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从基层看改革,从变化看成就——探路温州金融改革。之前我们一起探讨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期待借着金融改革的机遇转型成为村镇银行,从而让他们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从07年开始诞生的村镇银行当下的生存的状况到底怎么样?面临哪些发展的瓶颈?对于未来会有怎样的期待?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史小诺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张鸿共同评论。
国务院十二条发布,温州金融改革发令枪声响起。财经频道评论员深入一线调研,小额贷款公司如何转制?村镇银行发展面临哪些瓶颈问题?金融机构创新呈现什么样的新局面?
在温州人陈建清的大棚里,我们见到了民间传说中的“仙草”:这些长在小盆里,低矮的绿色植物,再过七八个月时间,就能够收获了。它的茎叶部分经过烘焙加工变成这样的形状,就是一种比较名贵的中药保健材料:铁皮石斛。
陈建清(乐清市四都嘉胜石斛专业合作社):市场上目前供不应求,目前我们整个市场尤其是今年,已经供不应求了,市场需求今年订货的基本上没有,客人客源很多,但是货源没有。
陈建清说,铁皮石斛的保健功能近来很受青睐。目前好的材料,每斤可以卖到几千甚至上万块钱。作为一个敏感的温州商人,他早在两年前就看准了这个商机。为此他放弃了在上海的生意,跑回老家温州在农村里租下了180亩地,铺上了水管建起了大棚,搞起了这个农业合作社。但就在去年下半年,当生产基地建设初步完成的时候,他却陷入了资金紧张的困境。
陈建清:我们钢构全都搭好了,没苗种了,我们合作社也投资不下去了。
问题出在铁皮石斛的生长周期上,这个苗种下去之后,至少两年后才能有收获,而到2011年年底的时候,前一批种下去的铁皮石斛还没有收获,但后一批的苗还需要继续投入。而陈建清从2010年起为了建设基地,先后已经投入了一千多万元,资金有些捉襟见肘了。但这时的他除了上百个还没有长出药材的大棚,几乎拿不出任何东西向别人筹钱。就在这个时候,当地一家村镇银行的业务员找到了他。
陈建清:这两年的经济也不是很好,在社会上很难借,(银行)到我们基地去看,看好了,他说你拿手续过来。没想到速度那么快。
简单、方便,村镇银行提供的贷款服务,让陈建清感到意外,但在乐清这家村镇银行里,新入职的员工接受培训的第一项内容,就是要让自己的客户感到简单、方便。
银行培训人员:要求客户的我们尽量简单,麻烦的事情就留给我们自己。
吴大鸣(乐清联合村镇银行行长):让客户提供一份身份证复印件,签一个字,填一张申请表,签一个字,这就是客户需要做的所有的工作,剩下的我们客户经理来做,我们现在老客户要求是一天之内,一个工作日之内,新客户要求三个工作日之内给予答复。
张鸿:村镇银行能解决小微企业对资金短小、急切、周转频次多的需求(《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群有很多重复的地方,一些小微企业,尤其是一些三农的企业,资金紧张,急需要钱的企业,这些小企业资金短缺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急,然后周转特别快,有时候几家企业临时都需要钱,需要在大银行里拆借或者叫过桥资金,但这些大银行因为手续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他不是特别熟悉当地的情况,只有村镇银行能知道,而且这些银行是不能跨区的,就是在本地。那么如果我是一个村镇银行的业务员,我会去找你们,我会主动的吸收这样的贷款项目,而且你们如果缺贷款就直接找我,我们都是知根知底的。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很近的地方,我特别了解,所以我们就又快、又灵、又小,在三天之内或者一天之内,我就可以把钱直接给你,因为你的信用很好,这样就解决了一些特别小的企业对资金的短小、急切、周转频次多的需求。
马光远:村镇银行能很大程度的解决农民融资难、贷款难的现实难题(《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知道,一般的信贷都要担保,但是农产品要进行担保的话非常难,农村的房子又不值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非要求他担保,抵押的话,农民一下子是拿不出抵押品、担保品的。我觉得我们的村镇银行特别像印度得尤努斯讲得穷人的银行,就它面对的对象就是农民、养殖业、种植业等等,你到其他银行去贷的话,人家可能业务所限,不贷给你,村镇银行就填补了这么一个空白,同时他看到你从事的这个行业是能够赚钱的,是能够没有风险的,我可以不用担保的把钱贷给你。
短频快,同时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包括小微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所以从整个金融链条本身来讲,村镇银行本身的存在真的是弥补了我们多年以来在三农里边最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就是农村金融领域。农村金融领域原先有农村信用合作社,有农村发展银行等,但对农业,对农民本身的扶持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村镇银行各方面发展都比较顺利的话,我想整个农村的金融短版将有一个很大的改变。2007年村镇银行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5年以后要变成1000多家,现在全国可能就700多家,发展没有我们预想的快,但总体来说,村镇银行这几年的发展实践证明了在整个农村金融体制里,这一环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很大程度的解决农民融资难、贷款难的现实难题。
事实上现在的村镇银行就起着以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但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现在转成商业化的银行,它未必对现有的农业发展有很大的支持作用。村镇银行本身的机制很灵活,而且有一些优惠政策,这几年通过扶持它的发展,它有相对的一个制度上的一个比较优势。
张鸿:村镇银行对不良贷款控制很好(《今日观察》评论员)
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相比,贷款的利率会稍微高一点,所以农民会更喜欢村镇银行一点,而且村镇银行在季节的调控上也相对来说灵活一些。从盈利的角度来说,村镇银行不是政策银行,也不是做慈善的,它需要有一个盈利的方向,但他们和大银行有一个差异化的竞争模式。村镇银行不光是熟人社会,它在风险控制上比现在我们知道的有些国有商业银行要好,他们不良贷款的控制是很好的,他们的业务员会去数你的电表,水表,看你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在经营,他们不是像原来传统银行体现在报表上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的控制,而是体现在生活当中,所以这是村镇银行特别强的一个优势。
彭玮(记者):这家叫做乐清联合村镇银行的银行是在浙江省范围内最大的一家村镇银行,那么我们看到,这家银行的营业面积其实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呢,在这家银行的营业厅里面,我们看到和普通的银行好像有一些不一样,那么在这整个营业厅里面,我们并没有看到一台提款机。这家银行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实际上现在他们的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只能够通过这样的纸质存折来进行,而事实上呢,从半年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在准备发行这样的银联卡,目前他们还在等待有关部门对于他们银联卡业务这样一个批复。
这家村镇银行的行长46岁的吴大鸣,在银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24个年头,先后在中国农业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台州商业银行工作过。从国有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到现在的村镇银行,国内的银行体系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他几乎走了一个遍。但在他看来,眼下正在打理的这家村镇银行碰到的很多问题,是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吴大鸣(乐清联合村镇银行行长):有些是从来没有碰到过,有些是以前碰到过,但是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他们那个时候,比如开始发行卡,我们现在二十年后,我又来做这个事情。
营业网点少,吸引存款难,发行不了自己的银行卡,尽管这些问题困扰着吴大鸣。但现在更让他着急的是,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张,人才的需求跟不上。特别是因为他们主要在农村地区发展业务,更需要大量的基层业务人员,他现在的管理团队非常年轻,两位副行长年龄都只有30多岁,基层的业务经理很多都是80、90后,而年内,他们还计划再新开两个网点,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人手。尽管招募工作一直在进行,但招进来的人,大部分都没有银行的从业经验。
吴大鸣:有人看好,也有人不认同、不看好,认为没有前途,因为永远在农村,没有机会到城里去(发展)。
尽管在这一次的国务院12条当中,把村镇银行设计成为民间资本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在吴大鸣看来,村镇银行自身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其中吸纳存款,获取资金的渠道狭窄是最大的问题。
吴大鸣:现在要求是说5年要逐步回归到75%,这个过程也是非常痛苦,我们现在也在犯愁这个事情,那么要实现存贷比的平衡,必须是只有两个渠道,要么就是多拉存款,要么是压低压缩贷款。
吴大鸣提到的存贷比,指的就是银行总存款和总贷款的比值,按照银监部门的要求,村镇银行在开业5年后,要控制在75%以内。而这一个要求对于很多村镇银行来说,却很难达到。以这家乐清联合村镇银行为例,目前他们的存款总额大约20个亿,贷款总额27个亿,存贷为135%左右,如果要降低这个数字,要么提高存款的规模,要么降低贷款的总量,减少贷款也就意味着要减少业务量,这个是正在发展中的村镇银行不愿意选择的,而存款量在现有的条件下,村镇银行一时也很难提高。
吴大鸣:提高存款现有的结算渠道,你要大幅度提升是很难的,所以我们也呼吁,能不能对这些村镇银行先实施利率的市场化。
张鸿:村镇银行迫切要求利率市场化(《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周小川行长做调研的座谈会上,有一家村镇银行的代表就明确的提出,说我们能不能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因为我们调研结果,有一些理财产品,如果它的利率达到6到7,那买的就很多。但是因为是村镇银行,所以存款利率是没有浮动的,贷款利率是有浮动的,2.3倍,存款利率不能浮动,就不能达到6到7,所以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的能力上就比较弱,因为它不像大银行有那么大的背景,所以吸收起来就很困难。
他说能不能存款利率稍微市场化一点的时候,座谈会现场是掌声和笑声一片。掌声可能很多人觉得是应该利率市场化,应该给他们一点空间,笑声可能觉得,因为12条里边根本就没提利率市场化,所以觉得要求有点过分。12条里没有提利率市场化,可能也有它的道理。周小川行长也表示,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但是为什么没推,可能也是考虑到,如果单纯温州一个地方利率市场化的话,比如存款利率达到6到7的话,钱本身是没有明确的栅栏可以拦住的,那上海的钱,南京的钱,北京的钱就可能都去奔那去了。所以可能一个地方,一个区域试行的话,可能确实需要考虑风险。
马光远:要改革不利于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今日观察》评论员)
从目前来看,整个村镇银行距离我们的发展目标,就单纯从数量本身来讲,还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一个目标值。当然我们说整个金融改革,我们一方面是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服务,为三农、为小微企业服务,但是另一方面是要控制风险。
2009年,北京成立第一家村镇银行,有很多记者就到延庆的村镇银行去看,就问当地的人,你知道那个是银行吗?很多人说不知道,我们以为开了一个麻酱铺,很多人不认为它是一个银行。很多村镇银行为什么说现在面临很多困难,吸收存款困难,因为大家不信任,有些认为你是个当铺,你是个私人的银行,根本不像银行的样子,那么村镇银行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他连自己的银行卡都没有,没法通存通贷,甚至在银行的整个结算体系里边,有些东西没有进入结算体系。
在体系设置的困难面前,村镇银行这么多年都是在困难中前行的,一方面它在解决小微企业的困难,在解决农户的困难;另一方面,自身的发展又面临种种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要确保村镇银行发展的质量,那么首先要给它减负,要给它解除很多的障碍,首先得把它当银行。所以2009年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叫《给村镇银行以制度的关爱》,这个制度的关爱包括它身份的平等,不仅仅要平等,而且要给它比国有的大银行更多的一些制度的优惠、更多的一些便利。比如说营业税的优惠,所得税的优惠,费用的一些优惠,包括你怎样确保一些人到村镇银行来存款。比如说我们在利率市场化没法实行的情况下,能不能给它实行存款保险,保证大家把钱存在这个村镇银行里是安全、保险的。
到现在为止,今天借助温州金融改革的这么一个号角,事实上把从2007年到现在整个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大家都一一摆上来了。我想摆上来是一个好事,一方面我们可能要发展数量,因为现在数量就是不足的;另一方面,一定要正视村镇银行整个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能够在制度上解决的一定要解决。我有时候不能理解,我们在扶持每一个新型的金融机构的时候,明明知道它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观念、制度认可等等的障碍,为什么我们不用好的制度,不用一个好的激励的机制去鼓励他们,去扶持他们的发展。
我认为目前来讲,我们一方面要改革很多不利于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些制度。另一方面还是要控制好风险,不能盲目的去扩大,因为村镇银行现在本身的风险控制机制也好,整个的人员的层次也好,跟大的国有银行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那么稳健的往前走,把每一个发展好,可能比单纯的追求数量可能要更加有意义。
张鸿:村镇银行必须倾向于服务于小微企业(《今日观察》评论员)
有一个村镇银行的行长说,别说接下来的改革就是创新,你先让我们像个银行,比如说给我们一些银行同等的待遇,允许我们发卡,允许我们办各种的汇兑等等,如果这些没有的话,我们真的自己都觉得不像个银行,那我们怎么让客户,让那些农村的朋友相信我们是一个银行?
在座谈会上,周小川行长最后提到了,这次金融改革允许试错,我想这就是告诉大家,其实你可以大胆做,但是风险肯定要控制。接下来当地的官员就说,虽然周行长说了允许试错,但是我们尽量少出错,尽量让它一次试验成功,因为试验失败的话,可能会有很多当地具体受伤的企业来承担试错的后果。所以我想转述一个当地的企业家的问题,他说原来这些银行之所以不把钱贷给微小的企业,让微小企业没有信贷的资金的流入,是因为那些银行都太牛了,他们这个体系不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得要求这个体系支持它。如果我们现在的小额贷款公司,还有村镇银行都变成了原来那些银行的增量,而没有改变它的质,那我们多一些这样的银行又有什么用?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