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军事频道 > 讲武堂官网 >

《书生点兵》之四:王阳明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6日 14: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 手机看新闻


  (3)明正德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517年,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山民依靠山地据洞筑寨,自建军队,方圆近千里。地方官员无可奈何,遂上奏朝廷。兵部举荐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阳明巡抚江西,镇压民变。王阳明深知,打仗可不像写文章那么简单;文章写不好可以重写,打仗胜败不能重来。那么,他的军事素养到底怎么样?能不能平定匪患,不负朝廷所望呢?

  咱们先看看他的具体部署。

  王阳明的司令部设在哪儿,设在赣州。抵达赣州之后,他迅速开府,也就是成立机构,设置班子,进入角色,开始工作。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摸情况。敌人的情况,兵力分布,作战特点;自己的情况,兵力配备,将领才能,后勤补给。等等。所谓知己知彼。第二是推行“十家牌法”。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王阳明自己发明的户籍和居住管理办法,每户门口都悬一木牌,上面注明人员构成等基本信息,你家里多少人、有没有外来人口;十户编为一组,每户轮流坐庄,天天组织查验。有没有来人,你报没报,要是有不实信息,或者发现可疑人员,你要立即报官,你要不报官,好,十户连坐,一同领罪。这主要是干吗,主要是切断贼人的信息来源。第三呢,就是训练民兵。

  以往平贼,主要依靠谁,依靠“土兵”和“狼兵”。土兵是湘西保靖、永顺两个土司的兵马,狼兵来自广西南丹、东兰等地,都是少数民族。他们的确能打,但调动耗费时日,也耗费钱粮,而且他们对贼狠,对百姓也不手软,纪律很差。王阳明他可不想残害地方,因而主要训练当地民兵。就地取材,经济快捷。

  当时王阳明主要有三个目标,或者说三个敌人,漳州盗贼,主要巢穴在小溪;南安、赣州盗贼,巢穴是横水、桶冈;惠州盗贼,巢穴在浰头。综合分析敌情以后,王阳明决定首先调集福建、广东两方面的军队,要求四面合围,一股荡平。但战斗打响以后,盗贼抵挡不住,他跑了,向西逃窜,而广东方面阻截不力,盗贼随即进了入象湖山、箭灌天险,重新安顿下来。

  (4)盗贼落脚的地方都很难打,易守难攻。官兵的信心都受到打击,有人建议别打,咱打不赢,还是请“土兵”“狼兵” 来助阵。但王阳明审时度势,不同意。他认为目前的兵力已经足够,不必要再劳师远征。但是要更新打法,这个打法不行,得采取点策略。采取什么策略呢?

  具体有这么几条。

  首先是用计。他对外宣称要请土兵狼兵出战,眼下已是春天,兵士们的春耕耽误不得,所以只能等到秋天。同时表面上把民兵都解散,了让他们回家,其实大家都没走远,随时待命。

  其次是派出很多细作间谍,打探贼人的消息以及兵力部署,搞情报。

  第三是严明纪律,规定以击毙匪首为主,不滥杀从犯。具体到作战的时候,前锋只负责破阵,不能杀敌,杀敌不是你的事。后续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干什么,是擒斩敌首,杀掉首犯。彼此分工明确,不得抢功,自乱阵脚。从这一点可见,王阳明的确是精通军事,能想到具体的战术细节,而不是大而化之地坐而论道。

  王阳明迷惑住了盗贼。等他们放松警惕,王阳明捕捉到战机,立即下令集结部队,兵分三路,连夜合围。最终经过激战,相继活捉了匪首。

  这是王阳明的初出茅庐第一功。后来他又相继平定了南安、赣州的盗贼以及惠州的盗贼。多年扰攘不定,一年之内得以结束,百姓们终于有了安全感。王阳明剿匪,他并不是简单地施行军事手段暴力手段,很注意收拢人心、给走投无路者给他们机会。从不滥杀,拿别人的脑袋邀功。平定之后,他都奏请朝廷,在匪区设立县,重新设一个行政机构加强管理,同时免掉几年的税赋,让百姓休养生息。

  (5)朝廷起用王阳明,镇压民变,平定后,为加强思想统治,王阳明兴办书院,推行儒学。王阳明在南方剿匪,可谓是顺风顺水,马到成功,但对手毕竟是土匪。要是碰到正规军,他还能行吗?他还能打吗?

  这个问题值得深究。因为他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简直就是个传奇,就是个神话。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宸濠之乱。

  正德十三年,也是公元1518年,当年的三月,南方的匪寇荡平了,王阳明上奏朝廷,要求病休。这一年王阳明四十六岁,但身体很不好,他在奏折中是这样是说的,说自他己“潮热咳嗽,手足麻痹,已成废人。”请求退休。但是朝廷没有批准。当年六月,福建有军队哗变,朝廷派王阳明赶紧前去处理,去灭火。没办法,那就去吧,那就去救火。他就任途中,走到南昌丰城县,他突然接到一个惊人的消息,什么消息,宁王朱宸濠反了。

  朱宸濠是谁?他是朱元璋的五世孙,从辈分上说,是明武宗朱厚照的爷爷。各地的亲王,本来都能养兵,所谓“护卫”,但宁王曾经因为不法,而被削去护卫作为惩罚。怎么办呢?政治腐败的时代,一切都可以明码标价,用钱解决。他给宦官刘瑾送了两万两白银,白花花的银子,马上把这摆平了。恢复了护卫,宁王便大肆扩军。事有不巧,后来刘瑾罪行暴露,被杀了,宁王的护卫又再度被削。

  怎么办法?从哪儿跌倒,再从哪儿爬起来。办法还是老办法。钱。朱厚照如此昏庸,信任奸臣小人,这事儿就好办。就这样,宁王又有了养兵的权力,他能掌兵了,从那以后,他的反心是一天重似一天,种种横行不法。反正他那个侄孙说实话,也确实不像个好皇帝的样子。

  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事儿正好被王阳明碰上。宁王就驻在南昌,他的大本营在南昌,本来那是王阳明的必经之地,但是现在他不能走了。怎么办呢?按照道理,朝廷给他的命令,是去福建处理军队哗变,他完全可以写个报告向朝廷报警,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但那样做的都是政客俗人,而阳明先生则是古今完人。他不会干的,他马上决定不走了,组织平叛。不管是不是我分内的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跃雷

热词:

  • 《书生点兵》
  • 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