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陈皮”由来知多少

美丽中国乡村行官网 央视网 2015年11月02日 14:39 A-A+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原标题:

  粤中之皮新会为佳
  新会陈皮入中药,为广东地道名药,号称“十大广药之一”。《广东植物志》载:“陈皮味微苦而辛,性温,有行气、健胃、燥湿、化痰、下气、止呕的功效,其药性及疗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写颇为详尽。”以陈皮为主要成份的中药有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二陈汤、二陈丸等。而“广陈皮”仅“茶枝柑”广陈皮为常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药,新会大红柑就属茶枝柑,由于土壤、气候、栽培等特殊成因,新会出产的与其它地方就是不一样,用正宗新会大红柑制作的“新会陈皮”又名“冈州红皮”,其质优、独具地道药材特色,为“广陈皮”的正品。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有详述:“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本草纲目》中还特别记述,橘皮“今天下以广中来者为胜”。“广中”,粤中也。粤中陈皮即为新会陈皮。
  清代汪昂(1644-1911)《本草备要》:“广中陈久者良,故名陈皮(陈则烈气消,无燥散之患。半夏亦然,故同用名二陈汤)。治痰咳,童便浸晒。治痰积,姜汁炒。治下焦,盐水炒。去核、皮,炒用。”
  清未民初著名中医学家张寿颐(1873-1934,字山雷,江苏嘉定人):“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市肆中有多种,……其通用者则新会所产,故通称为新会皮,味和而辛不甚烈。”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
  出产柑橘皮不独新会,历史上全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其中在唐代还作为臣民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土产,即“土贡”。唐代杜佑《通典》记有江陵郡、《新唐书》记有梓州梓潼郡,它们的“土贡”名单中就有橘皮。但后来人们发现,新会所产陈皮的药用和保健效果最好,因而名声后来居上。广东药业将产于其它各地的橘皮如川橘皮、建橘皮、台橘皮、江西橘皮、湘橘皮、潮橘皮均称作“混合陈皮”。陈皮以“广陈皮”为上品,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而“广陈皮”又以“新会陈皮”为上品。
  “二陈汤”是著名方剂,源于宋代官修的《和剂局方》。该方剂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治痰先治气”,半夏辛温性燥,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温燥,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这二药配合,能加强祛痰和胃止呕的作用。配用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补脾,使到脾健而达到湿化痰消的目的。“二陈”是半夏和陈皮都以陈旧者为佳。到清代,大医叶桂(1667—1746,字天士,号香岩,晚号上津老人、南阳先生,江苏人,出身世医家庭)的《临证指南医案》(十卷)所开的“二陈汤”就特别指明用“新会皮”。该书所开列的方剂中写明“新会皮”的有25个。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陈皮 | 广东中药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我要纠错编辑:张福伟 责任编辑: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860010-113307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