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 |
2、《对话》现场,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回应瘦肉精事件
主持人陈伟鸿:猪肉从田间到地头,再到餐桌的过程。比如说圈栏养猪,经过了屠宰,经过了加工,然后进入到了市场和超市,进入到了餐厅,然后是遇到了消费者。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怎么样让大家的相互之间的监管功能,能够做到无缝链接,保证这是一条生产链,但同样更是一条安全链?
刘佩智:我去过现场了解过瘦肉精是怎么进去的,主要的环节还是在养殖环节,农村里养猪的时候,把幼猪到80斤左右的猪叫架子猪,那么真正添加瘦肉精,就是国家明令禁止,添加是非法的,不能添加。但真正添加的环节,就在这个猪到80斤到100斤左右的时候开始添加,用的时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那么这个猪长成150斤到200斤就出栏了。那么后续的工作,应当说已经添加进去了以后再采取措施,那你不妨在检验检疫系统能够把它检出来这也好,检不出来那么就流露到餐桌上。那么应当加强在猪的饲养过程中的这个监管非常重要,现在这样的工作安排在两个部门在管,一个养殖环节在农业部,但同时生猪有一个屠宰条例又在商务部。这样的一个分工,咱们往前来看,它有现实的合理性。
主持人陈伟鸿:可能细心的观众还会看到我们列出了第二类的流通的方式,从圈栏养猪到屠宰,到进入市场到消费者,这可能会更加直接,也就是养猪户可能它更直接的把自己养的猪投向了市场,中间少掉了很多的一些环节。那刘主任对于第二种的这种流通方式而言,我们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一些变化吗?
刘佩智:我们国家现在绝大多数的猪还是在散养,如果改变了我们现在的这样一个落后的生产方式,能够集中起来,有几家大的饲养的集团公司,然后把它养起来。养起来以后,它的饲料进口是统一的,管理也是规范的,检验也是很严格的,它出来了以后直接上市场销售,我觉得您讲的这个环节就能够达到目的。
主持人陈伟鸿:但对于现在的现状而言怎么办?
马爱国:对于散户这一块是需要建立起这种准出的,出栏的出检的这样一种制度,来保障饲养环节在过程的控制上能够环环相扣。实际上最近这段时间,这一个月以来,各级农业部门抓得力度最大的就是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的专项整治。因为瘦肉精这个问题是个老的问题,整治了,连续整治了十年,应该说有成效,最近三年的检测合格率都在99%以上。但是问题是始终是禁而不绝,这也充分的反映了这个工作的这种艰巨性。为了从根本上来解决瘦肉精的问题,农业部会同治安办、卫生部,包括工商、质检、制药、公安,九个部门启动一年的整治,应该说这个整治就是要下大的决心来加强源头的治理。
3、《对话》现场,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回应染色馒头事件
主持人陈伟鸿:百姓对于问题食品的监管是非常非常关注的,就拿不久之前我们看到的染色馒头事件之后呢,大家也非常关心各个部门的回应。在问题馒头出现之后,央视记者的一个独家采访,实际上它也把相关的一些监管部门的各位负责人都请到了一起,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的看法,我不知道当这样的一段视频,出现在我们今天的现场的时候,大家会有什么样的第一直觉?
罗云波:我是这样感觉的,除了食品安全事件生产,根据《食品安全法》,生产厂家是第一责任人。但是监管者也有责任,我觉得应该很好的总结经验教训。
何计国:我认为那几个领导说的是没问题的,为什么呢?因为其实这种非法添加物,根本不是监管的作用能监出来的。第一我们都知道,搞食品检验的人知道,如果说这个物质你不知道目标你是没法检的,你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可口可乐是一个神秘的配方,但是到现在没人知道。同样如果没人告诉你那里是什么,你是没法检的,我没有必要就是说,假设全国几千家馒头生产厂,我一个个去检,最后检得都不是,可能有一家是,那样的话可能把时间占用到了,这些真正的影响食品问题的没有时间检查。
罗云波:现在监管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单一部门,一种是多部门。目前从美国来讲,有十多个部门涉及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也是一个所谓的“多龙治水”的一个过程。但是跟我们不一样的是什么呢,它的很大程度上,它是按照分类,按照品种分类在监管。这样监管的好处就某一个品种来说,它实现了从头到尾的全程的监管,但是同时它也有缺点,一个是食品的分类本身非常复杂,要把它分得非常的合理,这也是一个挑战,也会出现一些盲点或者出现一些空白。那么比较我们国家现行的多部门按照环节分段管理来讲,分类管理它最大的好处是它减少了,它相对来说,它的环节要少。但是这个多部门分段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现在我是看到了,我们已经有了国家的食品安全委员会,有了食品安全办,我觉得还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