作、播出、广告经营、后开发等环节需要无缝配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团队具有多年的中国本土传媒市场经验,并且持续关注和参与产业政策的研究和产业规则的制定,希望引入创新机制,探索尝试出一个让各方合作伙伴目标高度一致,高效协作的模式,从而发挥各方优势,打造出品牌节目,最大限度释放内容的商业价值。

  行业前景  产业链整合带来的启发

  《中国好声音》的学员能否在节目结束后通过经纪公司的运作获得良好的发展,通过节目对产业链的重新梳理,是否又能救中国的原创音乐于水火,这样的疑问从节目尚未开播的时候,就已经被不断提及,而直至今日,这个疑问还尚无答案。

  早在《中国好声音》于今年6月的北京新闻发布会上,宣传总监陆伟就曾经做出过判断:一档电视节目不可能彻底改变一个行业的面貌,我们关心的是节目能为行业做一些什么事情。而随着第一季节目落下帷幕,节目也的确为行业带来了一些全新的启发,有待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与释放。

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i贴吧  新浪微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