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节目以养护水生生物为贯穿全篇的总主题。展现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水生生物境况堪忧的现状,并介绍政府和科研机构开展的水生生物养护行动,唤起全体国民对水域生态和水生生物的保护意识,从意识上的觉醒再到行动上的自觉,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发展轨迹。
历时一年半,摄制组奔赴全国各地为观众带来最权威的资料、最深入的解读。揭秘中国水生环境及鱼类生存状况,诠释人类与水生生物之间的互存关系。 独特视角,展现中国水生情况! 专家解读,水生生物面临危机! 实景拍摄,突显真实状况! 版权声明: 经栏目组授权,CNTV农家乐对《水生世界》进行网络首播。
通过典型事例展现水生生物野生种质资源锐减的现状,并展现人与自然的关联性,以及鱼类减少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需求的增加,捕捞工具的进步,利益的驱使等原因使渔民大量捕捞渔业资源,往往是一网打尽。过度捕捞的后果很快显现出来。我国政府开始在广阔的江域海域实施休渔禁渔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三峡、葛洲坝和珠江的水利工程为例,客观展现水利工程对水生生物造成的影响。并探寻合理的解决思路与解决方法。
长江是鱼类种质资源的宝库,有众多特有珍稀鱼类,如何保护和恢复鱼类自然种群数量呢?人工繁育是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途径。以中华鲟的人工繁育、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等典型事例,展现对水生生物资源的救援与养护。
青海湖的裸鲤在自然灾害时期是青海人的主要食物,可以说,裸鲤对青海人有过救命之恩。而近十年来,裸鲤的数量却由于过度捕捞锐减,直到濒危的程度。青海政府以禁渔十年的实际行动,让裸鲤得到休养生息,并且通过科学的增殖放流不断补充自然种群数量。
以浒苔、蓝藻等藻类爆发、水域富营养化等典型事例,展现了水域污染的情况,并以梁子湖的种草养水和黄海桑沟湾贝藻移碳等为典型事例展现水域生态治理之路。
围海造地、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水生生物栖息地的丧失的情况,而人工鱼礁、人工鱼巢、海洋牧场等却是保护了资源
以青海湖的过鱼通道和千岛湖的大水面放养鲢鱼鳙鱼为例,展现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弥补水利工程对水生生物造成的影响,并发挥出更为积极的渔业效益。
展现白鳍豚、江豚、中华白海豚的这几种国宝级的水生哺乳动物面临濒危的生存现状、以及人们进行的救援活动。
全面展现全国各个水域的增殖放流活动,增殖放流的科学。并体现增殖放流对恢复水生种质资源和唤起民众爱心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