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时间: 每周一至周四 18:30
重播时间: 每周二至周五 23:42
        每周六 14:13
官方微信: cctvkjy
独播频道: CCTV-7
>> 官方微博  >> 栏目大全
栏目首页 往期回顾 CCTV-7

视频点播 更多
CCTV大型电视纪录片《农业遗产的启示》宣传片

农业部公布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传统漏斗架葡萄栽培体系—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

 世界旱作农业源头—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南果梨母株所在地—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

 传统林参共种模式—辽宁宽甸柱参传统栽培体系

 沼泽洼地土地利用模式—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生产模式—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陡坡山地高效农林生产体系—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湿地山地循环农业生产体系—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竹林、村庄、田地、水系综合利用模式—福建尤溪联合梯田

 世界最早的栽培稻源头—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融合体系—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大面积山区稻作农业生产体系—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马古道起点—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传统核桃与农作物套作农耕模式—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传统稻鱼鸭共生农业生产模式—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

 干旱地区山地高效农林生产体系—陕西佳县古枣园

 古梨树存量最多的梨树栽培体系—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

 农、林、牧循环复合生产体系—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大型地下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农业系统

 

分集介绍

6月3日18:30播出 普洱茶缘(上)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源起之地,这里出土了茶树的始祖化石,分布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并拥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2700岁的茶树王。这里的万亩古茶园千年不衰,传统的农业智慧正在为古老的茶叶民族带来丰厚的回报。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和一个地方密切相关——普洱。

6月4日18:30播出 普洱茶缘(下)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源起之地,这里出土了茶树的始祖化石,分布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并拥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2700岁的茶树王。这里的万亩古茶园千年不衰,传统的农业智慧正在为古老的茶叶民族带来丰厚的回报。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和一个地方密切相关——普洱。

6月5日18:30播出 香榧传奇(上)

在浙江省会稽山脉,每到9月份,人们会倾巢出动,去收获一种极少为外人所知的东西。这种东西,在会稽山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却在今天给当地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这大山的深处,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福泽众生的自然馈赠?

6月6日18:30播出 香榧传奇(下)

在浙江省会稽山脉,每到9月份,人们会倾巢出动,去收获一种极少为外人所知的东西。这种东西,在会稽山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却在今天给当地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这大山的深处,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福泽众生的自然馈赠?

6月13日18:30播出 千年枣园(上)

红枣的发源地在哪里?为什么说听着涛声长大的枣是最好的?为什么放在悬崖上晾晒过才被称作极品?好端端的枣园里,为什么会出现鱼鳞坑?探寻千年枣园的前世今生,解开历史背后的奇迹。

6月13日18:30播出 千年枣园(下)

红枣的发源地在哪里?为什么说听着涛声长大的枣是最好的?为什么放在悬崖上晾晒过才被称作极品?好端端的枣园里,为什么会出现鱼鳞坑?探寻千年枣园的前世今生,解开历史背后的奇迹。

6月17日18:30播出 葡萄神话(上)

这里的葡萄为什么会长成漏斗一样?1000多年前,到底是谁把葡萄种成了这个模样?埋藏在地下的根脉千年不死,是什么能让它们生生不息?塞北的古城,塞北的先人创造了怎样的葡萄神话?

6月18日18:30播出 葡萄神话(下)

这里的葡萄为什么会长成漏斗一样?1000多年前,到底是谁把葡萄种成了这个模样?埋藏在地下的根脉千年不死,是什么能让它们生生不息?塞北的古城,塞北的先人创造了怎样的葡萄神话?

6月19日18:30播出 旱作之源(上)

一个偏僻的山村,一个惊人的发现,尘封8000年的历史;一段破败的石墙,一块块堆砌的石块,见证文明的冲突、融合。只要下雨就能播种,他们种的是什么?千百年不变的技艺,千百年不变的工具,怎样保证年年的收获?

6月20日18:30播出 旱作之源(下)

一个偏僻的山村,一个惊人的发现,尘封8000年的历史;一段破败的石墙,一块块堆砌的石块,见证文明的冲突、融合。只要下雨就能播种,他们种的是什么?千百年不变的技艺,千百年不变的工具,怎样保证年年的收获?

视频点播

侗乡稻鱼鸭共作的科技秘密(上)

他们选育的糯稻品种,不仅可在高温高湿和强日照的空阔平原生长,还能在丛林中生长,具备耐阴、耐低温的特殊生物秉性,因而稻田能够与茂密的森林完全兼容。他们还拥有在水温低于23度的稻田中可以正常结实的耐低温糯稻品种,还有结实后水稻秸秆和稻叶不会枯萎的糯稻品种,这是国内罕见的农牧兼容稻种,能够在冬季草枯时,还能为牲畜提供青绿饲料。

侗乡稻鱼鸭共作的科技秘密(下)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的核心智慧是:均衡和多样化利用各种生物资源,保持各种生态系统的多样并存。侗族的传统稻田,事实上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并存的乐园,而人在其间的角色,仅至于均衡地获取,适度地利用,以便确保这些物种都能够在稻田中繁衍生息并长期延续。

哈尼梯田的科技秘密(上)

一千三百年前,中国哈尼族人开始在大山上开凿梯田;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哈尼梯田依然发挥着它重要的作用,并且继续滋养着哈尼族儿女。作为农耕文化的“活化石”、民族智慧的结晶、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山地农业技术知识体系的集成、农业生物的“基因库”和独具特色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哈尼梯田是一类典型的、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文化遗产。

哈尼梯田的科技秘密(下)

一千三百年前,中国哈尼族人开始在大山上开凿梯田;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哈尼梯田依然发挥着它重要的作用,并且继续滋养着哈尼族儿女。作为农耕文化的“活化石”、民族智慧的结晶、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山地农业技术知识体系的集成、农业生物的“基因库”和独具特色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哈尼梯田是一类典型的、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文化遗产。

青田稻鱼共生的科技秘密(上)

一个原本古老幽静的小镇,突然热闹起来了,世界粮农组织的官员、中外专家学者,像空降部队一样涌到村里。一千多年的稻鱼共生系统打动了现代文明,龙现村成了世界农业遗产,在全球第一个挂牌保护区。

青田稻鱼共生的科技秘密(下)

一个原本古老幽静的小镇,突然热闹起来了,世界粮农组织的官员、中外专家学者,像空降部队一样涌到村里。一千多年的稻鱼共生系统打动了现代文明,龙现村成了世界农业遗产,在全球第一个挂牌保护区。

万年稻作的科技秘密(上)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外的考古学家联合对江西省万年县的仙人洞和吊桶环两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层里发现了明确的人工栽培稻植硅石。这些古老的稻种身上,兼具着野生稻和现代稻米的特征,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由野生稻向人工栽培稻演化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化石12000年的历史时间定位,更是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

万年稻作的科技秘密(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外的考古学家联合对江西省万年县的仙人洞和吊桶环两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层里发现了明确的人工栽培稻植硅石。这些古老的稻种身上,兼具着野生稻和现代稻米的特征,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由野生稻向人工栽培稻演化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化石12000年的历史时间定位,更是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

精彩图片
涓ぎ鐢佃鍙扮綉绔�  |  鑱旂郴CCTV  |  浜烘墠鎷涜仒  |  CCTV骞垮憡
涓浗鐖变箰涔愬洟  |  涓浗鍥介檯鐢佃鎬诲叕鍙�  |  涓浗鐢佃缃�  |  CCTV鍙戝睍鐮旂┒涓績瑙嗗惉鏂板獟浣撶綉  |  涓箍鍗忎細淇℃伅璧勬枡濮斿憳浼�  |  涓箍鍗忎細鐢佃鏂囪壓宸ヤ綔濮斿憳浼�  |  涓浗鏂伴椈璁板綍鐢靛奖鍒剁墖鍘�

涓浗涓ぎ鐢佃鍙�  鐗堟潈鎵€鏈�
浜琁CP璇�060535鍙�  缃戠粶鏂囧寲缁忚惀璁稿彲璇佹枃缃戞枃[2010]024鍙�
缃戜笂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佸彿 0102004  涓浗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