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庆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委员会委员
哈尼梯田不仅仅是一种旷世奇观,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它更是古代先人留给我们天人合一的智慧典范。
内蒙古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不光是世界旱作农业的源头,也是对现代旱作农业带来可借鉴的样本。
浙江诸暨千年古香榧林,让今天的人们继续享受到农业保护传承的恩泽。
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生产模式—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世界最早的栽培稻源头—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马古道起点—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传统稻鱼鸭共生农业生产模式—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
传统漏斗架葡萄栽培体系—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
世界旱作农业源头—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陡坡山地高效农林生产体系—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大面积山区稻作农业生产体系—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从2005年开始,闵庆文带领团队,在一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领域穿越跋涉。我国古老的农业文化,在他们的努力下成为了被世界认可保护的珍贵遗产。他们重新赋予了这些遗产崭新的活力,使它们在生存智慧、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等诸多方面,为现代农业提供着依据,开示着方向。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正是闵庆文的引领,中国成为第一个开展农业文化遗产评选与保护的国家,成为所有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家的榜样。
2013年7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专门为闵庆文颁授“特别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