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谁都想平叛建功,可光凭嘴皮子,或者雄心壮志肯定不行。得有兵才行。而当时的王阳明,绝对是个光杆司令。怎么办呢?
宁王已经派兵进攻九江和星子,意图是控制长江。另外传檄江西各地,收缴州府的信印。王阳明判断,南昌周围的各个州县,靠近宁王的老巢,肯定已经被他们控制了,他只能赶紧掉头往南走。因为赣州是他的司令部,吉安知府伍文定曾经跟随他剿匪,他对伍文定是知根知底,可以信赖。只有先退到那里,召集那里的兵马。
吉安在南昌南边,但要想就此掉头,也不那么容易。这话是怎么说呢?我们知道有一首歌,叫小河弯弯向南流。中国的多数河流都是从西向东,从北往南。但江西的几条大河很奇怪,都是从南往北。逆流。赣江也是这样。王阳明要掉头向南,那是逆水又逆风,不好走,很难行船。
他坐在船上,一边走一边苦思对策。宁王突然谋反,朝廷并不知情。肯定不知道,那时候没有手机不能发短信,如果他立即提兵北上,直奔京师而去,沿路措手不及,疏于防备,宁王不是没有得手的可能;他即便不直接北上,而是沿江南下,万一攻下南京,剿灭的难度也将成倍增加。
(7)当时,王阳明最担心的事,就是宁王挥师东下,占领故都南京。如果南京失守,宁王就有了称帝的资本,同时也占了地利,那就更不容易消灭了。王阳明想虚张声势,利用假宣传假情报,扰乱宁王的视线,逼他做出错误的判断,最好的办法是将他拖在江西。那么,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王阳明决定虚张声势。他伪造了一个“提督两广军务都御史杨旦”的名义,写了一封密令。说他奉兵部命令,带领四十八万人马,南下执行一项秘密军务,绝密军务。凡接到命令的州县,必须给我准备好四十八人马的粮草,否则军法从事。密令写好之后,找来几个戏子,给他们点钱,让他们假扮密使,装模作样地缝在衣服里。自然,这个消息会巧妙地泄露出去,假密使和假密信,都被宁王的探子拿获了。
王阳明是六月十五日得到宁王造反的消息的。十八日,他终于抵达吉安府,立即向朝廷飞马告变,马上报告朝廷,反了,有大事,请他们速速出兵安排兵马平叛。同时又传檄湖广、广东、福建,要求他们立即起兵,增援江西。
远水不解近渴。王阳明眼下能迅速调集起来的,只有赣州周围几个州府的兵力。正规军很少,多是乡兵,也就是民兵。即便这些,多数还是“期货”,不是现货。不在手边,怎么办呢?王阳明继续使用疑兵计。他用自己的名义写了一封奏折,汇报什么呢?汇报迎接汇集各地官军、准备围剿宁王的具体部署。说是太监许泰带领四万边兵,从凤阳沿陆路直扑南昌;京师附近的官军四万,从徐州、淮安等地水陆并进,不日抵达南昌;两广起兵四十八万,先锋八万已经进驻赣州;湖广起兵二十万,先锋六万已经到达黄州;王阳明起兵十万,先锋两万,驻扎在吉安。等全部人马到达指定位置,立即发起总攻,以犁庭扫穴之势,剿灭叛乱,马上就把你灭了,泰山压顶。
(8)这封假公文,主要是呼应上封密信,继续迷惑宁王,迟滞其行动。除此之外,王阳明还使出反间计,使宁王猜疑自己部下;派人张贴告示,招降宁王手下的士兵,劝他们当机立断,改邪归正。王阳明利用一切手段,迷惑宁王,拖住宁王;另一方面做好了防守南京的准备,等宁王回过神来欲攻南京,已无可能。关键是宁王能上他的当吗?
说起来,王阳明这也是空城计。结果呢,他撒豆成兵的把戏,还真取得了效果。宁王截获这两封所谓的秘密情报,狐疑不决,不敢轻易出兵。直到七月初二,四处的探子全部报告,没有发现任何军队集结的踪影,宁王这才回过甚来,这才明白上当了。他马上安排留下一万多人守卫老巢南昌,然后带领六万主力,号称雄兵十万,经九江沿江东下,目标直指南京。
直到这时候,王阳明的援军还是不见踪影,还是没有到齐,他再度传檄江西各地州府,严令他们必须七月十五在临江府樟树镇完成集结。与此同时,他与伍文定率领吉安府的本部人马,向樟树镇开进。七月十五,各地兵马相继抵达,以民兵为主,完全是乌合之众。有多少呢?《明史》上说有八万人,王阳明事后在奏折中说只有万余,一万多。考虑到只有吉安、临江、赣州、袁州等几个州府县起兵响应,不可能短期内召集到八万人。估计也就三四万人。经过简短休整,大军誓师北伐,十八日抵达丰城县,也就是王阳明得到消息掉头南下的地方。
两天以前,也就是十六日,叛军已经开始攻打重镇安庆。那边已经打响了,所以王阳明就面临两个抉择:是攻击南昌,还是救援安庆?安庆是长江沿线的战略要点,安庆一失,南京不免受到威胁;攻击南昌呢,朱宸濠又不在其中。王阳明审时度势,决定还是首先攻击南昌。他是这么判断的,他想南昌是老窝,这里受到威胁,按照朱宸濠的见识,他百分之百会回来救援。而直接救援安庆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南昌的叛军抄了后路。要是被叛军两面夹击,那可有戏看了,麻烦大了。
王阳明随即开始紧锣密鼓地部署。首先晓谕城内,朱宸濠叛乱谋逆,绝无好下场。我奉命带领三十万王师前来平贼,旦夕即可建功,马上就能把你们拿下来。各位官员士兵你们受到朱宸濠的胁迫,是误上贼船,皇上是知道的,我也是知道的,只要放弃抵抗,配合官军行动,罪过一概赦免。如果执迷不悟,敢于跟王师为敌,那对不起,下场你们自己掂量。
心理攻击必不可少,但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大刀长矛。王阳明将全军重新编组,分为十三哨,划定各自的作战区域和攻击范围。同时颁下严令:一通鼓响,全军攻城;二通鼓响,要攻上城墙;三通鼓响,还没登城者,斩伍长;四通鼓响仍未得手,直接斩将。
七月二十日黎明时分,大军开始攻城。王阳明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士兵们自觉正义在手真理在握,因而士气高昂。城内的叛军可不一样,造反,毕竟是造反,他自己也知道不对,而且兵力也不多,所以没守住南昌。南昌很快就被王阳明的部队给攻下来了。