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第三届全国三农创业致富榜样推介活动由《致富经》栏目举办,旨在寻找创业领域正能量,打造全国三农创业英雄榜,彰显榜样力量。
>>进入活动专题  >>进入栏目官网
编者按

  “CCTV第三届全国三农创业致富榜样”推介活动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主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型电视公益活动。根据本届活动“创新、责任、示范、带动”的推介标准,由来自企业家、创业领域研究专家、行业媒体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评审专家团,共同评选出2012年全国最具代表性的十大三农创业致富榜样。

  《致富经》栏目为您一一讲述这十大榜样的创业历程,让我们共同感受他们创业中的焦虑、收获时的喜悦,感受他们的激情,感受他们的坚强,分享他们的智慧,分享他们的经验……


 
 

陈善平

  1995年,陈善平买下日本一家加工厂的设备,全部搬到一个孤岛上,将小鱼的价格提高了20倍;四年后,他宣布放弃那个赚钱的孤岛。2006年,小学没毕业的陈善平,以身体大面积烫伤,差点失去一节手指的惨重代价,制造出了亚洲第一艘海上水产干制品加工船,船上的三条生产线能在半小时将捕捞上来的小鱼小虾加工成即食产品,突破了科技的“一公里”问题,这是全球水产干制品海上加工的一大创举,震惊中外。然而,他却经常这样警醒自己,“我这代人没有本事去创造,只有去模仿,这个就是我们没有知识的人唯一的出路”。出东海,跨黄海,到渤海,一路收购一路加工,与沿海七省、几千渔船、上万渔民建立起了稳定的供销关系,陈善平让跟着他的渔民大幅增收。【详情】

图说榜样


图说榜样

 
 

杨根宏

  1997年,24岁的杨根宏怀揣着美好憧憬从江苏泰州南下深圳打工。七年后,他已经拥有一家集团公司、四家分公司,资产上亿元,并且以平均每年两家分公司的速度扩张。2008年,他看中了家乡一个水产养殖项目——长江刀鱼,先后投入四千多万资金,建起了一个630亩集休闲、渔业、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园。他要打造一个以水产养殖为中心,多种效益并收的休闲农业新模式。十二年,杨根宏从混凝土到物流、房地产,再到现代生态农业,他实现了一次次商业蜕变,发展起拥有18家分公司的跨区域跨行业的民营企业,被人们称为“创业达人”。【详情】


 
 

刘 岩

  刘岩曾经守候着母亲去世后留给她的一个一平方米左右的水果摊,她要拉扯弟弟和妹妹。然而身在水果摊,心却跑了很远。“我看到的都是机会,我说我走的每一步,脚下踩的都是黄金。”2000年,大连入驻第一家外资超市,她捕捉到了这个足以改变命运的商机,第一个为对方配送水果蔬菜,一年后成了大连最大的超市水果供应商。之后,超市开到哪,刘岩就跟到哪。但当她去长春给一家超市供货时,却遭到几家本地同行的联合打压。刘岩决定改变进货渠道来避免恶性竞争,到福建的柚子产区,向果农提出种柚子的花费她来垫付,所有柚子她都保价收购。从此,这里成了她的基地,她也成了果农的知心大姐。到2012年,刘岩在全国28个城市建立配送中心,为六百多家大型超市稳定供货,年销售额达到6.9亿元。【详情】

图说榜样


图说榜样

 
 

刘慧彬

  2006年5月,刘慧彬结束了在甘肃电视台十年记者、编导、制片人的生涯,只身进入藏区,只因为一次采访时发现那里特产丰富,可牧民的生活并不富裕。他决定带着牧民一起养殖蕨麻猪创业,可牧民怕生,语言也不通。他穿梭在青藏高原牧场腹地,以高价回收鼓励牧民养殖蕨麻猪。四个月后,花光了全部积蓄的刘慧彬,卖了房子离了婚。刘慧彬像亲戚一样与牧民交往,高原上的朋友越来越多,两年赚回三百多万。他租下九十万亩牧场免费供牧民使用,将母猪免费送给牧民繁育,蕨麻猪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2012年,刘慧彬的企业连续两年利润增长率达到200%。现在,他带动近三万牧民养殖蕨麻猪和牦牛。2012年,企业年销售额达到九千多万。【详情】


 
 

邓 静

  1995年,江西奉新县的邓静借钱做起了农机配件生意。身怀六甲,三下福建,在一家农用车厂门口蹲守半个月,只为了帮人买到一辆农用车。靠着细微的服务,两年就赚到了一百多万元。2002年,她决定用赚来的150万元二次创业,加工毛竹。两年时间,新增了两个竹地板坯板厂,承包了两万多亩竹林。到2007年,她已经赚到了一千多万元。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扩张,换来的却是接二连三的打击:2007年9月爆发特大洪水,一个分厂被冲垮;2008年1月发生特大雨雪冰冻灾害,邓静的另两个分厂被压塌,三万亩竹林全部被毁。2008年,邓静在一次展览会上受到启发,花重金成立研发部,将竹地板卖出了木地板的价钱,效益提高四倍。她的企业成为行业后起之秀,企业年利润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0%。【详情】

图说榜样


图说榜样

 
 

郭仕权

  霞浦县的紫菜种植户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很难从紫菜身上赚到钱。乡亲们望着紫菜烂掉却束手无策的叹息声,在郭仕权的成长记忆中留下深深的烙印。1998年,郭士权尝试制作紫菜烤干炉。两年后,他将紫菜烤干技术在全县免费推广,霞浦县的紫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3年,紫菜供过于求,郭仕权欠下四十多万元债务。2005年,他说服父亲抵押了家中唯一的老宅,决定创出一条品牌经营之路;他开发出76个品种的紫菜产品;他把自己老婆的照片印在产品上。销售额从2006年的七十多万飞跃到2009年的一亿多元。在他的带动下,霞浦县有近一半的人口在种植紫菜,其中有四分之一的紫菜通过他销售出去。【详情】


 
 

欧阳晓玲

  欧阳晓玲1994年到月亮坡上种梨创业,2000年承包第二座荒山发展乡村旅游。四年之后,她一口气包下13座荒山。但就在她急速扩展事业版图的同时,却得到了一个噩耗:12岁的儿子患上了精神障碍。接下来的三年,她四处奔波为子求医,渴望儿子能再喊她一声妈妈。然而,儿子病情不见好转,因为事业上的分歧,丈夫也和她离了婚,一直支持她创业的父亲又不幸去世。活着就有希望。2010年,欧阳晓玲决心走出人生最低谷,她探索出“把农民变股东,把农民变业主”的模式,将企业与农民的利益紧紧相连。2012年,她的15个基地总营业收入达到三亿元。【详情】

图说榜样


图说榜样

 
 

陈亚忠

  陈亚忠18岁那年,在村里人均年收入只有两百多元的情况下,她借债四万做茶叶加工。十年间,腾冲县数以万计的百年茶树在她的挂牌保护下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8年,市场行情一落千丈,为了兑现收购农户茶叶的承诺,她损失惨重。这次,陈亚忠把翻身的希望放在高黎贡山深处,藏在深山的千年茶树成了她撬动亿万财富的一张王牌。从2008年到现在,她一共保护了三万多棵古茶树,这也成了她的品牌。2009年,陈亚忠又做出了一个大胆之举——建立腾冲县第一个大型茶文化交流中心,以千年茶树为卖点,带动三百多个品种的茶叶销售,销售额达到1.2个亿,企业年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50%,直接受益的茶农达16万人。【详情】


 
 

李志民

  “再不做,这一生可能都没有机会了,那就再搏一下吧。不冒险才是最大的冒险。”这是李志民2000年时说的话。那年他44岁,放弃公务员工作,从山西运城远赴新疆阿克苏创业。靠贩卖树苗,四年时间,他赚得千万财富。2003年,新疆阿克苏地区政府要发展红枣,没有原料,没有市场,更没人愿意投资。他却押上全部身家三千万,在没有红枣的地方,用89天时间建起了红枣加工厂。面对原料困局,他找到一种“矮化、密植、丰产”的枣树种植模式,2007年,他第一个将这种种植模式引入新疆,亩产量达到了两千六百多公斤,突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如今,李志民带动新疆五十多万的农户种枣,他还将五万亩寸草不生的戈壁滩改良成了肥沃良田。种苗供应,有机肥生产,红枣种植及深加工,市场销售……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使他的企业加速发展。2012年,他的年销售额达到了六个亿!【详情】

图说榜样


图说榜样

 
 

刘新才

  刘新才是罐头行业中的一位重量级人物,他的企业稳居全国同类企业前五强,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1989年,刘新才从一个35平方米的小作坊开始做罐头生意。别人用糖精来增加罐头的甜度,他坚持用白糖。因为成本高,第一年就赔了两万元,但第二年却因此一举打开了东北市场。2004年,刘新才新上了一条生产线,普通梨从进厂到成为罐头成品只需40分钟,而且不用染色都能保持雪白的品质,受到了德国等欧美客户的青睐。2009年,得知一位俄罗斯商人在青岛寻找蘑菇罐头,他马上研发出十几种蘑菇产品,火速打进俄罗斯市场。接着,他又针对不同的国家开发出一百三十多种蔬菜罐头,获得各项专利十七项,成为当地最具竞争力的罐头企业。2012年,刘新才的企业出口额达七千万美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