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陈皮”由来知多少

美丽中国乡村行官网 央视网 2015年11月02日 14:39 A-A+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原标题:

  “新会陈皮”是新会土特产,是古今著名的地道广东中药,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备受喜爱的调味品,享誉海内外。
   “新会陈皮文化”丰富而深厚,新会人引以为自豪。“新会陈皮”2009年已列入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新会陈皮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新会陈皮文化”是历史留给新会的一项宝贵文化资源。如何发挖和进一步打造新会陈皮文化,历史也同时给现代新会人赋予了任务。
  “新会陈皮文化”主要体现在药食文化、食用习俗文化、生产经营文化等方面。
  由“橘、柑”之皮到“陈皮”
  “新会陈皮”是“陈皮”中的最负盛名的佳品,是用地道正宗的新会柑果皮制成。查阅历史文献可知,我国利用柑橘的外皮作中药,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只不过在旧文献资料中,往往不是以“陈皮”的字眼出现。“陈皮”的名称是到元代以后才变得常见。
现对“陈皮”名称的演进作考证:
  “橘”,粤音骨。古代所称“橘”,包括了现代柑、桔(橘的俗字)、橙、柚、柠檬等品种类群,但先秦、两汉的文字记载只称橘、橘柚,“小曰橘,大曰柚”(西汉经学家孔安国解释)。《周礼》有“橘逾淮而北为枳”之句。著名楚辞、屈原的诗歌《橘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传诵千古。《庄子》、《韩非子》、《怀南子》写“橘柚”;《史记》中有“橘柚芬芳”、“橘柚之园”的词语。《全唐诗》中出现“橘柚”的诗有40首,如柳宗元《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橘柚玲珑透夕阳”。
  “柑”,由于原来“橘”所包含的种类较多,后来“柑”从“橘”中独立列出。因其经霜成熟后,果味甘而称“甘”,加木字偏旁为“柑”。柑发生于橘之后。西晋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已见“柑”字出现,并将“柑”与“橘”分别记述:“柑,乃橘之属,滋味甘美特异者也。”记载南北朝历史的《宋书》、《南史》写作“甘橘”;《旧唐书》、《新唐书》已作“柑橘”,可想象“柑”字的演进过程。《全唐诗》中有十几首出现“柑”字的诗,其中有“柑树”、“柑橙”、“柑园”、“柑子”、“黄柑”等词汇。如杜甫诗《树间》:“岑寂双柑树,婆娑一院香。”杜牧诗句:“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韩  诗句:“黄苞柑正熟,红缕鲙仍鲜。”《全宋词》中“柑”字的更多,约有40首,如辛弃疾“黄柑荐酒”和张孝祥“家种黄柑丹荔”。宋文如苏轼《峻灵王庙碑》:“石峰之侧多荔支、黄柑,得就食。”黄柑,柑的一种。
  柑橘是此类产品统称。按《中国百科全书》介绍,新会大红柑又名茶枝柑,属橘类。可见新会柑不同于  柑、蜜柑、红柑,也不同于甜橙与  柑天然杂交出的蕉柑。
  “橘皮”,古人很早就懂得将柑橘的外皮作为药用,药名“橘皮”,为理气化痰药。中国现存最早、成书于东汉的医药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卷一记:“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一名橘皮。”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记述有不少应用橘皮的药方。唐代陆羽《茶经》亦提到有加入橘皮煮茶。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有很多用到橘皮的方剂。宋代佛教巨著《五灯会元》、李  《太平广记》就提到了“橘皮汤”。
  古人发现,“橘皮”作为中药,干燥后陈放日久的“陈皮”药效更好,“橘皮以陈久者为良”(南北朝医药学家陶弘景语),因此,药方就有清楚写明的“陈橘皮”、“陈皮”。晋葛洪撰《肘后备急方》多个方子中有“橘皮”、“陈橘皮”的药名。但“陈皮”一词在唐以前少见。宋代严用和撰《济生方》一书中,可见“陈皮”、“青皮”(未熟而落、而摘的柑加工的果皮)的药方。但宋王  撰《博济方》,苏轼、沈括撰《苏沈良方》仍有写作“陈橘皮”、“青橘皮”。
  到元代的药书,已多作“陈皮”了,如王好古《汤液本草》、沙图穆苏《瑞竹堂经验方》、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等均可找到。伪托唐代孙思邈撰的《银海精微》中有8个药方,全部写作“陈皮”,而不作“橘皮”,人们推测此书成于元代乃至明代中期。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所撰《饮膳正要》中,就有使用陈皮的28条记载。
  在清代的各类名著中,“陈皮”已很常见,如历史研究类的屈大均《广东新语》、生活笔记类的袁枚《随园食单》、文学艺术类的曹雪芹《红楼梦》等,医学书籍就更不用说了。
  由于“橘皮”原包括柑橘类成熟果皮,既包括柑皮,又包括桔皮,“橘”又俗作“桔”,国语两字同音,容易造成混淆,因此“陈皮”一般专门表示柑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说:“《本草注》‘橘皮味苦,柚皮味甘。’此误也。柚皮极苦,不可向口,皮甘者乃柑耳。”可见使用“橘皮”,具体柑橘皮须作区别。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分别有《橘》条、《柑》条详尽介绍,并指出:“橘皮苦辛温,柑皮辛甘寒,外形虽似,而气味不同”;“柑、橘皮今多人混用,不可不辨。”尽管今天某些辞书仍将“橘皮”解作柑橘皮,但在实际应用中,“陈皮”一般单指柑皮而言。如果今天说橘皮,大众反会以为是桔子的果皮。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常识笔试问答里就有这样一道题:“陈皮实际上是什么果实做成的?”而在柑乡新会民间,更直接称“柑皮”。文字陈皮,口语柑皮、柑果皮,也省称“果皮”。道光《新会县志》卷二“物产”说:“凡果之皮以柑皮为尤佳,故又名果皮。”在新会,只有柑果才会取皮,说“果皮”绝不会误解为桔皮、蕉皮。 
  陈皮别名很多,有柑皮、柑果皮、柑子皮、广柑皮、广皮、陈广皮、陈柑皮、新会皮、大红皮、冈州红皮、黄橘皮、陈橘皮等等。
  据考证,新会种柑取皮相传有700多年历史。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新会外海(今属江海区外海镇)陈惠甫拨田嘱书中有“甘子田租十石”。(有文说外海陈族始祖陈莘隐的遗书,非也)这说明当时新会存在专门生产柑子的柑园。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陈皮 | 广东中药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我要纠错编辑:张福伟 责任编辑: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860010-113307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